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具有哪些性格

 我来答
浮云丶BA
2016-10-24 · TA获得超过19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8万
展开全部
1、做人大气,宽宏大量。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到了许多来自许都投给袁绍的信件,他没有追究,一把烧掉,不留案底;对于写文章骂了他祖宗三代的陈琳,也不追究,继续给官做。起初,曹操推举了一个叫魏种的人做孝廉(国家认可人才),又任用他做太守(地级市长),陈宫发动兖州事变的时候,曹操认为只有魏种一定不会背弃他。结果没想到魏种也跑了。曹操十分生气,表示只要魏种还在中国混,就一定不会放过他。后来生擒了魏种,想想说:“这个人还是有才啊!”还是松绑放了他,让他继续做官。兖州事变的时候,还有个叫毕谌的人,因为张邈劫持了他的母亲等家人,曹操就让他回去,而毕谌表忠心说绝不离开,把曹操感动的流眼泪。结果一出门他就跑了。后来也把他给生擒回来了,大家都觉得毕谌活不了了。曹操说:“能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忠于君主,这种人正是我所求的。”还是任用他做官。张绣、贾诩反叛曹操,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爱将典韦,给了曹操最惨痛的教训,但他们再来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能够不计前嫌的接纳,给予他们最丰厚的封赏和最高的官职。对于关羽这样的义士,出走之后不去追杀。
2、虚怀若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张绣反叛之战,输了,曹操作自我检讨,说“张绣投降了我,错在我没有马上收取他的家属做人质,他才敢反叛,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我已经吸取教训了,大家观察我,从今往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乌桓之战,赢了,回来之后,曹操调查当初谁反对打这场仗,大家都很害怕,以为要秋后算账。结果曹操厚赏了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说:“我这次出征,非常危险,侥幸赢了,还是靠的运气,这不是常有的事。你们的劝谏,是真正的万全之计,所以要赏赐你们,以后不要为提这种意见感到为难。”
3、有极大的人格魅力,善于用人。荀彧、郭嘉都是在曹操势力还很弱小的时候,就从强大的袁绍那边投奔过来的。程昱两次被当地的刺史(省长)征辟,都不为所动,等到曹操一过来,立马就出山了。张辽、张郃、徐晃作为降将,于禁、乐进作为非亲非故的小吏,得到提拔重用,这在曹操之前是从未有过的。一大批文臣武将用的都很好,不因为一些人格上的缺陷就弃之不用,总能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
4、做人实在,没有架子。一篇《述志令》,作为剖析自我心路历程的政令,写的非常实在,没有一点套话。对比袁术、刘备这些人来说,曹操的道德自律明显大过野心,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吧!”讨伐马超时,敌人都拥挤着向前,想看看大名鼎鼎的曹操长什么样,曹操笑着对他们说:“大家想看我曹某人吗?我也就是个普通人,又没有四个眼睛、两个嘴巴,要说比平常人怎么不一样,多了点智慧而已。”幽默可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恃才高傲的祢衡裸衣羞辱了曹操,曹操没有杀他,反倒是笑的出来:“我本来想羞辱祢衡,反倒被他羞辱了。”《曹瞒传》说曹操为人轻佻,与宾客宴会,说到高兴的时候,哈哈大笑,头低到餐桌上,头巾都沾湿了。果真这样,那不是一点架子都没有?
