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大年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走进腊月,故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缓缓飘荡开来、渐渐浓烈起来。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便不约而同地开始渲染、烘托那细致、严谨、充满期冀的年味。“小雪卧羊,大雪宰猪”。杀羊宰猪是乡下最诱人的年味。特别是杀年猪,宰杀完毕之后,主人家会按照习俗做一大锅由槽头肉(猪脖子)、酸菜、豆腐、粉条、土豆等煨炖而成的大烩菜,主食一股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黄米糕,全家老少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原生态饭菜,那份热闹、惬意、浓香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从腊月初八开始,乡下过年的程式便全面启动。腊八这天,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腊八粥,故乡人用黄米、红豆、花生、红枣等熬制腊八粥,吃的时候,在粥的上面浇一层用甜菜、胡萝卜熬制的糖稀,甜甜的腊八粥,象征着大年开始,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期盼着生活的甜甜美美。
过了腊八,家家户户便开始有条不紊地置年货,忙吃喝、孕年味。乡邻之间都要互相帮忙,磨白面,捣糕面,压粉条,做豆腐,生豆芽,切酸菜,剁饺馅,栽葱蒜,蒸馒头,炸油饼,炸油糕、摊花饼,杀公鸡,煮猪头,写对联,剪窗花,写大字,打烧酒,买鞭炮、买香纸,买蜡烛,做灯笼,缝新衣,买糖果,炒瓜籽……可谓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二十三,洗灯盏”。腊月二十三恭送“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灶王爷升天之后,洒扫庭除便全面展开,扫房梁,粉墙壁,糊窗户,挂年画,帖窗花,拆被褥、洗衣服,一番妆点,老土屋便满堂生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年临近之时,邻里男女之间都要互相剃头、净面,干干净净、轻轻爽爽迎新年。
经过一个腊月的忙碌,大年便盛装登场了。年三十这天,女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蒸“米饭”,熬粉汤,故乡称之为“翻身捞饭”,捞饭要做的多且不能吃光,寓意为年年有余。饭罢家家户户便准备纸钱、上坟祭祖,熬制浆糊、张帖对联。把祖先的恩德牢记心上,把“五谷丰登、牛羊满圈,福星高照、喜气盈门”的祈愿诉于上苍。年三十中午的家庭“盛宴”之后,便开始洒水扫院、垒旺火、挂灯笼。旺火要垒到“天德深似海,地恩重如山”的天地神位面前,故乡人垒旺火要在院内选好的位置上架一口大铁锅,然后在装满沙土的铁锅上垒旺火。垒旺火的主要材料是麻杆、劈柴、柏木,煤块,最后垒成一个一米多高、中空的方塔型或圆塔型的旺火,然后用彩纸装扮,最后帖上“旺气冲天”的对联。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家家户户院内都要矗立一根几米到十几米的高杆,杆顶装有滑轮,用一根长绳把灯笼挂在杆顶,同时正房、偏房、凉房、柴房,包括牛马羊圈都要通霄挂灯笼,一直到正月十五。华灯初上之后,爷爷奶奶便开始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点心,怀揣糖果和点心的孩子们则成群结队,手持香火开始跑大年,东家进,西家出,观旺火、看年画、赏灯笼。一直到鸡叫头遍,家家户户开始举行“接神”仪式,先在正屋的“金玉满堂家宅旺,鸿福齐天富贵长”的福禄寿神位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然后全家人开始点燃旺火,待旺火熊熊燃烧,“旺气冲天”之后,开始燃放麻炮、鞭炮,爆竹华灯,满门飞彩,天地同辉,声震八方。全家人在旺火边开始跪拜天地诸神,老者点头,童子拍手,祈保三星在户,五世其昌,气氛庄重肃穆……孩子们要抱着过年的新衣服烤旺火,然后,由奶奶或母亲把蒜瓣、柏木刀、铜马缀饰到孩子们的衣襟上,除邪避害,保佑平安。“接神”仪式完毕之后,全家人开始熬大年,男人们围炉把酒,海阔天空拉家常,谋生计,话人生,女人们则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要在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来年有福气。