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探讨
作者:周子学
自1964年日本的梅棹忠夫第一次使用了“信息社会”后,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各方面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人们对于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如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脑力劳动者、智能工具和数字化信息是信息社会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由于构成信息社会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形态演进中的最根本的因素,生产力性质的改变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使信息社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新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则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这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划分标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农业社会基本上是与封建社会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基本上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应的,只是到了20世纪才出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基本完成,马克思设想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已难以实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未来的信息社会相对应的是什么社会?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仍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信息社会阶段的资本主义将是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不断调整其生产关系的新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再次有了新的突破,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进一步释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潜能,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而信息社会的到来也使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社会的社会主义将是生产力更加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结构。农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元,金字塔型的集权式的权力结构是社会宏观管理的基本特征;工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企业为单元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以政党及代议制民主为特征的社会宏观管理体制;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要求。同时,传统的管理层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丧失了从垄断信息到垄断决策管理权力的优势,传统的科层制所固有的或衍生的理性化、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受到冲击,工业社会所形成的代议式民主正在受到挑战。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代议式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结构向网络型的组织管理结构转变。
(三)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的重大变化总会导致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的变化。正如机器的普遍采用将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改造成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一样,信息社会也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它表现在:一是传统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刚性生产方式正在变化为柔性生产方式,它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而及时的在一个制造系统上生产各种产品;三是大规模集中性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四是信息和知识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方式。
(四)新兴产业的兴起与产业结构演进。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并促进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信息部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传统产业普遍实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能量转换工具的改造,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三是在信息社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物质生产部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社会。
(五)数字化的生产工具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广泛普及和应用。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各种生产设备将会被信息技术所改造,成为一种智能化的设备,信息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建立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设备的基础之上。同样,信息社会的私人服务和公众服务将或多或少建立在智能化设备之上,电信、银行、物流、电视、医疗、商业、保险等服务将依赖于信息设备。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的广泛普及,政府、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行为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六)新型就业形态与就业结构的出现。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当人类迈向信息社会时,新的就业方式开始形成,就业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从波拉特统计体系来看,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四大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劳动力人口依次从农业部门流动到工业部门,在工业化后期,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又流向服务业部门,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传统雇佣方式受到挑战,全日制工作方式朝着弹性工作方式转变。信息劳动者的增长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
(七)产生了新的交易方式。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工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分工就会有交易,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扩散使得交易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交换客体的扩大,知识、信息、技术、人才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运输工具和信息通讯工具使人们冲破了地域上的障碍,使得世界市场开始真正形成;三是信息技术提供给人们新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成为实现交易的基本形态,这也扩展了市场交易的空间。
(八)城市化呈现新特点。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城市成为人类居住主要聚集地,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率都已达到80%以上。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人类以大城市聚集为主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聚集之后开始出现扩散化的趋势,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并出现郊区化现象。大城市人口的外溢使城市从传统的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若干中心城市通过增长轴紧密联系,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之间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形成功能上相互补充、地域上相互渗透的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九)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形成。如同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一样,信息社会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形成。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家庭中,易用、价廉、随身的消费类数字产品及各种基于网络的3C家电将广泛应用,人们将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
(十)产生了新战争形态。在信息社会,随着传统的工业社会时代的武器被智能化的系统所控制,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武器时代。在信息社会的战争形态主要体现在信息战上,它是对垒的军事(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一切领域)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在信息社会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在信息社会,战争将最终表现为对信息的采集、传输、控制和使用上,获得信息优势是参战各方的主要目标;二是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威力大大增强;三是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战场空间正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全纵深作战、非线式作战正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基本交战方式;四是为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作战部队高度合成,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多样化,指挥体制纵向层次减少,更加灵便、高效。
可以看出,信息社会不是工业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是一个与工业社会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社会形态。对信息社会及其规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的信息化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分析及描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合适的路径选择及战略举措。
(本文作者: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司长)
作者:周子学
