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赏古诗词

 我来答
mouserice33
2016-11-18 · TA获得超过73.5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9459万
展开全部
中国是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高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的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本文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出发,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指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是人的感情。
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等。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是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诗以言志”,尽管诗歌的内容可以涉及思亲,送友、怀乡、赠人、战争、谢静、状物等多种体裁,但最终都是为了抒发感情。在赏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作品意象特征。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义,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鉴赏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诸如的意蕴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2、体味诗歌情、景、事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情景交融的手法有容情入境、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要把握景的形象性,诗歌往往用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艺术手法来体现神韵。
3、领会诗人表现的情感。
诗歌往往表达作者寄托的感情,透过所写的景、物、事,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美好的理想和生活的哲理。要分析感情寄托的问题,就要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这样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真实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过程。诗人经过对材料的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因此,分析诗中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很好的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4、留意作者的观察视点和角度,分析作者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生活遭际、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风格,诗人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各种题材,甚至同一题材。因此做题时要仔细体味其思想上、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抒情的表现手法,可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前者有直抒胸臆和即事抒怀两种,后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描写手法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怀古惜今、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等。具体用什么写法,由主题需要决定。
5、感受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象征、比兴、借代、反问、设问、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鉴赏时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功能,理解并领会诗歌。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尤其需要注意作品中“典故”的运用。用典,使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增强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典故的本义,进而理解其在诗中所蕴涵的意义。
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把握其规律的同时,大量古诗词的背诵积累才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根本。
木永
2016-11-1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木永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6694 获赞数:35507
从芝麻将到行家,已经帮助了百万人以上,希望将看得见的知识,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结合当时年代背景做分析。体会具体的意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