曹操不是完人,更不是一个能用“仁”来衡量的道德家,作为一代枭雄,他身上有很重的杀戮气。我认为曹操身上很明显的几个缺点:
1、残暴。为父报仇讨伐陶谦的时候,屠城,泗水为之不流。曹操的部下夏侯渊、曹仁也多有屠城的记录,而他们的屠城行为也是接到曹操指示的。说到屠城这方面,以“仁德”著称的刘备还真没什么污点。而到孙权那边,屠城屠得也不少,除了要对中原攻城略地,孙权还要征服山里的少数民族,为此杀了不少人。衣带诏事件东窗事发后,曹操杀董承之女,皇帝之妾董贵人,董贵人身怀六甲,汉献帝为她求情,也不能免。伏完书信事件曝光后,又杀伏皇后和皇子,灭族。《曹瞒传》说,有次白天曹操带爱姬睡觉,睡前说好睡一会就叫醒他,结果爱姬看曹操睡得太香,不忍叫醒他,等到曹操自己醒了,一看睡过了,很生气,下令棒杀了这名爱姬,等等。
2、嗜杀,除了杀人民,还杀名人。早年杀名士边让,杀和自己有过节的袁忠和桓邵,桓邵跪地求饶,曹操说:“下跪就能免死吗?”还是杀。杀异己分子孔融。老友许攸因为官渡之功老是炫耀,伤了曹操面子,被杀。同是旧友和功臣的娄圭,也是因为言语触犯了曹操,被杀。晚年逼死荀彧,冤杀崔琰。这些记载体现了曹操小人狠毒的一面,和他宽宏大量的一面截然相反,显得非常矛盾。曹操一生饶恕了很多人,连著名的白眼狼吕布也想宽恕,结果因为刘备的一句话还是把他杀了。想宽恕陈宫,结果陈宫不领情。对于袁绍的忠臣沮授也想重用,沮授一心只想回袁营,只好杀了。对于另一位著名的白眼狼刘备也过于仁慈,结果纵虎归山,养虎为患。却不能宽恕这些人。
3、好色,有人妻癖。因为纳张绣的婶婶导致张绣反叛;和刘备当年打吕布的时候,关羽请求曹操破城之后把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前妻杜氏给他,曹操当时也答应了,城破之前关羽又屡次提起。曹操就起了好奇心,想看看到底是怎样的美女,结果一看果然是好货色,就自己收了,搞得关羽内心不安。秦宜禄之死也与夺妻有关;纳何晏之母;还将袁熙之妻甄氏许配给曹丕。
还有几个明显被人夸大了的缺点:
4、奸诈。主要出自《曹瞒传》,正史无,当然正史也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也不算什么好话,说的曹操就像狡猾、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一样。《曹瞒传》说他小时候就会装病骗自己的叔叔。因为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他叔叔没少给他爸爸打小报告。曹操就想了个办法来治他。有一次看他叔叔走过来,就装作面瘫,嘴也歪向一边,叔叔感到奇怪,问他怎么了。曹操说:“中风了。”叔叔就去告诉他爸。他爸吃了一惊,赶紧把曹操叫过来,一看,没事,挺正常的,就问他:“你叔叔不是说你中风了吗?”曹操说:“没中风啊,叔叔不喜欢我,才陷害我的。”于是他叔叔之后打的小报告曹操他爸再也不信了,曹操也更加放肆了。许攸来投奔的时候,也不交底,先谎称军粮可支持一年,再说是半年,一再逼问下才道出实情,只可支撑一个月。打仗的时候,军粮不够了,问管粮仓的小吏怎么办?小吏说:“那就换小斗发下去吧。”曹操也说行。结果大家不干了,说曹操欺负人,粮食都不给足。曹操对那名小吏说:“事到如今,只能借你的头一用了。”把他斩了,传令出去:“是管粮仓的小吏换的小斗,盗取的官粮,现在把他杀了。”才平息了众怒。《献帝春秋》上还有则记载,说曹操和吕布交战失利,吕布的士兵抓到了曹操但并不知道这就是曹操本人,还问:“曹操在哪里?”曹操就骗他说:“骑那匹黄马跑的那个就是。”于是这名士兵就放下曹操去追骑黄马的人,曹操得以逃脱。曹操在军事上比较多诡计,比如篡改书信离间韩遂马超等等,但俗话说“兵不厌诈”,军事上的巧施诡计不足以作为曹操奸诈的反面案例。普通老百姓认为曹操奸诈,是因为他是篡汉的奸贼,奸贼当然不奸不行。其实言过于实。曹操性格中的奸诈色彩必然会有,裴注里的《曹瞒传》、《献帝春秋》之类也可以拿来参考,但总体来说,《三国志》上的曹操英雄之气十足,奸诈气息难寻。
5、多疑。最有名的故事是杀吕伯奢一家。这个故事一共有三个版本,一个是王沈的《魏书》,这也是魏国的官方版本,说是曹操在逃亡的路上去找老朋友吕伯奢,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和宾客抢劫曹操的马和财物,曹操奋起自卫,用剑杀了几个人后离开。第二个是《魏晋世语》,也是说曹操去找吕伯奢,吕伯奢不在家,他的五个儿子在,对曹操还彬彬有礼,但曹操想到自己是朝廷钦犯,疑心他们要加害自己,当晚用剑连杀八人后离开。孙盛的《杂记》就在此基础上描述地更加有声有色,说曹操听到了锅碗瓢盆的声音,误以为是要拿武器来对付自己了,就趁夜色把他们杀了,结果发现自己杀错了,非常凄怆地说了句:“宁愿我辜负别人,不要别人辜负我!”如果后面两个版本记载真实的话,确实说明曹操当时多疑了。崔琰的死也能说明曹操多疑,崔琰的那几句“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看不出有什么深意。曹操心中有鬼,才会疑神疑鬼。自古以来,特务政治和文字冤狱都是专权统治者的拿手好戏,朱元璋、康熙都喜欢搞文字狱。《崔琰传》中明确提到了曹操性格好猜忌,孔融、许攸、娄圭都是和崔琰一样,因为对曹操不尊而遭杀害。而《曹瞒传》更是说,曹操忌才到部将们要是有计谋胜过自己的,就找个理由将他们杀害。这和《三国志》记载的曹操的爱才、惜才又是成截然相反的对比。还有疑杀少年周不疑,周不疑和曹冲一样也是个天生神童,才智有的一拼。曹操想将女儿许配给他,他没有接受。等到曹冲夭折的时候,曹操想把周不疑一块杀了,曹丕劝谏,曹操说:“这个人不是你能驾驭。”还是派刺客把他杀了。
