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单片机电源电路图中没有VCC和GND?
展开全部
我最近新学单片机,发现现在所接触到的电路图,和读书时物理上学的电路图好像都不太一样。物理上的电路图总是用两条线表示电源,流向明显。而现在接触到的电路图,电源全是VCC,负极是GND,流向就不大明白了,不知道从哪条线流出。在网上查,全是关于物理学上的电路图讲解。请问带VCC和GND的电路图是什么电路图?在什么书上能学到这种基础?
LordPGM的回答如下:
现在国内模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从来不讲经典物理上的各种公式是怎么变成一个个独立元件的。这导致了很多大学物理的学生觉的模电很难,没法用大一大二所学的各种复杂的公式来解释现实当中的电路图。
其次,大学模电脱离实际。
书上的电路看起来纯洁的不得了,分析下来能够完美的工作,但实际搭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就拿大学里一直搞来搞去的开关电源来说,很多书上不加共模滤波器,往往都会因为LC谐振产生的EMI通过地线流入电路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就算加了,解释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减少电网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或者是三相电整流不加防冲击电阻,一接上电前面六个二极管也就全都爆炸了,就算是加了防冲击电阻,也都不加延时短路电阻的电路(老板看到你活生生浪费这么多功率肯定立马开了你)。
(意思一下,别在意数值)
首先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像题主接触的单片机控制电路,接触到的GND一般都是信号地,VCC也一般都是3.3V或5V,使用电源或者电池供电。所有的GND都是连在一起的,最终回到电源的负极。所有的VCC也一样,回到电池的正极。
AMS1117-3.3是在单片机电源中极其常用的一款贴片IC,能把5V的电压转换成3.3V的电压,VCC5和一般接地符号(倒三角)来自于5V的供电,C30接在VCC5和接地符号之间,起到了滤波的效果。VCC5连接到了AMS1117的Vin,提供工作电压,接地符号连接到了IC的GND。C31起到的是增加稳定系数的功能,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假设单片机的功耗短暂的增加了一下,我们不希望这个信号影响到AMS1117的输出电压,因为AMS1117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如果没有这个电容,那么IC就因为很小的波动而持续输出高电压或低电压,不稳定的电源对单片机的伤害还是很大的。加入了C31后,由于电容的储能性质,能够减少波动。
在右边又出现了一个VCC,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VCC所连接的导线上的电压是3.3V。C29是电解电容,它起到的是储能的作用。右下方的GND就是单片机的工作地了。来自VCC的3.3V电压通过R23和发光二极管D13,起到了电量指示的作用。最右边的是电池,我们不难看出,引脚2对应的是电池的正极——3.3V,而引脚1对应的是电池的负极——0V。当不存在外部电源供电时,2(电池正极)——R23——D13——GND——1(电池负极)组成回路,使得D13起到了指示电池电量的作用。
在这里代表3.3V的VCC看似没有作用,但如果在同一张原理图中再次出现了VCC时,比如单片机上,我们就知道这个VCC代表3.3V,而且在将原理图转换成电路图时,电脑会自动将这些名字一样的符号连接到一起。最后,电池也一定要组成回路才能充电,那么不难想到,GND和接地符号必定也在原理图的某个地方连接到了一起。
其实在这样的电路中,VCC和GND只不过是一个标记罢了,代表它们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设计原理图时要求的是易读懂,容易找出各个模块的位置,不能再像书上一条导线拉到底。
LordPGM的回答如下:
现在国内模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从来不讲经典物理上的各种公式是怎么变成一个个独立元件的。这导致了很多大学物理的学生觉的模电很难,没法用大一大二所学的各种复杂的公式来解释现实当中的电路图。
其次,大学模电脱离实际。
书上的电路看起来纯洁的不得了,分析下来能够完美的工作,但实际搭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就拿大学里一直搞来搞去的开关电源来说,很多书上不加共模滤波器,往往都会因为LC谐振产生的EMI通过地线流入电路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就算加了,解释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减少电网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或者是三相电整流不加防冲击电阻,一接上电前面六个二极管也就全都爆炸了,就算是加了防冲击电阻,也都不加延时短路电阻的电路(老板看到你活生生浪费这么多功率肯定立马开了你)。
(意思一下,别在意数值)
首先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像题主接触的单片机控制电路,接触到的GND一般都是信号地,VCC也一般都是3.3V或5V,使用电源或者电池供电。所有的GND都是连在一起的,最终回到电源的负极。所有的VCC也一样,回到电池的正极。
AMS1117-3.3是在单片机电源中极其常用的一款贴片IC,能把5V的电压转换成3.3V的电压,VCC5和一般接地符号(倒三角)来自于5V的供电,C30接在VCC5和接地符号之间,起到了滤波的效果。VCC5连接到了AMS1117的Vin,提供工作电压,接地符号连接到了IC的GND。C31起到的是增加稳定系数的功能,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假设单片机的功耗短暂的增加了一下,我们不希望这个信号影响到AMS1117的输出电压,因为AMS1117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如果没有这个电容,那么IC就因为很小的波动而持续输出高电压或低电压,不稳定的电源对单片机的伤害还是很大的。加入了C31后,由于电容的储能性质,能够减少波动。
在右边又出现了一个VCC,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VCC所连接的导线上的电压是3.3V。C29是电解电容,它起到的是储能的作用。右下方的GND就是单片机的工作地了。来自VCC的3.3V电压通过R23和发光二极管D13,起到了电量指示的作用。最右边的是电池,我们不难看出,引脚2对应的是电池的正极——3.3V,而引脚1对应的是电池的负极——0V。当不存在外部电源供电时,2(电池正极)——R23——D13——GND——1(电池负极)组成回路,使得D13起到了指示电池电量的作用。
在这里代表3.3V的VCC看似没有作用,但如果在同一张原理图中再次出现了VCC时,比如单片机上,我们就知道这个VCC代表3.3V,而且在将原理图转换成电路图时,电脑会自动将这些名字一样的符号连接到一起。最后,电池也一定要组成回路才能充电,那么不难想到,GND和接地符号必定也在原理图的某个地方连接到了一起。
其实在这样的电路中,VCC和GND只不过是一个标记罢了,代表它们之间是连在一起的,设计原理图时要求的是易读懂,容易找出各个模块的位置,不能再像书上一条导线拉到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