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胜于人教”的例子 100
展开全部
身教胜于人教身体力行起到的示范作用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身教胜于人教生活中还有那些身教胜于言教的例子
刚接到小班还有些不适应,和刚毕业的大班孩子相比,他们显得非常可爱,可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话说好多遍他们也很难理解你的意思,每次听你说话都很认真,傻傻的看着你却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刚开学的那一个月确实跟他们着了不少急。
刚入园不久我们开始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规的培养,听音乐喝水、尿尿、搬椅子回组,按颜色靠边坐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口令,他们刚入园音乐分辨的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弹律动之前先叙述一下让他们做什么,很快他们对喝水的律动就掌握了,搬小椅子的音乐我们也是这样教的,开始的时候都是先叙述一下,这次不知道怎么了,教了很长时间他们还是没有掌握,听到搬椅子的律动他们有的拍手,有的搬起椅子左看右看又放下,我们开始反思了,他们为什么一直掌握不了这个律动,“搬椅子回组”“搬椅子靠边坐”,每次弹律动我们都表达的很清楚了,他们为什么坐在那不动呢?是我们表达的不够清楚吗?还是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见老师的话?当时我们猜想可能是没听见老师说话,因为再清楚的表达真不知道怎么说了,没听见就多说几遍吧,试着做了,可效果还是不好,后来我们想:难道是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也是我们的猜想,试试就知道了,于是我和王老师合作,她弹琴我边说边示范,我做完之后让孩子们做,这次他们明白了,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做回自己的座位,通过几次的重复练习他们都掌握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了:身教胜于言教,说无数遍不如示范一遍,小班幼儿模仿意识比较强,说很多遍他们做不到,但示范一遍他们就能模仿的做下来,慢慢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身教的价值。
言传和身教,都是教育的手段,传是传授,教是教导,传也是教,教也是传,言传是教育者把身教的内容加以总结阐发,用来教育被教育者。身教是教育者把言传的内容加以贯彻落实,而且尤其是指教育者自身把他所要言传的东西加以亲身实践,从而教育被教育者。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却略有轻重之分。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受到的教育都是言传而非身教。如果身教重于言传,那只能说全世界古往今来的教育模式都是彻底的错误的。
有句成语:言传身教,为何古人把言传放于身教之前??而不说身教言传啊
身教有时间地点场合时机等局限性,因此有可能是无远都无法实现的,既然没法实现就何谈其意义啊。
这里有个小故事:
“爸爸,这是我给你请的家庭教师!”初听这话觉得挺意外,时下,家长给孩子请家教倒是屡见不鲜,孩子给父母请家庭教师倒是新鲜。出于好奇,我看完了整则漫画。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男小朋友因在街上随地吐痰、大小便被城管叔叔教育,在学校因用脏话滥骂其他小朋友被老师批评。小男孩很委屈,也很后悔。想起平时爸爸也是这样做的:爸爸最爱抽烟,还经常喝得醉醺醺,一有时间就打牌、搓麻将,还对我指手画脚,最近的职工考试才得了30分!于是,突发奇想:应该给老爸请个家庭教师。面对儿子为父亲请来作文明指南的家庭教师,爸爸意外得目瞪口呆! 网上搜索言传身教漫画,你也可以找到一个。
---------
身教重于言教,高喊一千遍口号,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的行动。曾经当选南京“十佳家长”的艾莉的身教让人叹服。有一次,她带孩子去游泳,游完后,发现自己的皮凉鞋不见了。孩子天真地说:妈妈,别人把你的凉鞋穿走了,你就穿别人的鞋吧。艾莉觉得这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她硬是光着脚,带孩子走回家。走了二里路,脚也磨破了。艾莉说。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一个道理:不能损人利己。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树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根据平常的观察,我的孩子李静可算得上一个听话、能吃苦、有上进心的孩子。但是即使这样的孩子,做家长的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一味地相信孩子。