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一些所谓教授,把上课变成讲故事会,你如何看待?
网友一:
最近网红的张老师,课讲得确实吸引人,他的视频没少看,且重复的。客观的讲,张老师的课讲的是很成功的,精彩纷呈。不但把该传达的信息都传达了,而且吸引住了学生,佩服,有才。
老师讲课该不该讲成故事会?首先明确一点故事会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艺术的高超表现。如果偏离这个,那就是不务正业,误人子弟了。
说说我遇到有特点的老师吧。一个是初中数学老师,男老师,比较年轻。他上课有个特点,语速特别快,但都能听清楚。所以我们上他课特精神,精力特集中。他复述课本上的话说得特快,特流利。当讲的课本上没有的,语速会稍慢,会重复。所以他的课基本上没有废话,课讲的干脆利落,掷地有声,非常潇洒。
还有一个是初中的几何老师,女老师,中年,个子不高。课讲得很清晰,很有调理,几何证明嘛。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讲圆,她用教具圆规在黑板上画圆,结果教具断了,圆没换成。我们就嚷嚷换一个圆规,帮她去拿,可老师什么也没说,而是看看我们,运了运气,然后一转身抡圆了胳膊,左一下右一下画出了一个圆。我们一片喝彩,惊呼。她转身冲我们笑一笑,继续上课。下课后,我们都上黑板画圆,发现谁也没老师画的好。
网友二:
一说起教授,人们心里就会产生敬畏之情,然而现在的大学教授逐渐开始掺入水分。正如你问题详情内所描述的,一节课可以讲半节课的家常闲话。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山东师范大学的一位七十四岁高龄的老教授因为看错课表误了课,特地写了检讨当堂宣读。我认为这才担得起“教授”的称谓。
然而如今混日子的所谓“教授”越来越多,实在是让人担忧未来的教育。当然,如今的大学生也有太多太多“混日子”,好多学生在上课时压根不听教师讲课,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渐渐的也会丧失授课的热情。
所以,在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同学的良好互动是维持大学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
网友三:
我想说这个要分学科,如果是理工科的课程,上课扯讲课程之外的东西,纯属不负责任。但如果本身就是公选课,或者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照本宣科反而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是历史专业的,读研时有一个教授就喜欢讲自己的一些经历,讲学术界的一些趣事,我们都很喜欢听,一点都不觉得他这么讲有什么问题。
闲话有时候并不是废话。我现在是一个高中老师,课堂上我经常就某一个问题谈自己的理解,但这不仅不会冲淡主题,反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所以我告诉学生,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即使是我讲的段子,也不是随便讲的,而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不认真听我讲课,只在我强调重点的时候记笔记的同学,绝对不可能考出好成绩,因为我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严格的逻辑关系的。
网友四:
作为学生,更喜欢上课的老师随性的老师,不迎合、不造作,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来讲授课程。不完全依靠课本,有内容有理论但是照着课本一字一句的复读。讲到什么理论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也从来不依靠点名来约束学生,而且个人魅力。大学学有位老师,从不点名,到每次课教师后面都有一排自己加座的。回答问题可以坐着,像圆桌会议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每次都有意见碰撞的火花。
当然最不喜欢的是那些很随便的老师,常常借口有事,不安正常的安排上课,从来都是让那么多学生服从他的时间,还点名。还有上课也很勉强,将就。没有准备上课随便打开自己的U盘,找个ppt照着读一读。说说自己最近开了那些会,见了那些牛人,开始讲自己的个人事迹。甚至不同的课程都能讲同样的内容。与其这样不如大家自己学习呢。
网友五:
我是一个普通高校的教师,讲金融。我们学校要求很严,上课什么教学要件都要带着。教材要选最新的。我不违背学校做法,要件都带着,但是基本不看,教材我在满足学校要求里选最便宜的,因为中国大学教材内容都是相互抄的。讲课按照已经的体系去做,讲课内容每次也在变化,教学比赛参赛的都是一等奖,我也不谦虚,讲哪部分我就说这部分内容我参加过什么比赛,获得什么奖。你的自信会树立学生的自信。
网友六:
讲故事,也要看讲什么故事。如果只是那种讲自己身边人的故事还有自己知道的那些与本课程无关、对大学生也没有什么意义的故事,这样的教授简直就是误人子弟、消遣学生。但是如果看似随意地举例子,实则和课程紧密相关,那这样的教授则是深入浅出,教学灵活。
在大学里,真正能打动大学生的教授,不是那些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或者规规矩矩讲课的老师,而是那些能把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灵活地联系在一起,又能通过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以启迪的老师。这样的启迪,既有知识上的,又有生活和人生道理上面的。
讲故事能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关键看老师用它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