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5000字的读书笔记
展开全部
我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阅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感受颇深,让我得以领略名师的风采,了解了他们真实的常态课堂,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精彩的课件演示、火爆的课堂气氛,当课外辅导员的时候,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但后来冷静思考,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所以我常常思考,我的教学中少了什么?我要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课堂?一些疑惑也就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这本书讲述了8位名师的经典课例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各有各的课堂风格,有追求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抬起头、往下看的,书写课堂人生到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应华龙老师;有把孩子带入数学乐园,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美丽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中受益,得到不同发展的田立莉老师,这些名家经典典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范例,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笔记和心得,我将从书籍介绍、名师经典案例举例分析及其心得体会、各名师经典语录等方面进行叙述。
一、书籍介绍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根据8位老师的课堂特点分至8个标题“刘可钦:追求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每个标题下都有画外音、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解读五个模块,本书主编是雷玲,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名师经典课例回放及其分析
这本书中有很多经典课例,我将其中的几个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受益。
这8位名师我最想要说的是刘可钦老师,因为我本身也很喜欢常态教学,在我几次的课堂模拟或课外辅导员中讲课,大部分偏向于常态教学,但是很多的教学手段、方法、课堂操控方面都比不上刘可钦老师,所以很是钦佩她。
人们常常说: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脾;如品绿茶,余香萦绕,之前我还对这些话有所怀疑,但是读过此书后,那些说辞并不觉得夸张,刘老师的课,用的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育媒介、“并不高明”的教学设计,为什么能达到“生命课堂”的境界呢?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只要刘老师往教室里一站,并不发话,学生似乎就受到一种感染。这种感染,就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刘可钦有“一种作为教师的气质”,“这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当然,这种“气质”这种“境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刘老师再教育教学中的长期积淀密切相关。刘老师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刻意的套路。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课堂和教育故事,仔细品味刘老师与众不同的“大家风范”,并从中寻觅一些“高招”和规律。
刘可钦老师常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镜头回放1.“是谁引起了我们的争论?”
(一次,刘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大多数学生根据主题图的情景都列出了20×3,并交流了方法,这是,刘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还是高高地举着手。)
生:(用手指着自己的列式20+20+20=60)因为每捆小树有20棵,3捆就是20加20加20,等于60棵。
生:(小男孩刚说完,一个孩子就马上站起来发言)你是对的,但是这样太麻烦了。
生: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个是乘法,一个是加法,乘法要简单一些。如果有10捆小树你就用10个20相加吗?(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
(那孩子立刻就显得尴尬,局促起来,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刘老师俯下身对着他。)
师:你应该说些什么?(孩子还是局促得很)你的对吗?
生:当然对啦!(非常小声)但是我的太麻烦了,没有这个(指着乘法算式)简单。
师:是啊,这种方法对吗?(“对”全班齐答。)当然是对的啦!(边说边画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只是不简便。好,快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
(孩子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同学鞠躬敬礼后,很体面地回到了座位上)
这样的例子在刘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有些孩子“另类”、“错误”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藐视。如果此时学生的自尊心收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刘老师不回避这些问题,他会抓住这些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
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形成崇尚真实的表达交流的课堂文化。所以,刘老师说:“课堂上,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说真实的话,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为重要。”
刘老师经常拿一些例子来引导青年教师。“××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的更好?”“嗯,你说的很清晰,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点?”……这样的言语,传递给每一位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第一个发言的孩子又有何感受呢?表述不太好的同学还能有参与的机会吗?“谁能比他说的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恰恰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心情,孩子不是我们表演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要关注的,恰恰更应该是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孩子。
我觉得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或者“××同学读得怎么样?”让学生评价后再鼓励:“谁还能读出这样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关注的不是谁读得好,而是怎样能读出感受。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而不是“谁比谁说得好”。
我们练习讲课的时候,在课堂上“为什么”发问不断,学生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怎样答才合老师的胃口。
而刘老师主张在课堂上要尽量少问“为什么”,将之换为“你是怎样想的”、“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同样是发问,但是作用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对立面,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为指向,指向的是结果,学生可能会因怕回答有错,而遮掩一些真实的想法。而“怎么想的”将教师摆在了倾听的学生想法的位置,更加关注学生的正是想法,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
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中学到,在小学课堂上应该经常充斥着“嗬,你真棒”、“哇,好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但是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却并不多见类似的夸张评价,有的只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相匹配的引导性评价。我们可以将刘老师的评价语言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生的行为习惯相联系的:“好,明白的孩子请你坐正,我就知道。”“完成了的孩子坐正了。我们来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类似的评价,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提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训练。
另一类评价语言是与教学内容和过程密切相关,启发学生思考的。“谁听明白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每到关键处,刘老师的这些语言巧妙地将学生推向了课堂的前台,智慧地把自己隐藏在了课堂的背后,这样的课堂相对而言控制要少一些,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让每位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彰显了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镜头回放2.将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做得不同寻常
(口诀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口诀的巩固和记忆部分更是如此。一次,在口诀编制后的巩固教学中,刘老师不经意间的几个小技巧,令学生兴趣盎然。)
师:(指着黑板上编制的口诀)下面,我只哪个我们就读哪个。(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节奏快。)
师:好,下面自己念,一分钟,念熟了!
