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孩子很自私,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如何教他学会分享?
64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是否在为孩子自私,不懂尊重别人的感受而烦恼?
你是否在为孩子无法管教,不听劝告而忧心?
你是否感觉力不从心,面对孩子的种种“劣性”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安慰自己:亲生的?
其实没必要那么烦恼,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教授,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里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值得每位家长的借鉴!
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1、教会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
我带过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孩子刚和我接触的时候,隔三差五的和我“甩脸子”,上课不到5分钟,就开始坐不住,当你认真讲课的时候,她就开始插嘴打断,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即便我已经很生气了,她依旧我行我素,当我忍无可忍,发了脾气,孩子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我生气了。然后就开始哭泣。
我想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已经很生气了,可是孩子根本察觉不了,只有当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后,孩子才“幡然醒悟”。只不过此时为时已晚了。其实孩子并不是想惹家长生气,毕竟家长发火,孩子也吃不了兜着走。孩子只不过是不知道什么是情绪罢了。
为了改变孩子这样的状态,我就开始着手教会孩子学会观察情绪!我用图片记录人的五种基本情绪:伤心、沮丧、生气、开心、骄傲。坚持了两周左右,每次当孩子玩闹时,我就摆出图片中的生气的表情,并询问孩子我此时是什么心情,孩子一下就猜出我是生气了,然后自己就知道乖乖坐好了!
教育孩子要控制情绪
2、教会孩子遇到问题,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孩子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无法也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太强烈!遇到问题,他们认为,只有顾好自己的利益,才能让自己不会受到伤害!
教会孩子识别感受后,我就开始去教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一天,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不爱她,只喜欢妹妹(孩子家是三姊妹)。针对这个问题,我开始用这个方法,我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学会解决办法,自己在这儿独自伤感,没有任何意义。问题得不到解决,它依旧是问题。
(1)问题是什么?我告诉孩子,遇到问题,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是什么问题让自己这么苦恼!是妈妈不够关心你!
(2)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孩子告诉我,此时的感受是伤心!
(3)那应该怎么办呢?我和孩子开始一起想解决办法,并用纸笔记录下来。我开始引导:A、我们可以直接问妈妈,为什么不关注我。B、孩子觉得很有趣,也跟着说:我可以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喜欢我(非常好,你提出了一个好办法,还有吗?)。C、我还可以去问爸爸和姐姐(不错,是个好主意)。
(4)让孩子去试用每一个办法(如果不管用,就继续试试更多办法,直到解决)
(5)告诉孩子这叫什么(宽容、理解、分享等):过了几天,孩子告诉我,妈妈对她可好了。我问她是否用了我们想到的办法,孩子非常高兴,说回去帮妈妈做了家务,妈妈可高兴了。“非常好,你这就是理解。你理解了妈妈,妈妈自然就喜欢你了。”
之后又花费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每一次遇到问题,我都反复的用这个方式去帮助孩子理清解决思路。渐渐的孩子不需要我引导,自己就已经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了!
现在这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社交都不需要家长操心了。她和每个孩子都相处得很好,而且懂得分享,虽然有时候,她自己也会给我讲,她吃亏了,但是她并没有太在意,还说了一句不知道从哪儿学的一句话“吃亏是福”。
如何帮助孩子更准确的理解别人的感受,以及寻找解决办法?
(1)角色扮演: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学会处理问题。
小孩版爱因斯坦
(2)看图游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他喜爱的动画或图书,问孩子画中的人遇到问题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应该怎么解决?
(3)出门实践:带着孩子一起出门,假设看到有小伙伴吵闹就问问孩子此时家长是什么感受?或者看到家长责骂小伙伴,就问问孩子小伙伴此时是什么感受?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你是否在为孩子无法管教,不听劝告而忧心?
你是否感觉力不从心,面对孩子的种种“劣性”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安慰自己:亲生的?
其实没必要那么烦恼,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教授,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里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值得每位家长的借鉴!
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1、教会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
我带过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孩子刚和我接触的时候,隔三差五的和我“甩脸子”,上课不到5分钟,就开始坐不住,当你认真讲课的时候,她就开始插嘴打断,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即便我已经很生气了,她依旧我行我素,当我忍无可忍,发了脾气,孩子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我生气了。然后就开始哭泣。
我想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已经很生气了,可是孩子根本察觉不了,只有当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后,孩子才“幡然醒悟”。只不过此时为时已晚了。其实孩子并不是想惹家长生气,毕竟家长发火,孩子也吃不了兜着走。孩子只不过是不知道什么是情绪罢了。
为了改变孩子这样的状态,我就开始着手教会孩子学会观察情绪!我用图片记录人的五种基本情绪:伤心、沮丧、生气、开心、骄傲。坚持了两周左右,每次当孩子玩闹时,我就摆出图片中的生气的表情,并询问孩子我此时是什么心情,孩子一下就猜出我是生气了,然后自己就知道乖乖坐好了!
教育孩子要控制情绪
2、教会孩子遇到问题,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孩子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无法也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太强烈!遇到问题,他们认为,只有顾好自己的利益,才能让自己不会受到伤害!
