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为什么能赢
1、日军骄横,孤军深入。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军大本营根据侵华日军作战兵力不足的情况,制定了“战场不扩大方针”。华北日军制定的战略任务是,命令日军巩固胶济铁路及黄河以北广大占领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一战略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当日军向山东发起试探性进攻时,主政山东的韩复榘不战而退,丧失了大片领土和阵地。日军便对山东的情况做了错误的估计,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只要出动点兵力,就能轻而易举夺得鲁南,进占徐州。
3攻下滕县之后,日军在中国军队的诱敌深入策略下步步紧逼,分兵跟进,但每前进一步都会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在坂本支队方面,这股日军在攻占临沂时也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损失渐增。此时日军并为察觉情况不对,而是孤注一掷,一直追到台儿庄城下。
2、添油战术,反而被一点点吃掉。日军第二军在制定以少量兵力攻占鲁南,进犯徐州的战略方针后,便肯定地认为这样就能轻松拿下台儿庄、拿下徐州。
于是派出濑谷支队和坂本支队分兵进击,濑谷支队在攻下滕县之后被中国军队诱惑深入,又再次分兵追击。本来兵力就不多,一而再再而三地分兵,导致兵力更加不足。
3月29日,日军第10师团下令濑谷支队以主力攻下台儿庄,濑谷启下令全支队发起进攻,但此时濑谷启因兵力抽调过多,中国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即使日军拼死突围,也难以有所进展,濑谷支队陷入了中国军队的重兵包围之中。
第5师团又下令坂本支队赶去救援,坂本支队在向城、爱曲地区遭到中国军队第57军和75军的围攻,坂本支队损失惨重,无法救援濑谷支队。日军的添油战术,使得丧失了主动权,若在中国军队还未集结完毕前集中主力攻击,也许能提前攻下台儿庄,台儿庄之战的结果将被改写。
3、日军内部矛盾加剧,缺乏协同作战:日军看似一个整体,实则内部也有集团利益冲突和争斗。日军华北与华中两个集团,从高级将领到一线的联队长都有鲜明的立场与利益区分。在日军攻打津浦线南段时,北段的日军不动;在北段的日军攻打台儿庄时,南段的日军也不动。
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战果良好,伤亡2比1(相对于其他几次会战战果相当好了)。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果,首先其一原因是李宗仁兵力相对日军占非常的绝对优势: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参战约29万人。包围了日军约5万人。(6比1,淞沪会战是2比1,太原会战4比1)
最终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日军主力的第5师团被摧毁了一半,自抗战开始,日军任何的一个甲种师团从来都没有遭受到这样的损失。
其二,日军在进攻台儿庄之前先取济南,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由于韩复榘避战自保,一路上几乎没遇上任何有效的抵抗。轻而易举连下几城。
故而日军骄兵轻进,孤军深入。但李宗仁可不是韩复榘,他看到了这个机会,本来想一口气吃掉第5师团,但最终日军在重重包围下还是突围了,此战可以看出抗战时中国军队与日军的装备悬殊的巨大。
但是即使是条件艰苦,先烈们依然敢于拼死一战的精神才是赢得整个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
1938年1月至5月,徐州会战打响,其中3月16日至4月15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如何评价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此前,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以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有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