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新年的旭日东升之际,人们要早早敞开大门,迎百褔,纳千祥。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随大人们提着灯笼,带着香烛、鞭炮,赶着猪羊牛马到村外迎“喜神,”祈望吉星高照,紫气东来。正月初一早晨的第一碗水饺,首先要敬贡列祖列宗。饭罢,小孩们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给长辈、亲朋好友们拜大年,在 “过年好”,“恭喜发财”的一声声祝福中,“共祝开平日,同沾大有年”。“二八小子过大年,又吃好饭又挣钱”,每个孩子在施礼、叩拜、问好之后,都能得到长辈们赠予的押岁钱。从一元复始的正月初一到龙抬头的二月初二,故乡的年味如乡下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伴随着扭秧歌、舞龙灯,伴随着浓语一席、美酒三杯,伴随着犬吠鸡鸣,羊欢马叫,伴随着满面春风、笑语欢歌,眷恋在故乡的朗朗天空……
故乡浓郁的年味是亲情的温馨,是乡情的孕育,是乡趣的集成,是民风的升华。故乡就是在这种天然纯朴、充满激情、生生不息的年味中,从苍老的过去走到青春的今天,从激昂的现在走向希望的未来。
家乡的大年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文化底韵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走进腊月,故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缓缓飘荡开来、渐渐浓烈起来。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便不约而同地开始渲染、烘托那细致、严谨、充满期冀的年味。“小雪卧羊,大雪宰猪”。杀羊宰猪是乡下最诱人的年味。特别是杀年猪,宰杀完毕之后,主人家会按照习俗做一大锅由槽头肉(猪脖子)、酸菜、豆腐、粉条、土豆等煨炖而成的大烩菜,主食一股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黄米糕,全家老少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原生态饭菜,那份热闹、惬意、浓香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从腊月初八开始,乡下过年的程式便全面启动。腊八这天,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腊八粥,故乡人用黄米、红豆、花生、红枣等熬制腊八粥,吃的时候,在粥的上面浇一层用甜菜、胡萝卜熬制的糖稀,甜甜的腊八粥,象征着大年开始,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期盼着生活的甜甜美美。
过了腊八,家家户户便开始有条不紊地置年货,忙吃喝、孕年味。乡邻之间都要互相帮忙,磨白面,捣糕面,压粉条,做豆腐,生豆芽,切酸菜,剁饺馅,栽葱蒜,蒸馒头,炸油饼,炸油糕、摊花饼,杀公鸡,煮猪头,写对联,剪窗花,写大字,打烧酒,买鞭炮、买香纸,买蜡烛,做灯笼,缝新衣,买糖果,炒瓜籽……可谓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二十三,洗灯盏”。腊月二十三恭送“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灶王爷升天之后,洒扫庭除便全面展开,扫房梁,粉墙壁,糊窗户,挂年画,帖窗花,拆被褥、洗衣服,一番妆点,老土屋便满堂生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年临近之时,邻里男女之间都要互相剃头、净面,干干净净、轻轻爽爽迎新年。
经过一个腊月的忙碌,大年便盛装登场了。年三十这天,女人们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蒸“米饭”,熬粉汤,故乡称之为“翻身捞饭”,捞饭要做的多且不能吃光,寓意为年年有余。饭罢家家户户便准备纸钱、上坟祭祖,熬制浆糊、张帖对联。把祖先的恩德牢记心上,把“五谷丰登、牛羊满圈,福星高照、喜气盈门”的祈愿诉于上苍。年三十中午的家庭“盛宴”之后,便开始洒水扫院、垒旺火、挂灯笼。旺火要垒到“天德深似海,地恩重如山”的天地神位面前,故乡人垒旺火要在院内选好的位置上架一口大铁锅,然后在装满沙土的铁锅上垒旺火。垒旺火的主要材料是麻杆、劈柴、柏木,煤块,最后垒成一个一米多高、中空的方塔型或圆塔型的旺火,然后用彩纸装扮,最后帖上“旺气冲天”的对联。