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缄舌闭口近义词
缄舌闭口近义词有:守口如瓶,缄口结舌
资料拓展:
缄舌: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出处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闭着嘴不说话。感情缄舌闭口是中性词。
舌(拼音:shé)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口中伸出舌头的样子。
舌本义即舌头,是人和动物口腔内辨别滋味的器官。又引申指像舌头的东西。舌头是人说话的主要凭借,所以“舌”又引申指言语。
舌是汉字部首之一。用舌作意符的字大多表示用舌的各种动作,如:舔、舐。有的表示滋味,如:甜。《说文》有“𠯑”字,意思是填塞其口,读guā。“𠯑”字隶变为“舌”,适、话、括等字里的舌本来是𠯑。
造字时不能只画舌,必须加一个口字限定范围。上面部分“Y”像一舌头形。全字像舌头从口中吐出的样子。后“舌”的形体较前一形体多出的几点,表示唾沫。“舌”指人的“舌头”,这是该字的本义。
甲骨文中就有“舌疾”(续五·十七·三),其意思就是舌头生病,用的是“舌”的本义。甲骨文字形不难发现舌头符号与人的舌头不同。
有人说,“舌”的古文字形像蛇的舌头,因为蛇的舌头是分叉的,蛇又非常喜欢将舌头吐出口外。大概由于人的舌头容易与其他字形混淆,所以用其他动物的舌头代替人的舌头。
也有人认为,舌可以表示人和哺乳动物之舌,是前端稍圆的长条物,造字时没有按实体原形取象,而是简略地用几笔线条表示。根据需要,舌头可以随时伸出口外左右运动。《汉语古文字字形表》:“舌象张口舌向前伸有所移动之形。”此说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