教会孩子识别感受后,我就开始去教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一天,孩子告诉我,爸爸妈妈不爱她,只喜欢妹妹(孩子家是三姊妹)。针对这个问题,我开始用这个方法,我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学会解决办法,自己在这儿独自伤感,没有任何意义。问题得不到解决,它依旧是问题。
(1)问题是什么?我告诉孩子,遇到问题,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是什么问题让自己这么苦恼!是妈妈不够关心你!
(2)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孩子告诉我,此时的感受是伤心!
(3)那应该怎么办呢?我和孩子开始一起想解决办法,并用纸笔记录下来。我开始引导:A、我们可以直接问妈妈,为什么不关注我。B、孩子觉得很有趣,也跟着说:我可以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喜欢我(非常好,你提出了一个好办法,还有吗?)。C、我还可以去问爸爸和姐姐(不错,是个好主意)。
(4)让孩子去试用每一个办法(如果不管用,就继续试试更多办法,直到解决)
(5)告诉孩子这叫什么(宽容、理解、分享等):过了几天,孩子告诉我,妈妈对她可好了。我问她是否用了我们想到的办法,孩子非常高兴,说回去帮妈妈做了家务,妈妈可高兴了。“非常好,你这就是理解。你理解了妈妈,妈妈自然就喜欢你了。”
之后又花费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每一次遇到问题,我都反复的用这个方式去帮助孩子理清解决思路。渐渐的孩子不需要我引导,自己就已经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了!
现在这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社交都不需要家长操心了。她和每个孩子都相处得很好,而且懂得分享,虽然有时候,她自己也会给我讲,她吃亏了,但是她并没有太在意,还说了一句不知道从哪儿学的一句话“吃亏是福”。
如何帮助孩子更准确的理解别人的感受,以及寻找解决办法?
(1)角色扮演:家长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学会处理问题。
小孩版爱因斯坦
(2)看图游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他喜爱的动画或图书,问孩子画中的人遇到问题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应该怎么解决?
(3)出门实践:带着孩子一起出门,假设看到有小伙伴吵闹就问问孩子此时家长是什么感受?或者看到家长责骂小伙伴,就问问孩子小伙伴此时是什么感受?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前提,当孩子有物权意识的时候,你得尊重他这个人,包括他拥有或由他支配的物品的权利。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分享或是擅作主张。不要因为孩子不愿分享,就给他贴上不懂事、小气的标签,先搞清楚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有些东西是孩子最宝贝的物品,不愿意分享也在情理之中。 2.大人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学习都是先从模仿开始,他们通过观察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来学习。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想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你自己首先得是一个喜欢分享的人。与孩子一起分享,做一些好吃的送给邻居小朋友,为幼儿园小朋友做一些擅长的手工活等。如果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就不要责怪孩子不懂分享了。 3.给予回报与肯定,让孩子知道分享的好处。这个不能单用语言来表达,要有场景和实例的铺垫与烘托。譬如一起送礼物给邻居小朋友,收到回赠或者感谢的时候要表现出来,让宝宝知道分享的好处,心里觉得美美的。分享回报,在孩子做出分享行为后,要鼓励同伴作出回应或分享行为,让孩子的分享有成就感。分享的行为能够得到持续,最重要的动力是要有回报,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回应。肯定孩子做出的分享行为。一定要及时表扬与肯定,让他感受到成就感与快乐,将他的东西分享给别的小朋友,感觉自己特别棒! 4.哪些是分享行为?除了分享物品外,还可以分享无形的东西,譬如情感、快乐、知识、感受等。当孩子与同伴、兄弟姐妹、父母、长辈等分享物品或无形的情感、知识等时,都需要我们及时给以肯定与鼓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然后可能就会比较自私,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愿意和人分享,我觉得这个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因为好多都是6个人宠一个小孩,这样的话孩子就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动辄大吵大闹,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学会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平常呢就在生活中培养他这种意识,让他有一个更好的思维去分享,这样的话可能会更好,所以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让他乐于分享,善于分享,呃,从小给他灌输这种理念,呃,尽量的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不能太自我了,这样的话不太好,不利于以后的人际交往,因为毕竟每一个人都是家庭的东西,不能世界都围着你转,所以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然后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成就,我觉得是这样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的性格和孩子本身以及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人过分的溺爱孩子的话,很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的性格,自私的孩子对于以后的成长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孩子很自私小气怎么办?
