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Nd同位素特征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表3-4为拾金坡岩体寄主花岗岩和二长质包体代表性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结果。从中可看出,寄主花岗岩和二长质包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二者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753~0.70898、-2.427~-1.761和0.70651~0.70917,-2.199~-0.004,表现出壳幔混源花岗岩类岩石的Sr、Nd同位素特征。为了消除结晶分异导致的147Sm/144Nd值变化对单阶段Nd模式年龄的影响(Depaolo et al.,1992),对Nd模式年龄的计算采用了两阶段模式,结果表明,寄主
表3-4 拾金坡岩体寄主花岗岩和二长质包体代表性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
花岗岩和包体的T2DM非常接近,分别为1292~1346 Ma和1149~1327 Ma,平均值为1295 Ma,代表了本区地壳的平均存留年龄(陈江峰等,1999)。在εNd(t)-t图解中(图3-14),寄主花岗岩和包体的投影点都位于早—中元古代地壳的上方,表明成岩过程中有幔源组分的参与。在Sr-Nd同位素演化图解上(图3-15),寄主花岗岩和二长质包体样品落入上地幔、上地壳和下地壳组成的三角区域内,亦表明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岩浆与地壳物质之间发生过混合作用,而寄主花岗岩与二长质包体的组成比较接近,表明岩浆混合作用过程中同位素交换较为充分。
图3-14 拾金坡岩体寄主花岗岩和包体εNd (t)-t关系图
图3-15 拾金坡岩体寄主花岗岩和包体εNd (t)-(87Sr/86Sr)i关系图
2024-08-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