记得孩子读四年级的时候,做寒假作业,有一道应用题,孩子做好后拿来问我对不对。我一看答案应该是正确的,但解题过程有点不那么有根有据,所以我就问孩子是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孩子支支吾吾,还摆出一副沉思状。当时孩子的姑姑、姑父都在场,因为我们不知道用哪种小学的解题方法来辅导孩子,所以我们只好当面表扬孩子会动脑筋,并提醒孩子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之后,我悄悄地打电话请教我的同事,得到了正确的解题过程。过了几天,我翻开孩子的书包,发现寒假作业后面附有参考答案,孩子的解题过程与参考答案的一样。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我故意问孩子那道题的解题过程怎么解释,并暗示孩子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别人的东西拿得到一时,用不到一世。孩子似乎有点触动。大概又过了两个星期,我又问起那道数学题,结果她仍旧答非所问。这时,我非常严肃地对她讲,你读书是比较自觉,但有时候缺乏钻研的毅力,一遇到难题就有一种畏难情绪,这对你的学习很不利。像上次的那道数学应用题,我估计你是一知半解,所以我会多次提起,目的就是提醒你要真正理解,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成为你一生难以解开的疙瘩。孩子被我讲得流下了眼泪,我也适可而止。在这件事情上,让她感受到我的认真,重视过程和细节。自此,我很少发现孩子再拿参考答案敷衍作业的情况,有什么疑难问题她一般能主动请教老师或家长。我相信,这样的习惯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一对父母都会呕心沥血地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示范性”和孩子的“向师性”,使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父母的思想感情、价值去向、处世哲学、道德境界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对孩子具有熏陶引导的作用。因此,做父母应该时时处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
身教胜于人教生活中还有那些身教胜于言教的例子
刚接到小班还有些不适应,和刚毕业的大班孩子相比,他们显得非常可爱,可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话说好多遍他们也很难理解你的意思,每次听你说话都很认真,傻傻的看着你却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呢?刚开学的那一个月确实跟他们着了不少急。
刚入园不久我们开始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规的培养,听音乐喝水、尿尿、搬椅子回组,按颜色靠边坐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口令,他们刚入园音乐分辨的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弹律动之前先叙述一下让他们做什么,很快他们对喝水的律动就掌握了,搬小椅子的音乐我们也是这样教的,开始的时候都是先叙述一下,这次不知道怎么了,教了很长时间他们还是没有掌握,听到搬椅子的律动他们有的拍手,有的搬起椅子左看右看又放下,我们开始反思了,他们为什么一直掌握不了这个律动,“搬椅子回组”“搬椅子靠边坐”,每次弹律动我们都表达的很清楚了,他们为什么坐在那不动呢?是我们表达的不够清楚吗?还是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见老师的话?当时我们猜想可能是没听见老师说话,因为再清楚的表达真不知道怎么说了,没听见就多说几遍吧,试着做了,可效果还是不好,后来我们想:难道是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也是我们的猜想,试试就知道了,于是我和王老师合作,她弹琴我边说边示范,我做完之后让孩子们做,这次他们明白了,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做回自己的座位,通过几次的重复练习他们都掌握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了:身教胜于言教,说无数遍不如示范一遍,小班幼儿模仿意识比较强,说很多遍他们做不到,但示范一遍他们就能模仿的做下来,慢慢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身教的价值。
言传和身教,都是教育的手段,传是传授,教是教导,传也是教,教也是传,言传是教育者把身教的内容加以总结阐发,用来教育被教育者。身教是教育者把言传的内容加以贯彻落实,而且尤其是指教育者自身把他所要言传的东西加以亲身实践,从而教育被教育者。两者相辅相成,但是却略有轻重之分。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受到的教育都是言传而非身教。如果身教重于言传,那只能说全世界古往今来的教育模式都是彻底的错误的。
有句成语:言传身教,为何古人把言传放于身教之前??而不说身教言传啊