【规定一分钟的时间,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有助于促进学习】
师:停,口诀终究不能写在黑板上的,应该写在哪呢?
生:(孩子们想了想说)书上。(有孩子哈哈大笑)
生:脑子里!(这个孩子的发言立即找来一片注视的目光)
生:噢,脑子里!(孩子们恍然大悟)
师:好,要写在脑子里。那我们就把它擦掉。(随着擦的节奏让孩子齐读:“一二得二——”)
师:擦完了,可谁装在脑子里了?(学生纷纷举起小手)好,我们一起背一遍。
【一个简单的“擦”和“装”字,让原本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有了情感,有了生气、活力】
师:嗯,不错,再给一分钟时间,闭着眼睛独立地背,把它们背熟。什么才叫背熟了呢?脱口而出。因此,在背的时候注意发现秘诀,待会儿交流。
(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大声地背诵。有的孩子记不住,想了想后睁开眼睛偷偷地看了看黑板上的乘法竖式继续闭眼背。)
师:有什么秘诀?
生:口诀的第一个数字除了第一句是一外,其他的都是二开头。
生:口诀的结果从上往下看每次都多了2.
生:从下往上每次都少了2.
生:二七就是两个七,7加7就等于14.
……………………(孩子们纷纷说着自己的发现)
【如果此前的记忆还是“死记”的话,这里就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巧记。让孩子们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想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把握和记忆。】
师:好,我们明白了,那我们把算式也擦了?
生:擦了!(答得很干脆)
师:好,这次我倒着擦,你们倒着背。
(学生随着老师擦得节奏背诵:“二九十八,二八十六……”)
【又是一个“擦”字,但是倒着擦,孩子们倒着背。这样一个小小的策略变化,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师:现在认为自己能背的有谁呀?会背的的孩子请站起来!(孩子们都站起来了,虽然有几个孩子有些勉强。孩子们很整齐地背诵了一遍。)
师:不错,我们夸夸自己。会夸自己吗?(孩子们还不好意思地相互看了看)“以后哇,觉得自己做得很棒可以夸夸自己。怎么夸呢?我教大家一个方法……”
师:谁不仅会正着背,还会倒着背?
(陆续地有十来个孩子站了起来,老师热情地伸出大拇指表示鼓励。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受到鼓励站了起来。孩子们背诵的速度明显地比较慢,显得有些吃力,但还是很准确地背诵下来了。刘老师表扬说,能站起来就是好样的,正当有孩子准备坐下时,刘老师阻止了他们。“我们应该会表扬他人。”刘老师接着教给孩子们表扬他人的办法,并鼓励孩子们在以后上课时可以鼓励别人和自己)
刘老师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技巧”在课堂上非常受欢迎,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这些“小技巧”,与耗时的大情境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受学生喜爱,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效率很高。
关于刘老师的课堂课例还有好多,我只是筛选出以上两个课例分享给了大家,书中刘可钦老师的好多话语让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刘可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大凡听过刘老师课的老师,都觉得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课堂——气氛火暴,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刘老师曾经也追求过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但现阶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态的教学中,给学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并持久地影响学生。
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如果在以后我们的教学课堂中,使用刘可钦老师的常态教学再加上辅助的多媒体设施,我想这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刘可钦老师教学感悟(列举2条我喜欢的):
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要微笑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长的快乐。
要做一个激情与理性融于一身的老师
要有感召力、影响力,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如果没有激情就很难动之以情,扶之一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难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应该激情与理性并存,热情与真诚同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说教,主动用儿童的眼光与孩子交流。
作为未来的教师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时,我感觉任重而道远。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未来的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在读书中,让我得以领略名师的风采,了解了他们真实的常态课堂,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我感觉很充实,领悟了一些教育的真谛,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我这个也是盗用来的,我们班导师也要我们写5000字的读书笔记,太无耻了,谁写的那么多啊
读书就是苦,我从来没写过5000字的文章,真坑爹。
这本书讲述了8位名师的经典课例和课堂教学的艺术,各有各的课堂风格,有追求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抬起头、往下看的,书写课堂人生到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应华龙老师;有把孩子带入数学乐园,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美丽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对学生一视同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中受益,得到不同发展的田立莉老师,这些名家经典典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范例,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笔记和心得,我将从书籍介绍、名师经典案例举例分析及其心得体会、各名师经典语录等方面进行叙述。
一、书籍介绍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根据8位老师的课堂特点分至8个标题“刘可钦:追求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每个标题下都有画外音、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解读五个模块,本书主编是雷玲,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名师经典课例回放及其分析
这本书中有很多经典课例,我将其中的几个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受益。
这8位名师我最想要说的是刘可钦老师,因为我本身也很喜欢常态教学,在我几次的课堂模拟或课外辅导员中讲课,大部分偏向于常态教学,但是很多的教学手段、方法、课堂操控方面都比不上刘可钦老师,所以很是钦佩她。