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家家户户院内都要矗立一根几米到十几米的高杆,杆顶装有滑轮,用一根长绳把灯笼挂在杆顶,同时正房、偏房、凉房、柴房,包括牛马羊圈都要通霄挂灯笼,一直到正月十五。华灯初上之后,爷爷奶奶便开始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点心,怀揣糖果和点心的孩子们则成群结队,手持香火开始跑大年,东家进,西家出,观旺火、看年画、赏灯笼。一直到鸡叫头遍,家家户户开始举行“接神”仪式,先在正屋的“金玉满堂家宅旺,鸿福齐天富贵长”的福禄寿神位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然后全家人开始点燃旺火,待旺火熊熊燃烧,“旺气冲天”之后,开始燃放麻炮、鞭炮,爆竹华灯,满门飞彩,天地同辉,声震八方。全家人在旺火边开始跪拜天地诸神,老者点头,童子拍手,祈保三星在户,五世其昌,气氛庄重肃穆……孩子们要抱着过年的新衣服烤旺火,然后,由奶奶或母亲把蒜瓣、柏木刀、铜马缀饰到孩子们的衣襟上,除邪避害,保佑平安。“接神”仪式完毕之后,全家人开始熬大年,男人们围炉把酒,海阔天空拉家常,谋生计,话人生,女人们则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要在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来年有福气。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新年的旭日东升之际,人们要早早敞开大门,迎百褔,纳千祥。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随大人们提着灯笼,带着香烛、鞭炮,赶着猪羊牛马到村外迎“喜神,”祈望吉星高照,紫气东来。正月初一早晨的第一碗水饺,首先要敬贡列祖列宗。饭罢,小孩们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给长辈、亲朋好友们拜大年,在 “过年好”,“恭喜发财”的一声声祝福中,“共祝开平日,同沾大有年”。“二八小子过大年,又吃好饭又挣钱”,每个孩子在施礼、叩拜、问好之后,都能得到长辈们赠予的押岁钱。从一元复始的正月初一到龙抬头的二月初二,故乡的年味如乡下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伴随着扭秧歌、舞龙灯,伴随着浓语一席、美酒三杯,伴随着犬吠鸡鸣,羊欢马叫,伴随着满面春风、笑语欢歌,眷恋在故乡的朗朗天空……
故乡浓郁的年味是亲情的温馨,是乡情的孕育,是乡趣的集成,是民风的升华。故乡就是在这种天然纯朴、充满激情、生生不息的年味中,从苍老的过去走到青春的今天,从激昂的现在走向希望的未来。
展开全部
家乡的年味
小孩都盼望过年,这其中的奥妙,是很多很多的:可以享受一些平时难以吃到的点心、可以放烟花爆竹、还可以得到压岁钱。如果在农村,年味就更十足了。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刚刚体验了乡村的春节。今年,一放寒假我就到爷爷家了,并且一直住到开学。爷爷住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对过年可重视啦,置办年货、准备年夜饭、争拜早年……欢欢喜喜,忙忙碌碌,那情景,真让人兴奋。
年货是要提前置办的。早在年前十天左右,各家各户就开始忙活开了,烙煎饼、蒸馒头、包包子、做豆腐……做豆腐时,我一步不离地跟着奶奶,争着帮爷爷往灶间送把草。当然,我的目的是为了能早点喝上一碗豆浆。那豆浆,特鲜特香。光自家做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的东西还得到集市上选购,大家称这种活动为“赶集”。在这里,五天逢一次集,年前赶集购年货的机会大约就两天。因此,逢集时,街上往往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他们三五成群地走在大街上,个个喜笑颜开,买点这个,挑挑那个。他们买的种类可多了,鸡啊鱼啊、牛肉、羊肉、狗肉、乌子、虾米……以及各种时新蔬菜,数也数不过来;而小孩子却不光要吃的,一个劲地牵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去买烟花、鞭炮。多么热闹的场面呀!奶奶说,看大伙这劲头,就知道虎年大发了。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今天,家家都要给祖先烧纸,以表示对他们的怀念。按照当地的习俗,十点左右要在各个门窗上贴上红红的春联或福字(如果哪家最近两年有长辈去世,那是不能贴红色的,只能贴蓝色的)。有意思的是,“福”字要倒贴,寓意“福到”。