自1964年日本的梅棹忠夫第一次使用了“信息社会”后,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各方面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人们对于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如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脑力劳动者、智能工具和数字化信息是信息社会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由于构成信息社会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形态演进中的最根本的因素,生产力性质的改变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使信息社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新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则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这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划分标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农业社会基本上是与封建社会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基本上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应的,只是到了20世纪才出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基本完成,马克思设想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已难以实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未来的信息社会相对应的是什么社会?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仍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信息社会阶段的资本主义将是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不断调整其生产关系的新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再次有了新的突破,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进一步释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潜能,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而信息社会的到来也使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社会的社会主义将是生产力更加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结构。农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元,金字塔型的集权式的权力结构是社会宏观管理的基本特征;工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企业为单元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以政党及代议制民主为特征的社会宏观管理体制;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要求。同时,传统的管理层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丧失了从垄断信息到垄断决策管理权力的优势,传统的科层制所固有的或衍生的理性化、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受到冲击,工业社会所形成的代议式民主正在受到挑战。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代议式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结构向网络型的组织管理结构转变。
(三)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的重大变化总会导致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的变化。正如机器的普遍采用将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改造成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一样,信息社会也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它表现在:一是传统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刚性生产方式正在变化为柔性生产方式,它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而及时的在一个制造系统上生产各种产品;三是大规模集中性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四是信息和知识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方式。
(四)新兴产业的兴起与产业结构演进。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并促进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信息部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传统产业普遍实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能量转换工具的改造,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三是在信息社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物质生产部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社会。
(五)数字化的生产工具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广泛普及和应用。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各种生产设备将会被信息技术所改造,成为一种智能化的设备,信息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建立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设备的基础之上。同样,信息社会的私人服务和公众服务将或多或少建立在智能化设备之上,电信、银行、物流、电视、医疗、商业、保险等服务将依赖于信息设备。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的广泛普及,政府、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行为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六)新型就业形态与就业结构的出现。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当人类迈向信息社会时,新的就业方式开始形成,就业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从波拉特统计体系来看,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四大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劳动力人口依次从农业部门流动到工业部门,在工业化后期,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又流向服务业部门,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传统雇佣方式受到挑战,全日制工作方式朝着弹性工作方式转变。信息劳动者的增长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
(七)产生了新的交易方式。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工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分工就会有交易,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扩散使得交易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交换客体的扩大,知识、信息、技术、人才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运输工具和信息通讯工具使人们冲破了地域上的障碍,使得世界市场开始真正形成;三是信息技术提供给人们新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成为实现交易的基本形态,这也扩展了市场交易的空间。
(八)城市化呈现新特点。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城市成为人类居住主要聚集地,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率都已达到80%以上。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人类以大城市聚集为主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聚集之后开始出现扩散化的趋势,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并出现郊区化现象。大城市人口的外溢使城市从传统的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若干中心城市通过增长轴紧密联系,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之间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形成功能上相互补充、地域上相互渗透的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九)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形成。如同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一样,信息社会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形成。在信息社会,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家庭中,易用、价廉、随身的消费类数字产品及各种基于网络的3C家电将广泛应用,人们将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
(十)产生了新战争形态。在信息社会,随着传统的工业社会时代的武器被智能化的系统所控制,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武器时代。在信息社会的战争形态主要体现在信息战上,它是对垒的军事(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一切领域)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在信息社会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在信息社会,战争将最终表现为对信息的采集、传输、控制和使用上,获得信息优势是参战各方的主要目标;二是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威力大大增强;三是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战场空间正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全纵深作战、非线式作战正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基本交战方式;四是为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作战部队高度合成,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多样化,指挥体制纵向层次减少,更加灵便、高效。
可以看出,信息社会不是工业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是一个与工业社会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社会形态。对信息社会及其规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的信息化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分析及描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合适的路径选择及战略举措。
(本文作者: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司长)
参考资料: 理论前沿2005-4-4
展开全部
信息社会的八大特征
1、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集约化
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灵活化
4、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人自主化
5、信息化经济导致经济的全球化
6、信息经济可能成为环保经济
7、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和公开化
8、军事技术和未来战争的信息化
信息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在8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较为流行的说法是“3C”社会(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3A”社会(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4A”社会(“3A”加农业自动化)。到了9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说法又加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普遍采用等条件。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4)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探讨
副标题:
作者:周子学 文章来源:理论前沿 点击数:500 更新时间:2005-4-4