人们常常说: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脾;如品绿茶,余香萦绕,之前我还对这些话有所怀疑,但是读过此书后,那些说辞并不觉得夸张,刘老师的课,用的是普通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育媒介、“并不高明”的教学设计,为什么能达到“生命课堂”的境界呢?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只要刘老师往教室里一站,并不发话,学生似乎就受到一种感染。这种感染,就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刘可钦有“一种作为教师的气质”,“这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当然,这种“气质”这种“境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刘老师再教育教学中的长期积淀密切相关。刘老师的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刻意的套路。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课堂和教育故事,仔细品味刘老师与众不同的“大家风范”,并从中寻觅一些“高招”和规律。
刘可钦老师常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镜头回放1.“是谁引起了我们的争论?”
(一次,刘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大多数学生根据主题图的情景都列出了20×3,并交流了方法,这是,刘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还是高高地举着手。)
生:(用手指着自己的列式20+20+20=60)因为每捆小树有20棵,3捆就是20加20加20,等于60棵。
生:(小男孩刚说完,一个孩子就马上站起来发言)你是对的,但是这样太麻烦了。
生:这和前面的差不多,一个是乘法,一个是加法,乘法要简单一些。如果有10捆小树你就用10个20相加吗?(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
(那孩子立刻就显得尴尬,局促起来,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刘老师俯下身对着他。)
师:你应该说些什么?(孩子还是局促得很)你的对吗?
生:当然对啦!(非常小声)但是我的太麻烦了,没有这个(指着乘法算式)简单。
师:是啊,这种方法对吗?(“对”全班齐答。)当然是对的啦!(边说边画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只是不简便。好,快感谢大家对你的帮助。
(孩子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同学鞠躬敬礼后,很体面地回到了座位上)
这样的例子在刘老师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有些孩子“另类”、“错误”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藐视。如果此时学生的自尊心收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刘老师不回避这些问题,他会抓住这些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没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
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形成崇尚真实的表达交流的课堂文化。所以,刘老师说:“课堂上,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说真实的话,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为重要。”
刘老师经常拿一些例子来引导青年教师。“××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的更好?”“嗯,你说的很清晰,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点?”……这样的言语,传递给每一位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第一个发言的孩子又有何感受呢?表述不太好的同学还能有参与的机会吗?“谁能比他说的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恰恰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心情,孩子不是我们表演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要关注的,恰恰更应该是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孩子。
我觉得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或者“××同学读得怎么样?”让学生评价后再鼓励:“谁还能读出这样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关注的不是谁读得好,而是怎样能读出感受。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怎样帮助学生回答好,而不是“谁比谁说得好”。
我们练习讲课的时候,在课堂上“为什么”发问不断,学生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怎样答才合老师的胃口。
而刘老师主张在课堂上要尽量少问“为什么”,将之换为“你是怎样想的”、“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同样是发问,但是作用却大不相同。“为什么”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对立面,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为指向,指向的是结果,学生可能会因怕回答有错,而遮掩一些真实的想法。而“怎么想的”将教师摆在了倾听的学生想法的位置,更加关注学生的正是想法,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
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中学到,在小学课堂上应该经常充斥着“嗬,你真棒”、“哇,好样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言。但是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却并不多见类似的夸张评价,有的只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相匹配的引导性评价。我们可以将刘老师的评价语言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生的行为习惯相联系的:“好,明白的孩子请你坐正,我就知道。”“完成了的孩子坐正了。我们来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节奏。”……类似的评价,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提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训练。
另一类评价语言是与教学内容和过程密切相关,启发学生思考的。“谁听明白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每到关键处,刘老师的这些语言巧妙地将学生推向了课堂的前台,智慧地把自己隐藏在了课堂的背后,这样的课堂相对而言控制要少一些,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让每位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彰显了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镜头回放2.将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做得不同寻常
(口诀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口诀的巩固和记忆部分更是如此。一次,在口诀编制后的巩固教学中,刘老师不经意间的几个小技巧,令学生兴趣盎然。)
师:(指着黑板上编制的口诀)下面,我只哪个我们就读哪个。(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节奏快。)
师:好,下面自己念,一分钟,念熟了!
