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任宰相和首辅都是谁
二、首辅有黄淮、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杨溥、曹鼐、陈循、高榖、徐有贞、许彬、李贤、陈文、彭时、商辂、万安、刘吉、徐溥、刘健、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
三、宰相简介
1、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
2、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
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3、李善长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
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
4、胡惟庸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
四、首辅简介
1、黄淮
黄淮(1367~1449),明朝内阁首辅,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进士。永乐二年主会试,五年进右春坊大学士。
仁宗时,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宣德间,曾以八十岁高龄主持会试。他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为一代名臣。83岁卒,谥文简。
他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著有《省愆集》和《介庵集》。
2、解缙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
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3、胡广
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 ,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 。
4、杨荣
杨荣(1371年—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应、子荣 ,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
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
在朱棣去世后,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从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乱。宣德十年(1435年),进升少傅。
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杨荣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
5、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代宰相,著名学者。
少时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修撰《明太祖实录》,进入官场,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历经五朝,身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一同辅政,并称“三杨”。
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一生见证了明朝由盛转衰,后因子致仕,忧虑不起。
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首辅
制度萌芽期:解缙,杨士奇,陈循;
初创发展期:李贤,商辂,万安(“万岁阁老”),刘吉(“刘棉花”),刘健,李东阳;
嘉万鼎盛期:杨廷和,张璁,夏言,严嵩(“青词宰相”),徐阶,高拱,张居正;
动荡衰败期:申时行,王锡爵,叶向高(“独相”),方从哲,顾秉谦,温体仁,周延儒。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扩展资料:
在明代,一般而言,内阁首辅指大学士中入阁最早、资历最深、加官最高者,而此人通常又最受皇帝信任,拥有相对重要的职权、地位。
其一,票拟权。票拟权起初并非由内阁辅臣独享,更不为首席内阁大学士垄断。但后来,票拟权逐渐专归于内阁,在内阁之中又由内阁首辅执笔主稿,首辅委托则其他阁臣可以执笔。嘉靖以后,首辅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
一方面,首辅极力维护其“主票拟”的地位;另一方面,其他阁臣一旦受命与首辅共主票拟,则意味着他将取而代之。此后,首辅对票拟权的主掌,在天启、崇祯年间先后受到过魏广微和倪元珙上书的冲击,但大体维持了下来。
其二,对六部的影响力。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在事实上控制了六部,张居正还试图通过”考成法“使这种控制正规化。
其三,位次。随着地位的提升,阁臣常拥有各部尚书的兼衔,虽起初与六部的实任尚书仍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后则慢慢反超,科举读卷时的次第反映出了这种微妙的变化,朝会位次亦然。此外,自李贤以后,内阁首辅的加官都在正二品及以上。概括而言,内阁首辅一般官以“少师太子太师兼吏部尚书”(但不绝对),位列文臣之首。
此外,在内阁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辅导太子、主持修书、外出督师等职权中,内阁首辅(包括早期的首席内阁大学士)也有参与,在集体奏议等情形下具领衔地位。
也有学者就其中的封驳帝命,讨论内阁首辅的“封还执奏”权,不过学界一般把封还执奏视作内阁整体的权力,其对于内阁首辅的专属性似不明显。 还有学者探讨内阁首辅在党争过程中运用的司法权 ,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阁首辅
首辅有:
1 黄淮 1402年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 十一月降
2 解缙 1402年-1407年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 永乐五年二月罢
3 胡广 1407年-1418年 永乐五年二月进 十六年五月卒
4 杨荣 1418年-1424年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 二十二年八月降
5 杨士奇 1424年-1444年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 正统九年三月卒
6 杨溥 1444年-1446年 正统九年三月进 十一年七月卒
7 曹鼐 1446年-1449年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 十四年八月卒
8 陈循 1449年-1457年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 天顺元年正月罢
8' 高榖 1457年 天顺元年正月代 二月致仕
9 徐有贞 1457年 天顺元年二月进 六月罢
10 许彬 1457年 天顺元年六月进 七月罢
11 李贤 1457年-1466年 天顺元年七月进 成化二年三月丁忧
12 陈文 1466年 成化二年三月进 五月降
13 李贤 1466年 成化二年五月复 十二月卒
14 陈文 1466年-1468年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 四年四月卒
15 彭时 1468年-1475年 成化四年四月进 十一年三月卒
16 商辂 1475年-1477年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7 万安 1477年-1487年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 二十三年十月罢
18 刘吉 1487年-1492年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 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19 徐溥 1492年-1498年 弘治五年八月进 十一年七月致仕
20 刘健 1498年-1506年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 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21 李东阳 1506年-1512年 正德元年十月进 七年十二月致仕
22 杨廷和 1512年-1515年 正德七年十二月进 十年三月丁忧