贴好春联后去烧纸,大多数人家是不上坟场烧的,就在村头找块地方,朝着祖坟的方向烧,然后磕头,这种方式称为“望烧”,一边烧一边说一些祭奠祖先的话。一般情况下,都是男的去烧纸,不让女的去。烧完纸后,就回家吃饭。这顿饭是最丰盛的,不管人多人少,都要摆满一桌。那天中午我吃了许多,非常开心!晚上,我们一家包饺子,包汤圆。包饺子和包汤圆都是有意义的,饺子称为“弯弯顺”,汤圆称为“团团圆圆”,多么有趣呀!晚上我们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守岁。守岁很不容易,老是打瞌睡。于是,爷爷就给我讲一些关于 “过年”的传说。听着故事,想着放鞭,我终于熬到了零点,高高兴兴地和爷爷出去点燃了鞭炮。王安石说:“爆竹声声一岁除”。真是的,我又长大一岁。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吃饺子和汤圆,预示虎年团团圆圆,顺顺利利。实际上,奶奶不说“吃”,而说“揣元宝”,就是把元宝揣在肚里,表明虎年发财。揣完元宝,奶奶就催我出去给家族里的长辈拜年,说是跑得越勤,来年福气越多。正催着,就有几个哥哥来给爷爷奶奶拜年了。拜年主要是给长辈磕头,如果年龄小的,还可得到些压岁钱。形势逼人啊,我赶紧去给各家长辈拜年。
这个寒假我充分体会了农村的过年风俗,学到了许多新鲜的名词,更多地感受到家乡叔叔婶婶的火热的精神风貌。这精神感染着我,催我奋进。
小孩都盼望过年,这其中的奥妙,是很多很多的:可以享受一些平时难以吃到的点心、可以放烟花爆竹、还可以得到压岁钱。如果在农村,年味就更十足了。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刚刚体验了乡村的春节。今年,一放寒假我就到爷爷家了,并且一直住到开学。爷爷住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对过年可重视啦,置办年货、准备年夜饭、争拜早年……欢欢喜喜,忙忙碌碌,那情景,真让人兴奋。
年货是要提前置办的。早在年前十天左右,各家各户就开始忙活开了,烙煎饼、蒸馒头、包包子、做豆腐……做豆腐时,我一步不离地跟着奶奶,争着帮爷爷往灶间送把草。当然,我的目的是为了能早点喝上一碗豆浆。那豆浆,特鲜特香。光自家做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的东西还得到集市上选购,大家称这种活动为“赶集”。在这里,五天逢一次集,年前赶集购年货的机会大约就两天。因此,逢集时,街上往往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他们三五成群地走在大街上,个个喜笑颜开,买点这个,挑挑那个。他们买的种类可多了,鸡啊鱼啊、牛肉、羊肉、狗肉、乌子、虾米……以及各种时新蔬菜,数也数不过来;而小孩子却不光要吃的,一个劲地牵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去买烟花、鞭炮。多么热闹的场面呀!奶奶说,看大伙这劲头,就知道虎年大发了。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今天,家家都要给祖先烧纸,以表示对他们的怀念。按照当地的习俗,十点左右要在各个门窗上贴上红红的春联或福字(如果哪家最近两年有长辈去世,那是不能贴红色的,只能贴蓝色的)。有意思的是,“福”字要倒贴,寓意“福到”。贴好春联后去烧纸,大多数人家是不上坟场烧的,就在村头找块地方,朝着祖坟的方向烧,然后磕头,这种方式称为“望烧”,一边烧一边说一些祭奠祖先的话。一般情况下,都是男的去烧纸,不让女的去。烧完纸后,就回家吃饭。这顿饭是最丰盛的,不管人多人少,都要摆满一桌。那天中午我吃了许多,非常开心!晚上,我们一家包饺子,包汤圆。包饺子和包汤圆都是有意义的,饺子称为“弯弯顺”,汤圆称为“团团圆圆”,多么有趣呀!晚上我们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守岁。守岁很不容易,老是打瞌睡。于是,爷爷就给我讲一些关于 “过年”的传说。听着故事,想着放鞭,我终于熬到了零点,高高兴兴地和爷爷出去点燃了鞭炮。王安石说:“爆竹声声一岁除”。真是的,我又长大一岁。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吃饺子和汤圆,预示虎年团团圆圆,顺顺利利。实际上,奶奶不说“吃”,而说“揣元宝”,就是把元宝揣在肚里,表明虎年发财。揣完元宝,奶奶就催我出去给家族里的长辈拜年,说是跑得越勤,来年福气越多。正催着,就有几个哥哥来给爷爷奶奶拜年了。拜年主要是给长辈磕头,如果年龄小的,还可得到些压岁钱。形势逼人啊,我赶紧去给各家长辈拜年。
这个寒假我充分体会了农村的过年风俗,学到了许多新鲜的名词,更多地感受到家乡叔叔婶婶的火热的精神风貌。这精神感染着我,催我奋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