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层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按西北地区地层划分方案共跨越阿勒泰、二台、北塔山、卡拉麦里、将军庙、博格多6个地层小区。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奥陶系,除下志留统未出露外,从中志留统到第四系均有分布,其中晚古生界地层最为发育。见表1-1。各时代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古生界
(一)奥陶系
中下统青河群(O1-2gh)分布于二台北部查干郭勒一带,为一套浅海相类复理石沉积。上统巴斯他乌组(O3bs)、加波萨尔组(O3j)为陆源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分布于加波萨尔以南。中上统哈巴河群(O2-3hb)广泛分布于富蕴、青河一带,为一套浅海、滨海相变质碎屑岩。中上统荒草坡群(O2-3h)为硅质火山岩建造,主要分布在北天山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板段的莫钦乌拉山南坡、哈尔雷克山北坡一带。
(二)志留系
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南麓的中志留统白山包组(S2b)、上统红柳沟组(S3h)为一套稳定型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其岩性为长石质硬砂岩、硬砂质长石砂岩,夹泥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含丰富腕足及珊瑚化石。厚度小,岩相、岩性变化不大,具稳定大陆边缘沉积之特征。分布于红柳峡东侧的中志留统红柳峡组(S2h)主要岩性为石英长石砂岩、粉砂岩、钙质砂岩、砾岩及灰岩等,为一套稳定型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夹碳酸盐岩。形成构造环境大致与卡拉麦里山南麓相同。出露于野马泉以南的库布苏群(Skp),其层位与此相当,时代为中志留世,其岩性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粉砂质千枚岩、条带状硅质粉砂岩、泥岩及板岩;上部为硅质粉砂岩、板岩及条带状粉砂岩夹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和安山岩,形成一套下部为远源细碎屑岩夹硅质岩,上部为火山沉积岩的陆源-火山沉积建造。上志留统考克赛尔盖组(S3k)分布于考克赛尔盖山北麓、东泉、北塔山、苏吉泉等地,其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生物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等,为一套浅海相火山沉积建造。
(三)泥盆系
下统阿苏山组(D1a)、卓木巴斯套组(D1zh)分布在考克赛尔盖山、乌通苏依泉、卡姆斯特、纸房及琼河坝一带,为一套绿色、紫灰色辉石安山玢岩、杏仁状玄武玢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砾岩夹生物灰岩及钙质砂岩。大南湖组(D1d)分布于博格多地区的西地、大加山红柳峡以南、巴里坤南山等地,为一套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砂砾岩、钙质砂砾岩、复矿质砂岩、砾岩夹安山玢岩、玄武玢岩、霏细岩及灰岩透镜体。康布铁堡组(D1k)沿玛因鄂博断裂北侧分布,为一套石英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变质霏细岩夹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凝灰岩及大理岩等。中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2t),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以富含钙质为特征。主要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钙质砂岩夹灰岩透镜体。北塔山组(D2b)为深海—浅海—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及熔岩建造,中夹少量碳酸盐岩和含放射虫的硅质岩,分布于清水以北及北塔山南坡。乌鲁巴斯套组(D2w)分布比较零散,主要出露在哈甫提克山、考克赛尔盖山南等地,以浅海—滨海相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岩性为粗砂岩、岩屑砂岩、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千枚岩化凝灰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夹灰岩透镜体。纸房组(D2z)分布于乌通苏依泉南及考克赛尔盖山南,为一套薄至厚层状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夹砾岩及灰岩团块。阿勒泰组(D2a)分布于玛因鄂博断裂北侧,其岩性上部为灰、深灰色变质细砂岩、变质硅质泥岩、变质粉砂岩、泥岩不均匀互层,夹大理岩化灰岩,及砂质灰岩透镜体;下部由变质粉砂质泥岩、凝灰质砂岩、片岩夹灰岩透镜体组成。头苏泉组(D2ts)主要分布在大加山、红柳峡以南加曼苏一带,其岩性为一套砂岩、粉砂岩、硅质板岩、千枚岩、安山玢岩、英安玢岩、流纹岩、凝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上统卡希翁组(D3kx)分布于扎河坝、二台东北、卡姆斯特北、北塔山南、大哈甫提克山、考克赛尔盖山等地,为一套凝灰砂岩、层凝灰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灰岩透镜体及玄武安山玢岩等。克安库都克组(D3kn)主要分布于考克赛尔盖山一带,为一套灰绿色火山灰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层凝灰岩夹凝灰质砾岩、砂岩等。江孜尔库都克组(D3j)零星分布于江孜尔库都克、加玛特等地,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凝灰质砂岩、砂岩、粉砂岩等。