23 梁储 1515年-1517年 正德十年三月进 十二年十一月降
24 杨廷和 1517年-1524年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 嘉靖三年二月致仕
25 蒋冕 1524年 嘉靖三年二月进 五月致仕
26 毛纪 1524年 嘉靖三年五月进 七月致仕
27 费宏 1524年-1526年 嘉靖三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降
28 杨一清 1526年 嘉靖五年五月进 七月降
29 费宏 1526年-1527年 嘉靖五年七月进 六年二月致仕
30 杨一清 1527年-1529年 嘉靖六年二月进 八年九月致仕
31 张璁 1529年-1531年 嘉靖八年九月进 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
32 翟銮 1531年 嘉靖十年七月进 十月降
33 张孚敬 1531年-1532年 嘉靖十年十月复 十一年八月致仕
34 方献夫 1532年-1533年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 十二年四月降
35 张孚敬 1533年-1535年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 十四年四月致仕
36 李时 1535年-1538年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 十七年十二月卒
37 夏言 1538年-1539年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 十八年五月致仕
37' 顾鼎臣 1539年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 同月降
38 夏言 1539年-1541年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 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39 翟銮 1541年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 十月降
40 夏言 1541年-1542年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 二十一年七月罢
41 翟銮 1542年-1544年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 二十三年八月罢
42 严嵩 1544年-1545年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 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43 夏言 1545年-1548年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 二十七年正月致仕
44 严嵩 1548年-1562年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 四十一年五月罢
45 徐阶 1562年-1568年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 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46 李春芳 1568年-1571年 隆庆二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致仕
47 高拱 1571年-1572年 隆庆五年五月进 六年六月罢
48 张居正 1572年-1582年 隆庆六年六月进 万历十年六月卒
49 张四维 1582年-1583年 万历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丁忧
50 申时行 1583年-1591年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 十九年九月致仕
51 王家屏 1591年-1592年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 二十年三月致仕
52 赵志皋 1592年-1593年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 二十一年正月降
53 王锡爵 1593年-1594年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 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54 赵志皋 1594年-1601年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 二十九年九月卒
55 沈一贯 1601年-1606年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 三十四年七月致仕
56 朱赓 1606年-1608年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 三十六年十一月卒
57 李廷机 1608年-1612年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 四十年九月致仕
58 叶向高 1612年-1614年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 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59 方从哲 1614年-1620年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 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60 刘一燝 1620年-1621年 泰昌元年十二月进 天启元年十月降
61 叶向高 1621年-1624年 天启元年十月复 四年七月致仕
62 韩爌 1624年 天启四年七月进 十一月致仕
63 朱国祯 1624年 天启四年十一月进 十二月致仕
64 顾秉谦 1624年-1626年 天启四年十二月进 六年九月致仕
65 黄立极 1626年-1627年 天启六年九月进 七年十一月致仕
66 施鳯来 1627年-1628年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 崇祯元年三月致仕
67 李国 1628年 崇祯元年三月进 五月致仕
68 来宗道 1628年 崇祯元年五月进 六月致仕
69 周道登 1628年 崇祯元年六月进 十二月降
70 韩爌 1628年-1630年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 三年正月致仕
71 李标 1630年 崇祯三年正月进 三月致仕
72 成基命 1630年 崇祯三年三月进 九月致仕
73 周延儒 1630年-1633年 崇祯三年九月进 六年六月罢
74 温体仁 1633年-1637年 崇祯六年六月进 十年六月致仕
75 张至发 1637年-1638年 崇祯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罢
76 孔贞远 1638年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 六月罢
77 刘宇亮 1638年-1639年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 十二年二月罢
78 薛国观 1639年-1640年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79 范复粹 1640年-1641年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 十四年五月罢
79' 张四知 1641年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80 周延儒 1641年-1643年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 十六年五月罢
81 陈演 1643年-1644年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 十七年二月罢
81' 蒋德璟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罢
82 魏藻德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 本月卒
82' 李建泰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 五月罢
83 史可法 1644年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 八月出
84 高弘图 1644年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 十月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