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怎么叙述张仪的?
《史记》叙苏秦、张仪为同时代人,为同门师兄弟;且说苏秦出道在前,张仪出道在后。如《张仪列传》叙此事曰:“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列传》的“太史公曰”
又说:“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按当时各国的在位君主与相关的人物关系而论,司马迁的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张仪的活动是在秦惠文王(前337—前311年在位)时期,与司马错同时,两人曾相互争辩秦国应该首先南伐蜀还是应该东伐韩;张仪之死是在秦武王时期,秦武王的执秦政是在公元前310—前307年;而苏秦的活动则相对晚得多,是在燕昭王(前311—前279年在位)与齐湣王(前300—前284年在位)时期,死于燕国伐齐之前夕(前285年)。因此,对于《苏秦列传》中所叙述的一系列活动,前人早就提出过疑问。如清代姚鼐说:“苏秦之说,多非当日本辞,为纵横之学者为之耳。”(《战国策点勘》引)近几十年中又先后有钱穆说:“苏秦说七国辞,全不可信,皆出于后人饰托,非当时情况。如其说秦云:‘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诸地入秦,皆远在其后,苏秦岂得先及?”(《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唐兰又说:“《史记》说苏秦挂六国相印后,才激怒贫困的张仪使他入秦。一直到苏秦死后,张仪才搞连横。……(其实)苏秦的一生,主要是为燕昭王作反间。苏秦在公元前3世纪初的重要历史事件中所处的地位极其重要,当时齐、秦作为东西两帝,几乎是势均力敌的。由于燕昭王使苏秦治齐、燕之交,最后乐毅伐齐取得胜利,齐国由此削弱。”(《战国纵横家书》后附)杨宽说:“苏秦和张仪是战国后期纵横家所推崇的人物,他们的游说辞常被作为学习、模仿的榜样。特别是到战国末年,由秦国来完成统一的趋势已经形成,东方六国常常图谋合纵抵抗秦国,挽救自己的灭亡,因而纵横家的活动盛极一时,苏秦的游说辞就广泛流行。正因为苏秦和张仪是纵横家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游说辞是练习游说用的主要脚本,其中就有许多假托他们编造出来的,不但夸张虚构,而且年代错乱,矛盾百出。《战国策》中既有比较原始的苏秦资料,也有出于后人伪造虚构的东西,可说真伪参半。而《苏秦列传》所辑录的几乎全是后人杜撰的长篇游说辞。因为司马迁误信这些游说辞为真,误认为苏秦是和张仪同时对立的人物,反而把有关苏秦的原始资料抛弃了;或者把这些资料中的‘苏秦’改成‘苏代’或‘苏厉’。事实上,和张仪主要敌对的人物是公孙衍和陈轸,张仪在秦国当权的时候,苏秦只不过是个年轻的游说者,苏秦的年辈要比张仪晚得多。张仪死在公元前310年,苏秦要晚死二十五年左右。苏秦是在齐国因‘与燕谋齐’的反间罪而被车裂处死的,其时当在公元前285年燕将乐毅大举攻齐的时候。苏秦的主要活动是在齐湣王统治齐国的时期。苏秦始终是燕昭王的亲信,为谋求燕国的强大出谋划策,奔走于齐、赵、魏等国之间。目标在于使齐、赵两国关系恶化,防止齐国进攻燕国,并发动合纵攻秦,以便燕昭王成就振兴燕国的大事。”(《战国纵横家书》后附)缪文远说:“燕军从北面长驱直入,兵抵齐都,苏秦此时反间阴谋暴露,被齐王车裂而死,魂断临淄。苏秦百折不回,终于帮着燕昭王完成了破齐复仇的夙愿。《孙子兵法用间》说:‘燕之兴也,苏秦在齐’,这是对苏秦活动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