自1964年日本的梅棹忠夫第一次使用了“信息社会”后,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各方面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人们对于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如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脑力劳动者、智能工具和数字化信息是信息社会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由于构成信息社会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形态演进中的最根本的因素,生产力性质的改变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使信息社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新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则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这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划分标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农业社会基本上是与封建社会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基本上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应的,只是到了20世纪才出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基本完成,马克思设想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已难以实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未来的信息社会相对应的是什么社会?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仍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信息社会阶段的资本主义将是在新的生产力条
件下不断调整其生产关系的新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再次有了新的突破,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进一步释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潜能,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而信息社会的到来也使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社会的社会主义将是生产力更加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结构。农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元,金字塔型的集权式的权力结构是社会宏观管理的基本特征;工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企业为单元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以政党及代议制民主为特征的社会宏观管理体制;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要求。同时,传统的管理层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丧失了从垄断信息到垄断决策管理权力的优势,传统的科层制所固有的或衍生的理性化、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受到冲击,工业社会所形成的代议式民主正在受到挑战。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代议式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结构向网络型的组织管理结构转变。
(三)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的重大变化总会导致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的变化。正如机器的普遍采用将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改造成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
一样,信息社会也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它表现在:一是传统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刚性生产方式正在变化为柔性生产方式,它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而及时的在一个制造系统上生产各种产品;三是大规模集中性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四是信息和知识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方式。
(四)新兴产业的兴起与产业结构演进。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并促进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信息部
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传统产业普遍实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能量转换工具的改造,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三是在信息社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物质生产部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社会。
(五)数字化的生产工具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广泛普及和应用。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各种生产设备将会被信息技术所改造,成为一种智能化的设备,信息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建立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设备的基础之上。同样,信息社会的私人服务和公众服务将或多或少建立在智能化设备之上,电信、银行、物流、电视、医疗、商业、保险等服务将依赖于信息设备。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的广泛普及,政府、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行为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六)新型就业形态与就业结构的出现。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当人类迈向信息社会时,新的就业方式开始形成,就业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从波拉特统计体系来看,社会经济活
动可以划分为四大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劳动力人口依次从农业部门流动到工业部门,在工业化后期,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又流向服务业部门,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传统雇佣方式受到挑战,全日制工作方式朝着弹性工作方式转变。信息劳动者的增长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
(七)产生了新的交易方式。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工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分工就会有交易,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扩散使得交易
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交换客体的扩大,知识、信息、技术、人才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运输工具和信息通讯工具使人
们冲破了地域上的障碍,使得世界市场开始真正形成;三是信息技术提供给人们新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成为实现交易的基本形态,这也扩展了市场交易的空间。
(八)城市化呈现新特点。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城市成为人类居住主要聚集地,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率都已达到80%以上。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人类以大城市聚集为主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聚集之后开始出现扩散化的趋势,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并出现郊区化现象。大城市人口的外溢使城市从传统的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若干中心城市通过增长轴紧密联系,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之间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形成功能上相互补充、地域上相互渗透的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九)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形成。如同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一样,信息社会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形成。在信息社会,智能化
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家庭中,易用、价廉、随身的消费类数字产品及各种基于网络的3C家电将广泛应用,人们将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
(十)产生了新战争形态。在信息社会,随着传统的工业社会时代的武器被智能化的系统所控制,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武器时代。在信息社会的战争形态主要体现在信息战上,它是
对垒的军事(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一切领域)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在信息社会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在信息社会,战争将最终表现为对信息
的采集、传输、控制和使用上,获得信息优势是参战各方的主要目标;二是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威力大大增强;三是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战场空间正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全纵深作战、非线式作战正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基本交战方式;四是为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作战部队高度合成,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多样化,指挥体制纵向层次减少,更加灵便、高效。
可以看出,信息社会不是工业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是一个与工业社会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社会形态。对信息社会及其规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的信息化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分析及描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合适的路径选择及战略举措。
(本文作者: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司长)
文章录入:高留才 责任编辑:高留才
1、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集约化
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灵活化
4、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人自主化
5、信息化经济导致经济的全球化
6、信息经济可能成为环保经济
7、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和公开化
8、军事技术和未来战争的信息化
信息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在8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较为流行的说法是“3C”社会(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3A”社会(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4A”社会(“3A”加农业自动化)。到了9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说法又加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普遍采用等条件。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4)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探讨
副标题:
作者:周子学 文章来源:理论前沿 点击数:500 更新时间:2005-4-4
