治疗性疫苗的书籍
书 名: 治疗性疫苗
作 者:闻玉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030285454
开本: 16开
定价: 98.00元 治疗性疫苗作为一种新型制品,国内外已在基础及临床研究、应用基础、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治疗性疫苗》全面介绍了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共分两部分:总论部分从整体理论和技术上进行了阐述,包括疫苗及其种类,持续性感染,治疗性疫苗的历史、理论和实验基础、动物实验,基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型、DNA、多肽、树突状细胞的治疗性疫苗,以及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和验证等章节;各论则深入介绍一些治疗具体疾病的疫苗,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人乳头瘤病毒、结核病、细菌慢性感染及肿瘤治疗性疫苗等。
《治疗性疫苗》适合从事疫苗研究和开发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疫苗及其种类
第一节 疫苗的发展
第二节 疫苗的种类
第二章 持续性感染
第一节 持续性感染的分类
第二节 人类持续性感染的疾病
第三节 持续性感染的模型
第四节 构成持续性感染的机制
第三章 治疗性疫苗的历史
第一节 前驱期(1850~1885年)
第二节 启动期(1890~1911年)
第三节 发展期(1912~1947年)
第四节 缓慢期(1950~1993年)
第五节 复兴期(1993年至今)
第四章 治疗性疫苗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 治疗性疫苗的分类
第二节 病原体及其组分作为治疗性疫苗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调控固有免疫治疗性疫苗的基础理论
第四节 靶向特异性免疫治疗性疫苗的基础理论
第五节 临床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
第五章 治疗性疫苗的动物模型与实验
第一节 鸭乙肝病毒
第二节 土拨鼠动物模型
第三节 乙肝病毒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第四节 其他动物模型
第六章 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抗原一抗体反应
第二节 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 抗原一抗体免疫原性复合物(IC)与治疗性疫苗
第七章 DNA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DNA疫苗概述
第二节 改进和增强DNA疫苗的策略
第三节 治疗性DNA疫苗的应用
第四节 DNA治疗性疫苗的产业化
第八章 多肽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多肽治疗性疫苗的概念
第二节 多肽治疗性疫苗的研制策略
第三节 多肽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技术
第四节 多肽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多肽疫苗研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九章 树突状细胞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DC的生物学特征
第三节 DC负载抗原的条件与方法
第四节 靶向抗原负载的DC疫苗分类
第五节 DC疫苗的制备
第六节 DC疫苗的治疗方案设计和相关问题
第七节 DC疫苗的临床试验及其评价
第八节 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展望
第十章 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治疗性疫苗临床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第二节 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第三节 建议在治疗性疫苗临床研究中开展实验研究
第十一章 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疗效的临床验证
第一节 临床研究的分期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设计
第三节 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第四节 治疗性疫苗疗效验证的特殊性
第二篇各论
第十二章 乙肝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乙肝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乙肝病毒致持续性感染机制
第三节 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发
第四节 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
第五节 乙肝治疗性疫苗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章 复合物型乙肝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工期临床试验
第二节 Ⅱa期临床试验
第三节 Ⅱb期临床试验
第四节 关于治疗性疫苗乙克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丙肝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丙肝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丙肝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第三节 丙肝预防与治疗性疫苗的研发
第十五章 艾滋病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研制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制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可能性
第三节 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的主要进展
第四节 艾滋病治疗性疫苗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第十六章 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HPV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HPV感染的免疫反应
第三节 HPV治疗性疫苗
第十七章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结核菌感染的特性
第二节 研究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紧迫性
第三节 结核病疫苗研究的历史
第四节 卡介苗免疫保护效力差的原因
第五节 结核病疫苗的免疫机制
第六节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现状
第七节 结核病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发展趋势
第十八章 细菌慢性感染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特性及抗菌免疫机制
第二节 细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
第十九章 肿瘤治疗性疫苗
第一节 肿瘤疫苗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第三节 肿瘤疫苗的基本策略
第四节 肿瘤疫苗的类型
第五节 肿瘤疫苗的发展方向
第二十章 治疗性疫苗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 扎根于多学科深厚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逐步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
第三节 逐步拓宽领域
第四节 密切联系临床与生产企业
第五节 建立基地、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