身教有时间地点场合时机等局限性,因此有可能是无远都无法实现的,既然没法实现就何谈其意义啊。
这里有个小故事:
“爸爸,这是我给你请的家庭教师!”初听这话觉得挺意外,时下,家长给孩子请家教倒是屡见不鲜,孩子给父母请家庭教师倒是新鲜。出于好奇,我看完了整则漫画。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男小朋友因在街上随地吐痰、大小便被城管叔叔教育,在学校因用脏话滥骂其他小朋友被老师批评。小男孩很委屈,也很后悔。想起平时爸爸也是这样做的:爸爸最爱抽烟,还经常喝得醉醺醺,一有时间就打牌、搓麻将,还对我指手画脚,最近的职工考试才得了30分!于是,突发奇想:应该给老爸请个家庭教师。面对儿子为父亲请来作文明指南的家庭教师,爸爸意外得目瞪口呆! 网上搜索言传身教漫画,你也可以找到一个。
---------
身教重于言教,高喊一千遍口号,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的行动。曾经当选南京“十佳家长”的艾莉的身教让人叹服。有一次,她带孩子去游泳,游完后,发现自己的皮凉鞋不见了。孩子天真地说:妈妈,别人把你的凉鞋穿走了,你就穿别人的鞋吧。艾莉觉得这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她硬是光着脚,带孩子走回家。走了二里路,脚也磨破了。艾莉说。我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一个道理:不能损人利己。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树好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根据平常的观察,我的孩子李静可算得上一个听话、能吃苦、有上进心的孩子。但是即使这样的孩子,做家长的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一味地相信孩子。记得孩子读四年级的时候,做寒假作业,有一道应用题,孩子做好后拿来问我对不对。我一看答案应该是正确的,但解题过程有点不那么有根有据,所以我就问孩子是怎么想到这个解法的。孩子支支吾吾,还摆出一副沉思状。当时孩子的姑姑、姑父都在场,因为我们不知道用哪种小学的解题方法来辅导孩子,所以我们只好当面表扬孩子会动脑筋,并提醒孩子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之后,我悄悄地打电话请教我的同事,得到了正确的解题过程。过了几天,我翻开孩子的书包,发现寒假作业后面附有参考答案,孩子的解题过程与参考答案的一样。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我故意问孩子那道题的解题过程怎么解释,并暗示孩子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别人的东西拿得到一时,用不到一世。孩子似乎有点触动。大概又过了两个星期,我又问起那道数学题,结果她仍旧答非所问。这时,我非常严肃地对她讲,你读书是比较自觉,但有时候缺乏钻研的毅力,一遇到难题就有一种畏难情绪,这对你的学习很不利。像上次的那道数学应用题,我估计你是一知半解,所以我会多次提起,目的就是提醒你要真正理解,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成为你一生难以解开的疙瘩。孩子被我讲得流下了眼泪,我也适可而止。在这件事情上,让她感受到我的认真,重视过程和细节。自此,我很少发现孩子再拿参考答案敷衍作业的情况,有什么疑难问题她一般能主动请教老师或家长。我相信,这样的习惯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一对父母都会呕心沥血地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示范性”和孩子的“向师性”,使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父母的思想感情、价值去向、处世哲学、道德境界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对孩子具有熏陶引导的作用。因此,做父母应该时时处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
追问
不满意
追答
我们有个老师,在校门口等他的孩子下课,校门口有很多垃圾,他立刻就在那里捡。第一次捡的时候,所有的家长都一直看着他,觉得这个人很奇怪。他具有一颗无求的心,所以也不在乎别人用什么眼光看他。第二次、第三次他还是默默地捡,捡了一个星期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其他的家长也一起捡,小孩也一起来捡。当我们捡起垃圾,所有看到的人都印在心中,我们不敢保证他往后会去捡垃圾,但是最起码当他要丢垃圾的时候,会有一个形象出现在眼前,阻止他再一次乱丢垃圾。
记得我在念国中的时候,我的校长让我记忆很深。那天放假,学校没有人,我刚好到学校,校长弯腰去捡起校园里的垃圾。我站在他后面,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学生在后面,可是校长的行为深深的影响了我,我这一生是否会乱丢垃圾?不会。
