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事迹及对其的评价
2个回答
2017-03-15
展开全部
转载
李鸿章的生平重大事件回顾,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怎样的
来源:未知 作者:狂想曲10号编辑 发布时间:2016-11-25 13:04:38
李鸿章的生平重大事件回顾
说起按中国的现代历史,我们回顾一下,有很多的为中国做贡献的领导人,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但是不幸的是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弱国,但是尽管如此。李鸿章用尽自己的毕生心血一直在挽救我们的国家。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军功显赫, 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
根据收集的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 多个条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1 年8 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 年9 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 年5 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 年4 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 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 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中日《辽南条约》;1896 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 月《中俄密约》;1898 年6 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 年9 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涉及到近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其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
(一)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实力最强的洋务政治集团——淮系集团唯一的首领。
(二)他是两支近代化军队:淮军、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
(三)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他创办了前三个,并插手福州船政局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他麾下的淮系集团拥有将领、幕僚(包括洋员和汉员)、官僚三个子系统,人才和实力在晚清同时期各派系集团中首屈一指。
(四)他是历经道、咸、同、光四代的元老重臣;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至1901年逝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整整四十年;他还直接指挥了四场战争:两场内战——“平吴”、“剿捻”,两场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五)他的作为,在中国近代的五大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领域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因此,梁启超先生把他在李鸿章去世后写的《李鸿章传》别名为“中国近四十年来大事记”,认为李鸿章是近代“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李鸿章一生的活动几乎可以看作晚清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军事统帅李鸿章
李鸿章的军事生涯是从办团练起步的,但真正让他在军事领域施展抱负、并成为他整个政治事业基础和支柱的,一是组建淮军;二是创建北洋海军。
洋务领袖李鸿章
作为晚清洋务领袖,李鸿章曾经雄辩地喊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的洋务事业主要也表现在两方面:兴办军事工业和兴办民用工业。
外交家李鸿章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签订过20多项中外条约,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李鸿章这样一个在近代史上影响重大又极具争议的人物,在他生前死后,乃至一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当时有人用八个字形容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他虽然去世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但仍是百年沉浮,盖棺不能论定。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走出近代化的一步的代表性人物(陈旭麓)”;有人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最大的、最有眼光的政治家(蒋廷黻)”;有人认为他是“庸众中的杰士、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袁伟时)”;也有人认为他“替中国留下了专横的军阀,造成了很坏的风气(萧一山)”;而梁启超先生留下的三句名言: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亦可以作为李鸿章一生的写照。
“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在我国晚清时期近代化潮流中涌现出来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深沉起伏、得失荣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
李鸿章的生平重大事件回顾,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怎样的
来源:未知 作者:狂想曲10号编辑 发布时间:2016-11-25 13:04:38
李鸿章的生平重大事件回顾
说起按中国的现代历史,我们回顾一下,有很多的为中国做贡献的领导人,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但是不幸的是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弱国,但是尽管如此。李鸿章用尽自己的毕生心血一直在挽救我们的国家。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军功显赫, 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
根据收集的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 多个条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1 年8 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 年9 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 年5 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 年4 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 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 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中日《辽南条约》;1896 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 月《中俄密约》;1898 年6 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 年9 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涉及到近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其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
(一)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实力最强的洋务政治集团——淮系集团唯一的首领。
(二)他是两支近代化军队:淮军、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
(三)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他创办了前三个,并插手福州船政局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他麾下的淮系集团拥有将领、幕僚(包括洋员和汉员)、官僚三个子系统,人才和实力在晚清同时期各派系集团中首屈一指。
(四)他是历经道、咸、同、光四代的元老重臣;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至1901年逝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整整四十年;他还直接指挥了四场战争:两场内战——“平吴”、“剿捻”,两场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五)他的作为,在中国近代的五大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领域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因此,梁启超先生把他在李鸿章去世后写的《李鸿章传》别名为“中国近四十年来大事记”,认为李鸿章是近代“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李鸿章一生的活动几乎可以看作晚清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军事统帅李鸿章
李鸿章的军事生涯是从办团练起步的,但真正让他在军事领域施展抱负、并成为他整个政治事业基础和支柱的,一是组建淮军;二是创建北洋海军。
洋务领袖李鸿章
作为晚清洋务领袖,李鸿章曾经雄辩地喊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的洋务事业主要也表现在两方面:兴办军事工业和兴办民用工业。
外交家李鸿章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签订过20多项中外条约,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李鸿章这样一个在近代史上影响重大又极具争议的人物,在他生前死后,乃至一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当时有人用八个字形容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他虽然去世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但仍是百年沉浮,盖棺不能论定。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走出近代化的一步的代表性人物(陈旭麓)”;有人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最大的、最有眼光的政治家(蒋廷黻)”;有人认为他是“庸众中的杰士、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袁伟时)”;也有人认为他“替中国留下了专横的军阀,造成了很坏的风气(萧一山)”;而梁启超先生留下的三句名言: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亦可以作为李鸿章一生的写照。
“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在我国晚清时期近代化潮流中涌现出来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深沉起伏、得失荣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
展开全部
中文名:李鸿章别名:李中堂、李二先生或李合肥国籍: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逝世日期:1901年11月7日职业: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代表作品:《李文忠公全集》主要事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历史贡献: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身后哀荣: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评价: 大清国旗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义和团叛乱挟持清廷为外交借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总和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只是,该怎样评价100年前这位不同寻常的大清重臣,中国人一向的定论与百年以来的世界舆论截然不同。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是很容易同时也是很难的事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