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三总复习阶段突出复习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高三总复习阶段,复习内容多、繁、杂,必须有条不紊,突出重点。那么,如何在各个复习阶段突出复习的层次性与有效性呢?
一、复习计划、复习原则、复习方式的层次性
(一)复习计划与复习原则的层次性
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一般安排在一月底之前进行,重点复习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和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的文言文,以及专题知识点;第二轮,从二月中旬到四月底,重点复习考点和知识点的系统整合,查漏补缺;第三轮,四月底到高考前,重点是综合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全面、系统、扎实、灵活”。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推进,本阶段以教材为主线,按单元进行系统复习。注重学法指导,做到“打基础、练规范、抓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要做到全面、细致、系统,注意加大语文备考的整合力度,促进主干知识的多向、多层面迁移,在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反思矫正能力。复习要注意控制难度,找准教学起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前挂后连,融会贯通,增强灵活性。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明晰的知识网络、牢固的知识结构和稳定的知识框架。落实方式是:抓好学生的笔记本。
第二轮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本轮复习以语文专题知识点复习为主,综合训练为辅。通过考点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复习要以基础知识、考点为统帅,以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为目的;教师要针对高考的考点、热点和语文学科的重点,设计明细化、具体的题目。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要求教师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每一步的前进都离不开前面的基础,学习受阻多是由于知识缺陷的积累所致。因此这一阶段要重点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方式:答题规范,抓好月考题和模拟题。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回扣、模拟、调节、强化”。
其主要任务,一是对语文“双基”进行全面复习再认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二是利用模拟训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要按高考语文命题的内容、形式、要求、难度,精选各地语文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适应性强的模拟训练,总结应考经验,提高应试水平。最后阶段要注意回扣教材、查漏补缺。落实方式是综合应试,抓好两法:一是心理疏导,二是应试技巧。
(二)复习方式的层次性
复习方式的层次性,就是在复习的层次安排上要更加严密、合理、有效。重温必修教科书所选经典篇目,指导学生完成配套练习,积累基础语文知识,提升基本能力,为有可能进行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准备工作,夯实学生参加高考的语文基础。
依托考纲和复习资料,落实考点要求,全面系统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确保全体学生语文高考均分有明显提升。
二、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复习过程的有效性
(一)复习内容的有效性
1.抓解题规律。要抓好基础考点的复习,注意解题规律的指导。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概括文本文意的方法:首先,读文本晓大意,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其次,读文章局部的段落和语句,做好细部的分析。第三,对照原文,审选项。(1)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2)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3)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2.抓阅读重点。教师必须加大对阅读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的方法:首先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一个基本的定向性认识,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
3.抓作文的分项、语段训练。写作训练要特别注重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狠抓考场作文的能力点、得分点和亮点。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还要注重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勤思考、慢动笔。一定要先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构思(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绝不能盲目求快。花一定的时间构思看似慢,实则快。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立意偏离题意,花时间写作文却做了无用功,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其次,要求学生要开好头,结好尾,抓精彩语段。开头、结尾、章法,创意往往是作文表情达意最突出的地方,精彩语段是阅卷老师最感兴趣之处,从此三者下手,事半功倍。
(二)复习方法的有效性
套题变精选。复习时很多教师喜欢做各地的套题,没有自己去精选与组合语文复习的练习。应大力倡导教师自己编题,或者组合试题,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
(三)复习过程的有效性
1.定时限量检测。具体做法是三周安排一节课做定时限量检测,题目一定是近三周学习的,考试结束后迅速批改试卷,及时点评。因为反馈及时、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2.编写个性教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以备课组为单位编制个性教案,采取分工负责制,备课组长总负责,其他教师责任到人,分别落实。如诗词鉴赏专题由一位教师负责,这个教师就负责这个专题的诗歌分类、传统意象整理、方法指导、典型例题和易错题收集等资料的编排和打印工作。
3.推广学案导学。推广语文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到在实践中改进,在反思中总结,在交流中提高。坚持“五要五不要”方略:一要体现学案导学思想,突出语文“导”的功能,不要以练代教,以练代学,以练代讲;二要明确突出语文的主干知识,抓好教学重点,不要舍本逐末,忽视知识结构建构;三要贯彻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的思路,不要开堂便讲,忽视预习环节设计;四要突出语文学科定位、限量优练的理念,不要练无分寸,忽视题目难易深浅;五要采用分级升标、夯实基础、控制难度的策略,教学起点不要太高,避免一味追求高、难、偏的现象。
4.练习全批全讲与精批精讲相结合。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在讲评时要突出三性:(1)讲评时有“辐射性”,讲评不是单纯就题讲题,而是从一道题出发,改变设计方式,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出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2)讲评时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生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3)讲评时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5.冲刺查漏补缺。做好语文冲刺复习,也能“抓”起不少分数来。查漏补缺是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教师可指导学生把平时测试和模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找出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少犯低级错误少失分,如抓成语、抓名句、抓语言运用题。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应努力将复习方针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备考复习中靠拼时间,靠拼大运动量,靠拼大投入,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打疲劳战,浮游题海是得不偿失的。要在复习效率上下功夫,注意做到“四细四加强”。“四细”即复习计划要订得细,复习内容研究要细,学生情况了解要细,反馈评析落实要细。“四加强”即要加强集体研究,加强学情分析,加强互相听课,加强信息交流。集约型方针对教师备课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精益求精,措施才能制定得有效,补差才能落到实处。