有个学校开会,因为校园太脏,学生都丢垃圾,针对这些事情,校长跟老师正在讨论,看用什么方法能改善这种状况。假如哪天校长带头开始捡,学生一定会高兴,因为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上行下效’。
参考资料: yahoo
展开全部
身教胜于言传
王瑜,十一岁,是我班上的一位男生,前年从很偏僻的初小校转到这所完小。
课间,是我抽烟的黄金时段。我习惯性地倚在栏杆旁,点燃一支烟悠闲自在地吞云吐雾,一节课的疲惫便随烟散去。每当这时,王瑜总站在我身旁,有时竟出神地凝望我,好像他也懂得个中快乐。一次,两次……一天,我开玩笑地问:“怎么,你也想抽烟?”他咧嘴一笑,跑开了。
有一周班会课,他的同桌公开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说王瑜同学口里、身上都是烟味,全班哗然。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学生居然会抽烟,这在我校还是史无前例。
莫非是我这个“烟鬼”熏陶了他,才使他也想过把瘾。放学后,我立即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显得忐忑不安。我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坐在我的对面,与他侃开了:“想不到咱们还有共同的爱好,老师相信,你抽烟,肯定有你的原因。没关系,你尽管对我说,你当初是怎么迷上这香烟的?”他抬头望了我一眼,见我满面笑容,拘束感没了,便娓娓地说开了:“小时候,我爸经常抱着我抽烟,我闻着烟味,开始觉得很臭,还会咳嗽,慢慢地觉得香起来。我爸还特意把烟喷在我的脸上,有时还会给我尝一口。九岁那年,我趁爸不在家时偷了一支烟抽起来。一次,两次……就这样抽上了。”说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原来他是被他爸“熏陶”出来的。我松了一口气,接着便一本正经地跟他讲了有关抽烟有害身体健康的知识,着重指出了烟中的“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王瑜静静地听着,不时的点着头,并表示立即戒烟。我很欣慰,总算没白费口舌,孺子可教也。
然而好景不长,两周后又有同学告状,发现王瑜躲在厕所里抽烟。唉!真气人,怎么能这样,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这回,他很恐慌,耷拉着脑袋等着挨训:“你呀,怎么又犯了,说到做不到呢?”我真有点恨铁不成钢。
“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是戒掉一周了,但实在难受,才又买了一包,但次数比以前少抽多了。”他态度诚恳地自我检讨着。
也不能全怪他,人一旦染上了某种习惯,确实非一时半会儿就能改掉。我先前不是也戒了几回,结果呢?怎么做,才能让他下狠心戒烟呢?我们都沉默了一阵,突然,我的脑门一亮,一种念头涌上心头,对!和他一起戒烟。我激动地对他说:“王瑜,老师决定,从现在起咱们一起戒烟,好吗?”他一听,猛仰起头,眼里发出惊奇的光:“嗯!”他使劲地点着头。我把半包的“富健”甩在桌上,他跑到宿舍也把半包的“友谊”交上了。我与他兴奋地拉钩为定。
第二天一上课,我在班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并请同学们共同监督。大家不约而同报以热烈的掌声。王瑜同学激动得双颊微红,泪花闪闪,我也双眼湿润、感慨万千。
就这样,我们一戒到底。想起当年,他染上烟瘾,是由于他爸的“身教”;今天,他戒了烟,是因为受了我的影响。而我呢,为了他,自己才动了真格。记得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确实的,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的教育,“言传”尚需“身教”,而“身教”更重于“言传”。
永泰县塘前学区林义忠
让孩子懂得自责
最近,从一本杂志中读到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有位美国人到中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两岁的男孩在客厅跑动,一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当妈妈的赶紧抱起孩子,一边拍打椅子一边哄着孩子:“宝宝乖,不哭不哭,妈打这个椅子,全怪它,全怪它!”美国人觉得不理解:“这跟椅子没有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被椅子绊倒的。你应该让孩子知道,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责任就该自己负。”
联想到我的女儿滢滢,今年四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太爱惜玩具。只要打开她的柜子,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图书撕破了,拼图丢三落四,小汽车七零八落……
我和妻子耐心地教育她,但收效甚微。后来,我想到了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就是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怎样去服从自然的法则。我想,何不试试这个方法,也许可以奏效呢!