还有一点,是我认为导致曹操最终不能完全成功的最重要缺点,就是曹操的骄傲自满。因为谦虚,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因为骄傲自满,曹操不把孙权和刘备放在眼里,导致输了赤壁,输掉了统一中国的大好机会。曹操写给孙权的那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写得十分傲慢,也许是出于震慑对手的目的,但也暴露出了曹操的骄傲。黄盖的诈降不是一点破绽都没有,如果多留个心眼,黄盖就不会得手。因为骄傲,曹操才会在张绣投降之后做出强纳张绣婶婶这么出格的事来,才会不设防,结果差点性命不保,痛失爱子爱将。刘璋原本与曹操交好,还派张松去晋见曹操。张松本是个内奸,但曹操对张松态度傲慢,导致张松心生怨恨,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转投刘备怀抱,使得曹操与益州失之交臂。这是导致曹操最终不能成功的最大缺点。
总的来说,曹操非常英雄,诸多优点是帮助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在他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和斗争的残酷,尤其是晚年之后,权力欲望膨胀,心中住进了一个恶魔,变得更加残酷无情,连当年的良师益友荀彧和世间第一正人君子崔琰都不能免于一死。这也是自古以来权力欲的可怕之处
周金兴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8-02-18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2736万
展开全部
曹操的多元性格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亦正亦邪之人,性格多元复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曹操的雄才大略:
  曹操的雄才大略体现在广纳人才、仁德宽厚等方面。当然,这几个方面都是曹操性格整体性中所显示的不同侧面。我们来看看雄才大略的曹操。
  1.有仁德
  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的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之后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回想“不追关公”一事,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2.爱将惜才:
  爱将惜才是曹操多重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之处。其着眼点,在于吸引一大批忠于自己的有为之士,以完成独霸天下之大业。司马光曾赞扬历史的曹操“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这里道出了曹操能够囊揽各方奇才的博大胸怀,而真诚地、慷慨地爱将惜才则是其主要原因,《三国演义》对此作了较好的描述。他两祭典韦,厚爱徐晃、蔡文姬的情景就让人感动至深。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兵掳去做了左贤王夫人,曹操不惜重金将其赎回,并把都尉董祀配其为夫。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沙》中所说:“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
  (二)曹操的奸险诈伪:
  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正、负两个系列中那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上曹操还存在着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等元素。我们来一一探究:
  1.利己
  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说,唯己是欲,是曹操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他意图追求的根本。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毛宗岗的评语指出,此二语说出奸雄心事。疑虑和凶残是利己欲本性的两方面,利己则必是损人,骗人,害人,杀人,这就表现为残暴狠毒;损人者则必畏人,损己,欺己,害己,这就导致猜忌。小说写曹操杀人,因疑而杀吕伯奢始,因疑而杀华佗终,正是对这种性格的深刻揭露。很显然,这种极端利己主义,从实践后果看,是以天下人为敌。他还借刀杀人,借故杀人,借梦杀人,借醉杀人,无所不用其极,无愧为杀人有术之集大成者。
  2.狠毒残忍