【规定一分钟的时间,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有助于促进学习】
师:停,口诀终究不能写在黑板上的,应该写在哪呢?
生:(孩子们想了想说)书上。(有孩子哈哈大笑)
生:脑子里!(这个孩子的发言立即找来一片注视的目光)
生:噢,脑子里!(孩子们恍然大悟)
师:好,要写在脑子里。那我们就把它擦掉。(随着擦的节奏让孩子齐读:“一二得二——”)
师:擦完了,可谁装在脑子里了?(学生纷纷举起小手)好,我们一起背一遍。
【一个简单的“擦”和“装”字,让原本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有了情感,有了生气、活力】
师:嗯,不错,再给一分钟时间,闭着眼睛独立地背,把它们背熟。什么才叫背熟了呢?脱口而出。因此,在背的时候注意发现秘诀,待会儿交流。
(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大声地背诵。有的孩子记不住,想了想后睁开眼睛偷偷地看了看黑板上的乘法竖式继续闭眼背。)
师:有什么秘诀?
生:口诀的第一个数字除了第一句是一外,其他的都是二开头。
生:口诀的结果从上往下看每次都多了2.
生:从下往上每次都少了2.
生:二七就是两个七,7加7就等于14.
……………………(孩子们纷纷说着自己的发现)
【如果此前的记忆还是“死记”的话,这里就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巧记。让孩子们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想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把握和记忆。】
师:好,我们明白了,那我们把算式也擦了?
生:擦了!(答得很干脆)
师:好,这次我倒着擦,你们倒着背。
(学生随着老师擦得节奏背诵:“二九十八,二八十六……”)
【又是一个“擦”字,但是倒着擦,孩子们倒着背。这样一个小小的策略变化,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师:现在认为自己能背的有谁呀?会背的的孩子请站起来!(孩子们都站起来了,虽然有几个孩子有些勉强。孩子们很整齐地背诵了一遍。)
师:不错,我们夸夸自己。会夸自己吗?(孩子们还不好意思地相互看了看)“以后哇,觉得自己做得很棒可以夸夸自己。怎么夸呢?我教大家一个方法……”
师:谁不仅会正着背,还会倒着背?
(陆续地有十来个孩子站了起来,老师热情地伸出大拇指表示鼓励。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受到鼓励站了起来。孩子们背诵的速度明显地比较慢,显得有些吃力,但还是很准确地背诵下来了。刘老师表扬说,能站起来就是好样的,正当有孩子准备坐下时,刘老师阻止了他们。“我们应该会表扬他人。”刘老师接着教给孩子们表扬他人的办法,并鼓励孩子们在以后上课时可以鼓励别人和自己)
刘老师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技巧”在课堂上非常受欢迎,效果非常好。更重要的是,这些“小技巧”,与耗时的大情境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受学生喜爱,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效率很高。
关于刘老师的课堂课例还有好多,我只是筛选出以上两个课例分享给了大家,书中刘可钦老师的好多话语让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刘可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大凡听过刘老师课的老师,都觉得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课堂——气氛火暴,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刘老师曾经也追求过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但现阶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态的教学中,给学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并持久地影响学生。
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如果在以后我们的教学课堂中,使用刘可钦老师的常态教学再加上辅助的多媒体设施,我想这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刘可钦老师教学感悟(列举2条我喜欢的):
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要微笑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长的快乐。
要做一个激情与理性融于一身的老师
要有感召力、影响力,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如果没有激情就很难动之以情,扶之一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难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应该激情与理性并存,热情与真诚同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说教,主动用儿童的眼光与孩子交流。
作为未来的教师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时,我感觉任重而道远。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未来的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在读书中,让我得以领略名师的风采,了解了他们真实的常态课堂,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我感觉很充实,领悟了一些教育的真谛,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我这个也是盗用来的,我们班导师也要我们写5000字的读书笔记,太无耻了,谁写的那么多啊
读书就是苦,我从来没写过5000字的文章,真坑爹。
追问
有没有其他书的读书笔记,最好是四大名著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