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 我来答
勤奋的啊灿
2016-09-22 · TA获得超过38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3.4万
展开全部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年级越低,这种由学习习惯带来的差异则越大,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差异逐渐缩小,但为时已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习惯在10岁左右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对于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这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为养成良好习惯是在夯实自己的人生根基。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更要着力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养成有条理的习惯。(训练法)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七、八岁,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课程表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应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在家中,开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拾学习用品,后来家长必须耐心指导,但决不能去代替,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形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全班开展“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自己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比赛,经过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几个月以来,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竞争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 培养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评价法)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考验。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参加班上的共同学习活动。 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第三,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在学生放学后,问问孩子课堂上学了哪些内容,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复习了知识,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了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中,我觉得养成好的听课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倾听老师讲话,眼睛要看着老师。 2、倾听学生讲话,这是一个长期训练过程,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去训练,当一个孩子回答好一个问题时,要及时地让其他孩子重复,看他们是否在认真听讲,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就能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3、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老师在课的设计与安排上应尽量把课的重点安排在前15分钟里,后阶段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听课质量。 三、培养良好的书写 。(规范法)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一种倾向:多数人在初学写字时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当有些会后就会不严谨,潦草敷衍;书写姿势也一样由开始的端端正正――间断坐端正――随遇而安自由发展。个别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县官叫他的手下去买东西,他怕手下忘记,特意写了一张纸条让手下人去买。可是手下早早出门,迟迟未归,一点小事都办不好,他非常生气,责令去把买东西的人找回来,原来买东西的人费劲了力没有完成任务而不敢回来。后得知:县官让他们买一猪舌,哪知把千口写开了,手下认为是买一千口猪。可见,书写不规范就会闹笑话,让人啼笑皆非。 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试想: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意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并及早提出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的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低年级学生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书写不认真,会造成孩子在计算上较粗心,容易看错数字和符号,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教会孩子怎样用尺、铅笔、橡皮,养成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培养动脑钻研的习惯。(榜样示范法) 要学好知识,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在教学3+2=5时,千万不要简单的教学,而要一步一步的耐心启发,让学生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当然要注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和惧怕学习的心理。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如教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12,14=□○□时,先让学生独立地解题,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除了会听课,会思考,还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的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或以小组的形式合作交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要完整,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补充、评价。在一次次的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五、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熏陶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一致,往往能够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说出来,而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倾听他人发言、陈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增加交流机会共同解决问题。家庭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既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约束。作为老师,我们应告诉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预习能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在语文方面,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诵课文,在数学方面,家长则可以采用说数字孩子说数的组成,也可以让孩子用实物摆算式,家长检查等方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事情 ,让孩子感觉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合作更能够干好事情。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接纳别人, 学会事事以“他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我”为中心。 六、培养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鞭策法) 现代社会讲求工作效率,它是当今社会和未来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而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动作缓慢的现象。从小培养学生的快节奏,高效率,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要做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如:孩子作业规定时间、吃饭规定时间、上数学时,也可安排两分钟时间做口算,或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小火车,并记录完成的时间进行评比等,让孩子有强烈的时间意识,成为办事不拖拉的人。 七、培养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体力劳动。如果负担过重、时间过长、卫生习惯不好,就会引起大脑皮层和有关器官的疲劳,长期下去必然损害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1)学习时坐姿正确、提笔姿势标准。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2)学习时注意用眼用脑卫生。 学习时注意光线强弱和字迹清楚。最好在柔和的灯光下看书,而且光线从左上方射来,写字时不会遮光。教育孩子学习时每隔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下,小学生最多40分钟,连续学习会降低学习效率,又会损害眼睛和脑神经。 (3)学习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提醒学生在学习时不咬笔杆或啃指甲,不用沾唾沫翻书,不要一边吃零食一边看书……这些都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往往会通过口腔传入细菌,影响胃肠消化,并且会分散学习时的注意力。 八、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既是掌握知识的需要,也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有些学生不愿下功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学校抄袭同学的作业,要么在家里要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要么干脆不交作业,这样的学生是很难巩固知识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且告诉家长要明白几个问题: (1)要配合学校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例如:有的孩子对父母撒娇“今天不舒服,先看会儿电视再作业”这时父母不能心慈手软,须知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 (2)家长不要做教师的替身。家长总担心孩子没有听懂课,喜欢把老师讲的给孩子讲一遍,并详细辅导孩子作业,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依赖家长“反正爸爸妈妈会给我讲”,使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减弱。 (3)家长不要盲目请家庭教师。如果请家教的目的是为了补救孩子某门功课的落后和某些知识的缺陷,给孩子一个特别的学习机会,让他跟上班级授课的进度,这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只是让家教看着孩子,辅导他完成作业,这就要慎重考虑了。长期这样孩子会对家教有依赖,失去学习上的独立、自主和自信。 九、培养学生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 例如:不管有没有作业,都应该把当天课堂所讲内容复习一遍,每学完一个单元后,自己要小结,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在学生复习完功课后、做好作业后,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预习将要学到的内容,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够看懂,哪些地方还不明白,问题在哪里,是什么。这样,学生第二天听课就有了准备。既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又培养了自学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十、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一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一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总之,习惯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良好的习惯,但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要养成好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每个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只要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必将水到渠成。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