  狠毒残忍是曾操特性之一。他不仅对故人手段残酷,而且对下属持法峻刻,甚至错杀不少无辜。这,是曹操实现自己霸业的需要。曹操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思想支配下,曹操不仅镇压敌人手段残酷,而且对下属持法峻刻,甚至错杀不少无辜。在捕杀阴谋除掉他的帝后势力―董承集团时,曹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他二十岁刚踏入仕途做洛阳北部尉时,就曾依法杖杀了汉灵帝宠信的宦官赛硕的叔父;将门庭尊贵的杨修以“扰乱军心”之嫌而砍头。不杀赛硕的叔父,不罢那八个县令的职,他就难以镇服当地豪强,获取众望。曹操为实现自己的霸业,不得不如是。
  这样说,并非认为曹操不残忍,其实真正应该鞭挞的是他虐杀无辜的一面。“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董卓如此,曹操在许多时候也是这样。《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徐州屠城、水淹邺城、华佗被害、近侍被杀、荀或被逼自戳,确是曹操凶残性格的大暴露。罗贯中借助这一艺术形象严正地抨击了剥削阶级英雄的残忍,深刻揭示了曹操之类政治人物固有的谋功逐利,不择手段的阶级本质。
  二、曹操多元性格的成因
  曹操性格的形成及演变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有其自身的原因。
  (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东汉末年,乱自上作。宦官和外戚专权是政权腐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宦官们“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曹操是军阀中最卓越的一个。以“乱世”为特征的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便是形成曹操毒辣残忍格特征的社会土壤。而曹操正是在这种斗争中长起来的,也是在这种斗争最激烈的时候走上政治舞台的,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处处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作为那个时代斗争中凭自己的个人奋斗成长来的地主阶级军阀曹操,如果缺少毒辣残忍极端利己自私的地主阶级世界观,不说想逐鹿中原,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连立足之地都是无处可寻的。
  (二)曹操本身的伦理观
  分析曹操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也不能只局限于小说时代背景和故事情节作一般性的评判。应该将我们审美触角探及到人物内心深处的各个层面,作为曹操人生哲学和行动指南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便是形成他毒辣残忍极端利己主义性格的根源。
  从中国传统伦理观来说,唯己是欲,是曹操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他意图追求的根本。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后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小说写曹操杀人,因疑而杀吕伯奢始,因疑而杀华佗终,正是对这种性格的深刻揭露。很显然,这种极端利己主义,从实践后果看,是以天下人为敌,从行为规范看,不但践踏了社会公德即人与人之间的一般道义原则,甚至也表现出对地主阶级自身公德(封建道德规范)的蔑视和破坏。
  曹操的性格特征也应该是个复杂的组合,多维的结构,实际上,他的政治意图和伦理观念是不能截然区分的,应该统一在他毒辣残忍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体系中,他对封建王朝政权的纂逆,破坏了封建政治的根本原则――君臣之道;同时,他的“奸”,又与“义”相对立的,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真诚与信义;他的意图追求――利己欲――功业心――皇权欲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了他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的主要内容。
  总结:
  时势造英雄,时代赋予宿命。无论是忠、诚还是奸、谲,都曾在曹操的性格系统中占有过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尤以诡谲、爱才、多智给读者的印象最深。但是,无论哪一种都不曾在曹操一生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更不是曹操性格中的唯一元素。这就是曹操一生性格的有机整体性和辩证复杂性,一个简单化的“奸”字,是无法揭示出曹操一生性格的丰富内涵,无法表现出曹操性格的复杂多变的。我们应该用全面的观点来看曹操。

望采纳,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