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叫懂事?

 我来答
睦玛5w
2023-05-16 · 超过91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3.8万
展开全部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懂事和听话,但我们却很少反思,“怎么做才叫懂事”,或“什么样的孩子算懂事”:
是安静、不惹事、好好学习,而且十分了解父母的预期,并主动实现这些预期;还是遇到不良情绪时,会自动安抚和压抑自己,不给父母增添任何情感负担;抑或是在生活和物质上没有过分要求,并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又或是当父母争吵时,主动回避,或尝试安抚取悦;再或是帮助父母承担家务,以缓解父母的疾苦……等等,我们看到,这个“懂事”范围很大,可以罗列很多。
说到底,这些“懂事”就是满足父母的期待,而且这个期待是一个黑洞,无法被填满。
就像小敏,她就是在主动满足妈妈的期待。因为自己不结婚,妈妈会着急,所以自己就是不懂事;因为自己没结婚,妈妈觉得丢人,所以自己就是不懂事。
而这里的问题在于,小敏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结婚这件事,小敏不着急,但妈妈着急,她就必须着急,否则就是不懂事。
这就是有些家长在用“懂事”的标准,来鼓励孩子压抑自己来换取他人的认同感,其实就是用“懂事”来强迫孩子顺从。
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无意识的,因为他们会把父母的要求理解为客观理性的评价,进而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
就像小敏,她觉得妈妈都是为她好,自己应该结婚,不应该不懂事,但是她忘记了”自己并不着急结婚”的真实感受。
换句话说,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很可能是她无意识地在抗拒。因为她从小目睹父母的不幸婚姻,在无意识中是惧怕婚姻的,进而在和陌生男生交往时,会出现“不想交往下去”的语言或行为的暗示。
当然,这种分析只是一种可能,未必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小敏渴望得到妈妈的表扬和关注,于是才急着结婚。
记得以前和小敏聊过,她说她特别害怕妈妈不高兴,因为小时候妈妈和爸爸吵架,妈妈经常离家出走,那时的她,特别害怕妈妈抛弃她,所以她从小就知道,只要妈妈高兴,自己就不会没有妈妈,于是她习惯顺从妈妈,听妈妈的话。
小时候的小敏,已经“被迫成长”为让妈妈开心的大孩子,她听话、懂事、满足妈妈心愿,为的就是得到妈妈的爱。
在我看来,有些孩子懂事早,那是缺爱导致的。
因为孩子在家庭中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渴望被父母“看见”,特别是在高冲突家庭里,孩子要变得懂事、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称赞,这时的孩子就是在被迫成长—不能哭泣、不敢说“不”、惟有忠诚。
在我们这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努力学习,为父母赢得他人的称赞和认同,已经成为孩子们最常选择的让父母开心的策略,同时,很多孩子也在被迫长大,成为“小大人”。
就像小敏,她小时候懂事听话,不仅满足了妈妈的期待,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父母的争吵或冲突。因为只要她懂事,学习好,妈妈就开心,和爸爸的争吵就少很多。
通过取悦妈妈来缓和家庭关系的方法看似管用,但却让小敏承受巨大代价,即她在逐渐丧失对自己喜好和感受的把控。
因为小敏顺从妈妈的期待去做事,是被恐惧感和焦虑感驱使的,并非来自于她自己的兴趣,换句话说,她好好学习,是为了妈妈开心,而不是为了自己。
当孩子做任何事的动机都来源于外界时,这个孩子就失去了真实的自己,而这就是让孩子承担不属于自己责任的后果。
另外,我们要承认,有些父母是失责的,或者说是不合格的,他们只会用批评的方式来挑剔孩子,对孩子要求苛刻,无法对孩子做出客观评价,这也导致很多孩子承担额外责任。
就像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之所以冷漠或抑郁,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觉得父母离婚,是自己不懂事,是自己的责任。
前面说了,很多孩子懂事并非自己的选择,他们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进而被迫成长,承担着自己不该承担的责任,而这些懂事的孩子,不仅是父母塑造出来的,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孩子真懂事”,这句话未必是在赞扬孩子,也未必在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
这里并不是要求孩子和父母对着干,刻意“不懂事”,更不是要求父母不教育孩子,任其“得意忘形”,而是在“懂事”这件事上,父母和成人的孩子,要时常反思。
首先,父母要清楚,自己的问题不该让孩子来解决。
对于高冲突家庭,父母不要把孩子作为工具或媒介,用孩子来要挟伴侣,或用孩子来控制或攻击伴侣,这样才会避免孩子过度承担责任,被迫长大。
父母要告诉孩子,父母离婚也好,吵架也好,并不是你的错,更不是你不够好。只是能做到这些的父母不多。
长大后的孩子,也要明白自己不该为父母的婚姻不幸负责,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不该由他人来负责。
其次,父母要意识到,不能一味鼓励孩子“懂事”。
很多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懂事,鼓励孩子听话,甚至用“懂事”来赞美和奖励孩子,实质上就是鼓励孩子不断通过自我牺牲和自我压抑来换取别人的肯定。
就像有些孩子长大后,做出不符合父母心意的事情时,很多父母就觉得孩子“不懂事”、“翅膀硬了”,进而抱怨或愤怒,而这就是鼓励孩子“懂事”不起作用后,通过生气来强迫孩子懂事的行为。其实,这就是父母通过愤怒让孩子内疚,进而顺从自己的情感绑架。
再次,成人的孩子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选择。
小时候,很多孩子会把“懂事”作为好形象来维护,愿意听到父母的夸奖和他人的称赞,但是长大后,“懂事”会时常成为违背心意的做法。因为成人肯定会有自己的选择,且自己的选择不可能都顺从父母的意愿,那么,这时要做的就是多尊重自己的感受,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成人的我们,应该把“这孩子真懂事”作为警醒自己的一句话。
回到前面说的小敏,她和妈妈都要反思,尤其是小敏,因为结婚与否是她自己的事情。
对于小敏来说,可能无法改变妈妈因为自己不结婚而不开心的事实,但她可以通过回顾和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从而清晰地意识到哪些想法和感受是自己的,哪些是在家庭关系的互动中被强加进去的,这样就为自己独立人格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和空间。
总之,父母不能让孩子太懂事,因为他们会失去自我,无法快乐生活;成人的孩子要明白,不该把“懂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为这样自己会成为取悦型的人,无法活出自己。
要知道,没有自我的人和无法活出自己的人,都不是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正如20世纪著名小说家、哲学家安•兰德说的:“我以我的生命和对生命的爱发誓,我绝不为他人而活,也绝不要求他人为我而活。”
希望父母和孩子,都能活出自己!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