自1964年日本的梅棹忠夫第一次使用了“信息社会”后,这一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息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各方面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人们对于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如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本质区别是什么,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来看,脑力劳动者、智能工具和数字化信息是信息社会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由于构成信息社会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形态演进中的最根本的因素,生产力性质的改变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使信息社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新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则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这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划分标准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农业社会基本上是与封建社会相对应的;工业社会基本上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应的,只是到了20世纪才出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基本完成,马克思设想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已难以实现。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未来的信息社会相对应的是什么社会?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仍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信息社会阶段的资本主义将是在新的生产力条
件下不断调整其生产关系的新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再次有了新的突破,在新的生产力条件下进一步释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潜能,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而信息社会的到来也使得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社会的社会主义将是生产力更加发达的社会主义。
(二)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结构。农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元,金字塔型的集权式的权力结构是社会宏观管理的基本特征;工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企业为单元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了以政党及代议制民主为特征的社会宏观管理体制;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民主要求。同时,传统的管理层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丧失了从垄断信息到垄断决策管理权力的优势,传统的科层制所固有的或衍生的理性化、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受到冲击,工业社会所形成的代议式民主正在受到挑战。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代议式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管理结构向网络型的组织管理结构转变。
(三)新型的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的技术工艺性质的重大变化总会导致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的变化。正如机器的普遍采用将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改造成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
一样,信息社会也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它表现在:一是传统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自动化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刚性生产方式正在变化为柔性生产方式,它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而及时的在一个制造系统上生产各种产品;三是大规模集中性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四是信息和知识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方式。
(四)新兴产业的兴起与产业结构演进。信息社会将会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并促进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信息部
门产值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二是传统产业普遍实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能量转换工具的改造,使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三是在信息社会智能工具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物质生产部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整个产业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社会。
(五)数字化的生产工具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广泛普及和应用。工业社会所形成的各种生产设备将会被信息技术所改造,成为一种智能化的设备,信息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建立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设备的基础之上。同样,信息社会的私人服务和公众服务将或多或少建立在智能化设备之上,电信、银行、物流、电视、医疗、商业、保险等服务将依赖于信息设备。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的广泛普及,政府、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行为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六)新型就业形态与就业结构的出现。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当人类迈向信息社会时,新的就业方式开始形成,就业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从波拉特统计体系来看,社会经济活
动可以划分为四大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劳动力人口依次从农业部门流动到工业部门,在工业化后期,农业人口和工业人口又流向服务业部门,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劳动力人口主要向信息部门集中。传统雇佣方式受到挑战,全日制工作方式朝着弹性工作方式转变。信息劳动者的增长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重要特征。
(七)产生了新的交易方式。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工扩大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分工就会有交易,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扩散使得交易
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市场交换客体的扩大,知识、信息、技术、人才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运输工具和信息通讯工具使人
们冲破了地域上的障碍,使得世界市场开始真正形成;三是信息技术提供给人们新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成为实现交易的基本形态,这也扩展了市场交易的空间。
(八)城市化呈现新特点。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城市成为人类居住主要聚集地,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率都已达到80%以上。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人类以大城市聚集为主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聚集之后开始出现扩散化的趋势,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并出现郊区化现象。大城市人口的外溢使城市从传统的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若干中心城市通过增长轴紧密联系,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之间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形成功能上相互补充、地域上相互渗透的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连绵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九)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形成。如同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一样,信息社会新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形成。在信息社会,智能化
的综合网络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将无处不在。“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可以获得文字、声音、图像信息。信息社会的数字化家庭中,易用、价廉、随身的消费类数字产品及各种基于网络的3C家电将广泛应用,人们将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息终端所包围的社会中。
(十)产生了新战争形态。在信息社会,随着传统的工业社会时代的武器被智能化的系统所控制,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武器时代。在信息社会的战争形态主要体现在信息战上,它是
对垒的军事(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社会一切领域)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在信息社会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在信息社会,战争将最终表现为对信息
的采集、传输、控制和使用上,获得信息优势是参战各方的主要目标;二是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威力大大增强;三是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战场空间正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全纵深作战、非线式作战正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基本交战方式;四是为适应战争形态的变化,作战部队高度合成,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多样化,指挥体制纵向层次减少,更加灵便、高效。
可以看出,信息社会不是工业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是一个与工业社会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社会形态。对信息社会及其规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的信息化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分析及描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合适的路径选择及战略举措。
(本文作者: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司长)
文章录入:高留才 责任编辑:高留才
参考资料: http://www.ycit.cn/Article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特征: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2、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
3、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
4、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5、人类生活不断趋向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2、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
3、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
4、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5、人类生活不断趋向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