于是,我和妻子将滢滢撕破的新书收起来,把残缺不全的拼图和小汽车收起来,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买新的。女儿没书看了,没玩具玩了,心里挺着急。这时,我便抓住时机问她:“滢滢,你为什么没有玩具玩呢?”女儿终于明白了,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不爱惜玩具。”女儿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和妻子都很高兴,我们带着她把玩具修理好,还购置了一些新玩具,孩子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损坏玩具了。
王瑜,十一岁,是我班上的一位男生,前年从很偏僻的初小校转到这所完小。
课间,是我抽烟的黄金时段。我习惯性地倚在栏杆旁,点燃一支烟悠闲自在地吞云吐雾,一节课的疲惫便随烟散去。每当这时,王瑜总站在我身旁,有时竟出神地凝望我,好像他也懂得个中快乐。一次,两次……一天,我开玩笑地问:“怎么,你也想抽烟?”他咧嘴一笑,跑开了。
有一周班会课,他的同桌公开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说王瑜同学口里、身上都是烟味,全班哗然。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学生居然会抽烟,这在我校还是史无前例。
莫非是我这个“烟鬼”熏陶了他,才使他也想过把瘾。放学后,我立即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显得忐忑不安。我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坐在我的对面,与他侃开了:“想不到咱们还有共同的爱好,老师相信,你抽烟,肯定有你的原因。没关系,你尽管对我说,你当初是怎么迷上这香烟的?”他抬头望了我一眼,见我满面笑容,拘束感没了,便娓娓地说开了:“小时候,我爸经常抱着我抽烟,我闻着烟味,开始觉得很臭,还会咳嗽,慢慢地觉得香起来。我爸还特意把烟喷在我的脸上,有时还会给我尝一口。九岁那年,我趁爸不在家时偷了一支烟抽起来。一次,两次……就这样抽上了。”说完,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原来他是被他爸“熏陶”出来的。我松了一口气,接着便一本正经地跟他讲了有关抽烟有害身体健康的知识,着重指出了烟中的“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王瑜静静地听着,不时的点着头,并表示立即戒烟。我很欣慰,总算没白费口舌,孺子可教也。
然而好景不长,两周后又有同学告状,发现王瑜躲在厕所里抽烟。唉!真气人,怎么能这样,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这回,他很恐慌,耷拉着脑袋等着挨训:“你呀,怎么又犯了,说到做不到呢?”我真有点恨铁不成钢。
“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是戒掉一周了,但实在难受,才又买了一包,但次数比以前少抽多了。”他态度诚恳地自我检讨着。
也不能全怪他,人一旦染上了某种习惯,确实非一时半会儿就能改掉。我先前不是也戒了几回,结果呢?怎么做,才能让他下狠心戒烟呢?我们都沉默了一阵,突然,我的脑门一亮,一种念头涌上心头,对!和他一起戒烟。我激动地对他说:“王瑜,老师决定,从现在起咱们一起戒烟,好吗?”他一听,猛仰起头,眼里发出惊奇的光:“嗯!”他使劲地点着头。我把半包的“富健”甩在桌上,他跑到宿舍也把半包的“友谊”交上了。我与他兴奋地拉钩为定。
第二天一上课,我在班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并请同学们共同监督。大家不约而同报以热烈的掌声。王瑜同学激动得双颊微红,泪花闪闪,我也双眼湿润、感慨万千。
就这样,我们一戒到底。想起当年,他染上烟瘾,是由于他爸的“身教”;今天,他戒了烟,是因为受了我的影响。而我呢,为了他,自己才动了真格。记得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确实的,作为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我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的教育,“言传”尚需“身教”,而“身教”更重于“言传”。
永泰县塘前学区林义忠
让孩子懂得自责
最近,从一本杂志中读到一篇文章,文中写道:有位美国人到中国人家中做客,主人两岁的男孩在客厅跑动,一不小心被椅子绊倒,大哭起来,当妈妈的赶紧抱起孩子,一边拍打椅子一边哄着孩子:“宝宝乖,不哭不哭,妈打这个椅子,全怪它,全怪它!”美国人觉得不理解:“这跟椅子没有关系,是他自己不小心被椅子绊倒的。你应该让孩子知道,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责任就该自己负。”
联想到我的女儿滢滢,今年四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太爱惜玩具。只要打开她的柜子,就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图书撕破了,拼图丢三落四,小汽车七零八落……
我和妻子耐心地教育她,但收效甚微。后来,我想到了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就是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怎样去服从自然的法则。我想,何不试试这个方法,也许可以奏效呢!
于是,我和妻子将滢滢撕破的新书收起来,把残缺不全的拼图和小汽车收起来,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买新的。女儿没书看了,没玩具玩了,心里挺着急。这时,我便抓住时机问她:“滢滢,你为什么没有玩具玩呢?”女儿终于明白了,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不爱惜玩具。”女儿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和妻子都很高兴,我们带着她把玩具修理好,还购置了一些新玩具,孩子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损坏玩具了。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5884512.html?an=0&si=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意思就是做一件事情自己亲身去做然后叫别人看
就像你当老师一样
就像你当老师一样
追问
我要的是例子,也就是说我要的是故事,不是解释!你找到我要的答案我在给你100财富值
追答
你要故事不早说没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