如果孩子很自私并且小气的话,那么在平时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家庭当中的地位太特殊。不要凡事都让孩子先来,最好要让孩子知道尊老爱幼,尤其在吃食物的时候要平等对待,有好多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孩子才能够知道父母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平时的时候有好吃的,好玩的,一定要学会跟朋友伙伴分享。在孩子分享了以后,也要及时的进行夸赞,多多的鼓励孩子,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知道分享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小气的情况,因为如果学会了和别人分享以后,别人也愿意分享好的东西。
如果孩子很自私小气的话,对于跟小朋友玩耍或者是学习当中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为了让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更加健康,人际关系更好一些,在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积极的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使孩子的性格更好。
孩子不说话怎么办_原来是父母做错了3件事
孩子不说话怎么办,提醒父母:孩子不会说话一定要警惕这3件事,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孩子很自私并且小气的话,那么在平时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家庭当中的地位太特殊。不要凡事都让孩子先来,最好要让孩子知道尊老爱幼,尤其在吃食物的时候要平等对待,有好多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孩子才能够知道父母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平时的时候有好吃的,好玩的,一定要学会跟朋友伙伴分享。在孩子分享了以后,也要及时的进行夸赞,多多的鼓励孩子,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知道分享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小气的情况,因为如果学会了和别人分享以后,别人也愿意分享好的东西。
如果孩子很自私小气的话,对于跟小朋友玩耍或者是学习当中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为了让孩子在成长的时候更加健康,人际关系更好一些,在孩子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积极的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使孩子的性格更好。
孩子不说话怎么办_原来是父母做错了3件事
孩子不说话怎么办,提醒父母:孩子不会说话一定要警惕这3件事,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培养孩子分享精神的时候,我们要掌握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公平,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家长在两个孩子争东西,或者调解纠纷的时候不公平,自己孩子的东西该自己孩子玩的时候,被别人的小孩抢去了,家长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但不说,也不去把这个东西要回来给自己的孩子玩,或者是相反,应该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看家长不在,或者是这个家长貌不惊人,护着自己的孩子,这都是不公平的做法,不公平的做法特别容易培养孩子投机的心理,孩子大了以后,一看对方气焰很嚣张,该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不去维护,或者是看对方有些弱势,他不该去抢夺别人的东西也去抢。
第二个原则是平衡,这一点特别重要。孩子小时候,让他先搞清楚我是谁,我需要什么东西,只有把自己的需要搞清楚了,才有力量帮助别人。如果总是在分享,在帮助别人,自己的东西太少了,很难有力量,有一种动力去帮助别人。
当一个人不了解自己需要的时候,特别容易变得贪婪。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报道,有个银行的行长贪污了十几个亿,逃到国外八年,现在被引渡回来,我会想,贪污了10万还不够,还要贪100万,贪100万还不够,还要贪1亿,到底为什么,是什么样的心理在支配这种行为。人往往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合理的需要时,最容易跟别人分享。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古人说的不望报原则。有时候家长会说,你把这个东西给这个小朋友玩,他就会把他的东西给你玩,你给他这个,他会给你那个,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分享当成一种游戏玩,长大了会觉得,我给你分享东西是为了要求回报,不会真诚地发展一种关心别人的情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分享时间其实比分享物质更重要。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贫乏,过年的时候,家里做点什么好吃的,互相分一分,这是一种特别珍贵的行为,但是现在大家生活过得好多了,反而时间很少,压力很大,这个时候最珍贵的可以跟别人分享的东西,往往是一种真正能坐下来,静静听你说说话,把注意力全放在你身上的时间。我们从小就可以教孩子,更多地学会分享时间。
第一个原则就是公平,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家长在两个孩子争东西,或者调解纠纷的时候不公平,自己孩子的东西该自己孩子玩的时候,被别人的小孩抢去了,家长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但不说,也不去把这个东西要回来给自己的孩子玩,或者是相反,应该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看家长不在,或者是这个家长貌不惊人,护着自己的孩子,这都是不公平的做法,不公平的做法特别容易培养孩子投机的心理,孩子大了以后,一看对方气焰很嚣张,该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不去维护,或者是看对方有些弱势,他不该去抢夺别人的东西也去抢。
第二个原则是平衡,这一点特别重要。孩子小时候,让他先搞清楚我是谁,我需要什么东西,只有把自己的需要搞清楚了,才有力量帮助别人。如果总是在分享,在帮助别人,自己的东西太少了,很难有力量,有一种动力去帮助别人。
当一个人不了解自己需要的时候,特别容易变得贪婪。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报道,有个银行的行长贪污了十几个亿,逃到国外八年,现在被引渡回来,我会想,贪污了10万还不够,还要贪100万,贪100万还不够,还要贪1亿,到底为什么,是什么样的心理在支配这种行为。人往往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合理的需要时,最容易跟别人分享。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古人说的不望报原则。有时候家长会说,你把这个东西给这个小朋友玩,他就会把他的东西给你玩,你给他这个,他会给你那个,这样的孩子会把这种分享当成一种游戏玩,长大了会觉得,我给你分享东西是为了要求回报,不会真诚地发展一种关心别人的情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分享时间其实比分享物质更重要。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比较贫乏,过年的时候,家里做点什么好吃的,互相分一分,这是一种特别珍贵的行为,但是现在大家生活过得好多了,反而时间很少,压力很大,这个时候最珍贵的可以跟别人分享的东西,往往是一种真正能坐下来,静静听你说说话,把注意力全放在你身上的时间。我们从小就可以教孩子,更多地学会分享时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