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时期 涉及人物 主要内容/含义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指鹿为马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退避三舍的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橡模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灶如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卧薪尝胆”一词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伐倒的大树,象征:学业以成。尝胆:锻炼意志。
围魏救赵的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隐猜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指鹿为马的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自知权利大,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
“卧薪尝胆”一词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伐倒的大树,象征:学业以成。尝胆:锻炼意志。
围魏救赵的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隐猜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指鹿为马的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自知权利大,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