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阅读

 我来答
翰林学库
2017-01-09 · TA获得超过3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4533万
展开全部
1、利用零散时间来读书
原文:工作之后,读书时间越来越支离破碎,我在办公室出了名,因为我上楼梯会一面走路一面读,在街上走路、过马路等红灯、搭公交车,我也拿着书。时间零零碎碎,不凑起来就一点都不值钱。有一天我从凯悦饭店开完一个会出来等车子,坐在路边就把书拿出来看,被一家周刊拍下来,还写了一点半嘲讽的报导,类似“这样子公司还会有人在经营吗?”等等。我的时间的实情就是如此。如果不用这些时间,就达不到年轻时候那幺自在就可以读的量。现在是兵马倥偬,所以我学曾国藩读书的方法。

注:我现在也差不多,为了完成每天一本书的计划,随身携带K 3,只要有机会就会拿出来看看

2、非常喜欢这句话:
看书对我来说像是酗酒一样,无可救药的陷溺,东看一点西看一点,心理上就感到开心。

3、多利用早上读书.
作者十二点睡,四点起来,坚持了二十年。早上的时候效率很高。

4、读书地点:
原文: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里有一个固定的读书地点效果会更好一点。候机楼跟飞机上有很多时间来阅读。

注:作者以前经常为随身带多少书而头疼,现在我用K3,不用随身带书。同时我在候机楼跟飞机上的效果也很高,没有手机、网络和他人的打扰,能集中精力去阅读。另一点除在家里阅读,我还喜欢去图书馆的阅览室,或者找一个环境好点的咖啡厅待上半天或一天。

5、阅读习惯(1)有计划的阅读:
原文:一是某一段时间,可能三年、五年,对几个题目充满好奇,我会比较有计划地找相关书籍来读,寻找渊源、建立自己的理解脉络。其它部分,就是放纵自己看吸引我的题目,不管它有什幺意义、用途。比较有计划的部分,大概都同时维持三到四个题目。

注:这段话前期时间跟大家分享过,我现在也是这样做,每隔一段时间,针对不同方向或问题,集中做几次主题阅读。最终建立一个知识框架。

6、阅读习惯(2)无目的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体系:
原文:这个题目就是有点不期而遇。我不知道我在找什幺东西,就多看几本,每一本都指向过去影响它的书,这些书在历史上有个暗流,往上会溯到上游,往下会到下游,所以不知不觉就把这系统给读起来。

注:有时阅读就是无目的读,随便看到一本书,翻几本觉得不错,就会去读下去。对我来说随机的选书,会有种期待的快感,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书是好是坏,会从书中遇到什么样的故事和体验

7、透过阅读来加强自己的能力
原文:我习惯用读书来解决工作里某一技能的困难。不会的东西就找书,这其实是在学校里面的训练,一个题目,怎幺通过书的寻找把它包围起来。在出版业的生涯里,我原来是一个编辑。但是在“远流”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从编辑跳到marketing的角色。于是我把台湾所有跟marketing有关的教科书,跟谈marketing的商业书找来,四、五十本都读了,所有理论在内心反刍,试着在工作上验证。这个习惯到今天还是一样,每当遇到困难,或者新做一件事,比方说电子出版,要了解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相关的东西,就是找书来读。当然现在工具更多,不一定是书,可能透过internet就能搜寻到很多文章。

很多人书读得很好,但是并不真正相信书,没有跟书反复交谈。我认为书很少说错,也不会让人无所依从,我们不应该只按照表面来理解,而是必须反刍,扣问作者的鬼魂。这几十年中,因为我的工作范围一直在变动,读书这个技能帮了我很大的忙,不然我每个月都要上课,三十年的东西可能要用六十年来学。我很幸运的在读书的时候,有得到读书的基本技能,整个学校教育,就是应该教会大家读书的技能。

注:我一直是通过阅读来学习,但跟这位老先生比起来还差得远。

8、读书的方法
原文:现在的教育系统,好象是在为大家找答案,而不是给找答案的勇气跟能力。所以,从小学开始读书识字之后,应该培养的技能是“我要怎幺自己去找要读的东西”,怎幺把找到的东西用不同的方法混合起来,然后可以以自己叙述的能力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占有它。如果一本二十万字的书,可以用一千字说出来,那就表示读懂了。这是一种技能,到了高中应该有完整独立读书的能力。

注:就是欠缺这一点,才进行“每天一本书”。试着通过一个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把一本书的内容给总结出来,我现在通过微通用几百字来总结一本书,但这方面做的不好,还应该大力加强。目标把读过比较不错的书,,都用笔记或思维导图给记录下来。

9、很多人书读得很好,但是并不真正相信书。
原文:很多人看书是因为觉得应该看书,而不是真的喜欢看书、想跟书做交流。我常说,真正的阅读,是要和作者come to the terms,跟作者讨价还价,这样才能真正得到东西。如果只是听作者单方面地说,那只是鹦鹉一般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现在教育给学生太少自我执行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很少有机会让他们选择自己要看的书。而读书的时候,很多人又太容易就按照字面的意思读,并没有真的让作者说出话来。你既然没有扣问到作者的灵魂,当然是谈不上相不相信他的。