一、复习计划、复习原则、复习方式的层次性
(一)复习计划与复习原则的层次性
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一般安排在一月底之前进行,重点复习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和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的文言文,以及专题知识点;第二轮,从二月中旬到四月底,重点复习考点和知识点的系统整合,查漏补缺;第三轮,四月底到高考前,重点是综合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全面、系统、扎实、灵活”。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推进,本阶段以教材为主线,按单元进行系统复习。注重学法指导,做到“打基础、练规范、抓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要做到全面、细致、系统,注意加大语文备考的整合力度,促进主干知识的多向、多层面迁移,在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反思矫正能力。复习要注意控制难度,找准教学起点,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前挂后连,融会贯通,增强灵活性。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明晰的知识网络、牢固的知识结构和稳定的知识框架。落实方式是:抓好学生的笔记本。
第二轮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本轮复习以语文专题知识点复习为主,综合训练为辅。通过考点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复习要以基础知识、考点为统帅,以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为目的;教师要针对高考的考点、热点和语文学科的重点,设计明细化、具体的题目。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要求教师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每一步的前进都离不开前面的基础,学习受阻多是由于知识缺陷的积累所致。因此这一阶段要重点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方式:答题规范,抓好月考题和模拟题。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回扣、模拟、调节、强化”。
其主要任务,一是对语文“双基”进行全面复习再认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二是利用模拟训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要按高考语文命题的内容、形式、要求、难度,精选各地语文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适应性强的模拟训练,总结应考经验,提高应试水平。最后阶段要注意回扣教材、查漏补缺。落实方式是综合应试,抓好两法:一是心理疏导,二是应试技巧。
(二)复习方式的层次性
复习方式的层次性,就是在复习的层次安排上要更加严密、合理、有效。重温必修教科书所选经典篇目,指导学生完成配套练习,积累基础语文知识,提升基本能力,为有可能进行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准备工作,夯实学生参加高考的语文基础。
依托考纲和复习资料,落实考点要求,全面系统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确保全体学生语文高考均分有明显提升。
二、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复习过程的有效性
(一)复习内容的有效性
1.抓解题规律。要抓好基础考点的复习,注意解题规律的指导。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概括文本文意的方法:首先,读文本晓大意,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其次,读文章局部的段落和语句,做好细部的分析。第三,对照原文,审选项。(1)筛选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2)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3)排除确认: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2.抓阅读重点。教师必须加大对阅读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的方法:首先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文体、背景、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中心思想等,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一个基本的定向性认识,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
3.抓作文的分项、语段训练。写作训练要特别注重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狠抓考场作文的能力点、得分点和亮点。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还要注重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勤思考、慢动笔。一定要先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构思(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绝不能盲目求快。花一定的时间构思看似慢,实则快。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立意偏离题意,花时间写作文却做了无用功,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其次,要求学生要开好头,结好尾,抓精彩语段。开头、结尾、章法,创意往往是作文表情达意最突出的地方,精彩语段是阅卷老师最感兴趣之处,从此三者下手,事半功倍。
(二)复习方法的有效性
套题变精选。复习时很多教师喜欢做各地的套题,没有自己去精选与组合语文复习的练习。应大力倡导教师自己编题,或者组合试题,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
(三)复习过程的有效性
1.定时限量检测。具体做法是三周安排一节课做定时限量检测,题目一定是近三周学习的,考试结束后迅速批改试卷,及时点评。因为反馈及时、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2.编写个性教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以备课组为单位编制个性教案,采取分工负责制,备课组长总负责,其他教师责任到人,分别落实。如诗词鉴赏专题由一位教师负责,这个教师就负责这个专题的诗歌分类、传统意象整理、方法指导、典型例题和易错题收集等资料的编排和打印工作。
3.推广学案导学。推广语文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到在实践中改进,在反思中总结,在交流中提高。坚持“五要五不要”方略:一要体现学案导学思想,突出语文“导”的功能,不要以练代教,以练代学,以练代讲;二要明确突出语文的主干知识,抓好教学重点,不要舍本逐末,忽视知识结构建构;三要贯彻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的思路,不要开堂便讲,忽视预习环节设计;四要突出语文学科定位、限量优练的理念,不要练无分寸,忽视题目难易深浅;五要采用分级升标、夯实基础、控制难度的策略,教学起点不要太高,避免一味追求高、难、偏的现象。
4.练习全批全讲与精批精讲相结合。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在讲评时要突出三性:(1)讲评时有“辐射性”,讲评不是单纯就题讲题,而是从一道题出发,改变设计方式,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出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2)讲评时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生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3)讲评时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5.冲刺查漏补缺。做好语文冲刺复习,也能“抓”起不少分数来。查漏补缺是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教师可指导学生把平时测试和模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找出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少犯低级错误少失分,如抓成语、抓名句、抓语言运用题。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应努力将复习方针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备考复习中靠拼时间,靠拼大运动量,靠拼大投入,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打疲劳战,浮游题海是得不偿失的。要在复习效率上下功夫,注意做到“四细四加强”。“四细”即复习计划要订得细,复习内容研究要细,学生情况了解要细,反馈评析落实要细。“四加强”即要加强集体研究,加强学情分析,加强互相听课,加强信息交流。集约型方针对教师备课讲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精益求精,措施才能制定得有效,补差才能落到实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