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战中考 5

 我来答
寂空聆
2012-01-30 · 超过1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1万
展开全部
有决心的话 不要浪费一分一秒 背书抓知识点
平常好好听课 初三的课一定要好好听
心态好点 成绩好的话对自己能考到什么学校有个底
不要过分好高骛远
成绩不好的 能抓一分是一分
成绩一般的 有决心分秒必争 抓知识点背书 重点没问题
态度和心态很重要
学习计划的话 网上有很多 你不如自己去找找看 看哪种适合你的
百度网友6d9648f
2012-02-02 · TA获得超过1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2万
展开全部
前面一位回答的很好,但是如果你没有做计划的习惯,做好不要在初三那一年临时做计划,不仅耽误时间而且计划可能也做得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高一刚刚开始时比较好)
所以我的建议是:

中考因为是全市一起考的,难度不是很难,一般和中考前的模拟考差不多
复习的话根据我的经验,
数学平常的公式要熟记,什么定律也要知道,而且注意一下每种类型题的解题规律,这样会更好,不用在临考前做大量的题,没用的,把老师的课听好,作业写完就好的啦!中考时数学是时间最不够的,所以你要自己把握时间的分配,大题能解就解,不能解随便写两笔。
英语的话把一些基础题不错,什么就是句子那完全是送分题,记熟就ok,尽可能的把字写的好看点吧!很有利的!
语文我基本上没怎么复习,都是平时的上课慢慢积累的,阅读解题规模老师都会说的,就把老师说的必考点牢记就应该可以的了!另外最好准备两三篇你写的最好的作文,把你的优点尽可能的发挥,考试作文题目对应很多种体裁的作文,你准备的两三篇作文中会有一篇题材比较好的,你就稍微改一下角度啊!中心思想啊!都是很好的文章,对你作文很有好处滴!还有就是字体!相信你们老师也说得不少了啦!语文选择很重要,一道题三分,尽可能的不丢的话很有优势,自己努力吧!
历史不用说啦!背多分啊!选择题是拉开中考分数的差距,要把握
科学差不多也是看平时的,这时你就要看看错题啦!还有一些基本的理念弄清楚就可以的啦!
现在差不多离中考前还有二三个月吧!现在还可以拉一定分数,现在做题是最好的时候,大概在中考前两三个星期不要做题了,哪科弱看哪科,哪科强有把握就行。
大概就那么多了,希望可以帮到你!中考考好一点哦!加油↖(^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丹丹熙
2012-01-30 · 超过3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4万
展开全部
牢固知识点,调整好心态,一切就OK了!
相信我,我是过来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02-14
展开全部
2012年中考备考复习六大方法
为什么有些同学天天埋头苦读,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什么有些同学要玩得尽兴,学习成绩却很拔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现提供"六先六后"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分享。
  为什么有些同学天天埋头苦读,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什么有些同学要玩得尽兴,学习成绩却很拔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现提供"六先六后"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分享。

  一、先计划后学习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订好计划再学习,学习才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才能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忙乱性。

  二、先预习后听讲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这些看法往往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首先,预习是课前"侦察",可打有准备之仗;其次,预习可使新旧知识联系,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再次,预习可以克服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预习可使听课更专心,与老师配合更默契,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此外,预习的科目以自己学习上有困难的基础学科为主,每天预习所花的时间,要服从整体计划。

  三、先复习后做作业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消化和深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回家后应把当天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的记下来,该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第一不要看书,第二不要问别人,第三要有时间限制,只有这样,作业才有实际价值。假如每次作业都是先复习,然后像考试一样对待,那就等于一天一次考试,就不会出现作业100分、考试答不上来的情况了。

  四、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考试的心态非常重要,同样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态走入考场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心态良好、斗志昂扬就会促进思维,临场发挥就好;心态不好、紧张焦虑就会抑制思维,临场发挥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五、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没有独立思考是学不好知识的。思考可以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学的东西更扎实,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所谓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钻的体现。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应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求得别人帮助,但最好不要只问答案,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

  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那些经常问问题的同学,他们的能力要优于他人。平时,他们看起来似乎领悟得较慢,但在测验或考试的时候,他们却考得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时似乎什么都懂了的同学,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往往发傻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绩。

  六、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学习必须先打好基础,就是把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如果概念不清楚,即使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那怕是很用功也是不中用的。所以每当出现一个新概念时,必须搞清楚它的内涵和外延,还要注意它同其他概念的区别,切不可概念还没掌握就急于去做题,以至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那等于拿钝刀砍柴,既费时又费力,事倍功半。

  当然,光打好基础还不行,还要灵活思维。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变成有血有肉的知识,能发挥,能运用,能创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至善教育顾老师
2012-01-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9万
展开全部
制定合理的初三学习计划表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
(1)知识、能力的实际;
(2)"缺欠"的实际;
(3)时间的实际;
(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
(1)掌握知识目标;
(2)培养能力目标;
(3)掌握方法目标;
(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
(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
(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
(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
(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
(3)学习效果如何?
(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求助老大
2012-01-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万
展开全部
一句话就好 “ 乖乖隆地洞 用心就好 放下心来 静静 努力 调整到最佳状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