我是一个相信书、会跟着书工作的人。我相信“Books never failed us”,因为我会跟书反复交谈。举个例子,当初《PC Home》杂志要上市的时候,大家都知道marketing有四个P,因此要考虑Product做什幺,Pricing要做什幺。结果在开会讨论的时候,发现同事对Pricing这个概念很天真,要研究杂志定价政策的时候,他们的方式就是看同类型杂志的定价。结论是,如果要走高级路线,定价就是两百到两百二,如果要走大众路线,那就一百二到一百五。他们把世界上已经发生的状况当成一个范围。

但是,如果把定价落在世界上已经存在的价格范围里,那就不叫Pricing,反而是不要动到Pricing了。如果真的要用Pricing作工具,就要脱离世界上对价格已经熟悉的定义,要不就做比原有价格贵很多,要不就是低到变成破坏。每一个东西,原理都一样,本来这四个P是策略工具,结果却被理解成一种检查项目。检查是检查过了,可是却没有想过真正要做什幺。

注:这点做不到,有N多的书都是按字面来理解,而不是根据作者意图来了解。好书要反复读才行,把作者意图搞懂。

10、阅读对于你的life style、饮食这些方面的作用。

原文:是书里头讲的故事,让人向往的行动、概念跟某些生活的情节,不知不觉地会引诱你。有天如果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借用了或重复了所看到的东西,有些可能不适合,但有些就很契合,一点一滴就变成自己的life style。

我透过阅读,学会做许多没有去过的地方的菜。也许有一天真正到那个地方的时候,会发现我做的根本不是那地方的菜。

注:正在向这方面的努力,但限于自己的条件,还在慢慢前行。我喜欢美食,到各地出差,如果有条件,一定会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特别是小吃。别人是买东西,我吃完后,买些特色的食物或调料,带给老婆和儿子一起分享。儿子每回出差的时候都会打电话问我,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吗。

11、如何对待各种不同书籍的阅读目的
原文:真实的人生是在书之外,所以,最终的对照一定还是要到生活上来。但人生苦短,不是有那幺多机缘来接触那幺多东西,书就变成一个替代性的经验,可能有点皮毛、有点空虚,但它给我机会让一辈子可以过二十个辈子的经验。

我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书,而是对于一个更大的世界的向往。我希望有机会能跟真实世界面对面。书是个替代也是个媒介。也许真正面对面的经验是书不能替代的,但是因为它,我才会有那幺大的勇气说哪天要去某个地方。

现在有更多更好的书,可是书不是凭借的全部,有更多可替代的东西,所以书反而没有过去那幺有力量。

注:很小的时候,有各种的梦想,总想着有一天要走遍世界,对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当毕业之后,有了工作、家庭,生活慢慢的平淡起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预期的,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童真。阅读就代表着我的梦想,每读一本书会有新的体验,能经历不同的人生,享受不同的体验,通过一本书来学到很多人几年几十年的经验和看法。虽然现在获取经验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网络,但阅读总是我的第一选择。

12、如何看待网络阅读和电子书?
原文:电子书可以说是印刷形式上不同的书,但internet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跟电子书比起来,那是一个更大的存在,像是一本非常大而丰富的书,有一万页但是没有编页码又散落一地,网络是比我们过去熟悉的印刷的世界更大的知识跟信息的来源,但处理能力比书麻烦得多。如果没有好的训练,网络的帮助其实很小,只会让人迷失。

书是经过处理的东西,作者、编辑可能提供了架构。Internet则没有。网络真正的价值是它可以用迅速的方式搜寻、取得已经存在的讯息。这是传统书籍没办法比拟的。但网络是困难的东西,因为这些讯息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被使用者决定,如果不是使用者自己体系井然,力量发挥不大。网络需要高阶训练才能产生力量。不然,就只能在其中东窜西窜。

注:要学会利用网络,而不是在网络中迷失

13、网络上的文章,经常会出现结论抓不住重点、难以聚集的情况,原因是什么?
原文:可能来自大部分人太快问自己一个题目,又太快找到答案,并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如果有答案,我们会得到什幺。所以如果结论有困难,可能是题目有问题。写文章或论文,终究是要用探问的方式去逼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没有花力气去处理题目,其实很难有力气处理答案,结论就会游离或者模糊。

我有一段短暂的教书时间,能感觉到学生普遍有的问题。他们从来只注意寻找答案,而不觉得问题是要处理的。对于一个问题,既然要花很多时间去找答案,就值得先花时间搞清楚这题目要干嘛,能干嘛。也许光是这样的问法,我们就会知道这是否是可以帮我们逼出答案的问题。

14、“假问题”最大的特质是什幺?
原文:如果仔细想,就是非常模糊的问题。看起来是个冠冕堂皇的问题,但其实是个含混的问题,因此也不会有清楚的答案,而是各式各样嘟哝不清的东西。

注:要警惕假问题,少参与,不要浪费时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