表1-1 东准噶尔地区地层划分简表
(四)石炭系
下统塔木岗组(C1t)分布于塔木岗、双井子等地,为一套陆相正常碎屑岩沉积,其岩性为细砂岩、中粗粒砂岩、细砾岩及凝灰质砾岩等。黑头山组(C1h)主要分布于扎河坝南、二台、考克赛尔盖山等地,为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夹英安质凝灰岩及钙质砂岩等。东古鲁巴斯套组(C1d)分布不广,零星出露,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和东北部中蒙边境、莫钦乌拉山北坡及科克色尔克山,以一套泥质砂岩为主,夹钙质砂岩、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和布克河组(C1hb)分布面积较小,零星出露,见于北塔山东北侧到苏海图山、乌鲁苏及白云山等地,岩相、岩性变化剧烈,反映沉积环境极不稳定,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凝灰质粉砂岩、砂岩、千枚岩、硅质岩、灰岩、炭质页岩等。南明水组(C1nm)分布于北塔山、卡拉麦里山、南明水至东部考克赛尔盖山、莫钦乌拉山、三塘湖等地,主要为一套滨海浅海相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各地岩相、厚度变化极大,岩性为凝灰质砂岩、硬砂岩、凝灰岩、硅质板岩,夹凝灰质角砾岩、钙质砂岩、长石砂岩、砂砾岩、砾岩及中酸性凝灰熔岩、熔岩角砾岩、安山玢岩、火山角砾岩等。姜巴斯套组(C1j)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北坡,属海陆交互相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积,为一套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砂砾岩、钙质砂岩、粉砂质泥岩、碎屑岩等。那林卡拉组(C1n)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北坡、阿尔曼泰等地,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滨海—陆相沉积,其岩性为薄层状砂岩、细砂岩、长石硬砂岩、粗砂岩、层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硅质泥岩等。滴水泉组(C1ds)分布于苏吉泉南、双井子及其以东地区,为一套陆相正常粗碎屑沉积,岩性为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煤线。雅满苏组(C1y)分布于博格多地区红柳峡南、巴里坤湖以北等地区,为滨海相沉积。上部为凝灰质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凝灰岩、层凝灰岩;下部为辉绿岩、玄武岩与凝灰质粉砂岩不均匀互层,夹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硅质岩、英安玢岩、砂岩、砾岩及灰岩等。红山嘴组(C1hs)分布于青河县北部,零星出露,主要岩性为砂岩、板岩,夹泥灰岩、安山玢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等。巴塔玛依内山组(C1b)广泛分布于二台、北塔山、考克赛尔盖山及卡拉麦里山一带。本组以喷发不整合覆盖于各地层之上,为陆相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沉积,主要岩性有安山玢岩、玄武玢岩、流纹岩、霏细岩、珍珠岩,夹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粉砂岩、砂岩、砾岩、炭质粉砂岩及煤线。居里得能组(C1jl)分布于博格多地区巴里坤北部等地,为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砂岩、砾岩、粉砂岩等。中统弧形梁组(C2h)分布于双井子、青踞羚山、段家地等地,为陆相含煤粗碎屑岩沉积,由砾岩、长石砂岩、炭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煤线组成。石钱滩组(C2s)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南、双井子、老君庙等地,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其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砾岩及灰岩等。柳树沟组(C2ls)分布于博格多地区巴里坤以北、红柳峡南等地,其岩性上部为厚层—块状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凝灰岩夹安山玢岩、英安玢岩;下部为层凝灰岩夹安山玢岩、霏细岩、玄武玢岩、硅质岩等。祁家沟组(C2q)多与柳树沟组相伴而存,为浅海相沉积,岩性为灰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岩,中下部为中酸性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上统六棵树组(C3lk),其分布局限于双井子以西很小范围,为滨海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砾岩。孔雀屏组(C3k)局限于孔雀屏及双井子一带,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状含砾粗粒岩屑砂岩、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夹钙质硅质粉砂岩等。哈马加乌组(C3h)分布于北塔山、库普等地,其岩性为安山玢岩、中基性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火山角砾岩及少量玄武玢岩、流纹斑岩、中酸性凝灰岩等。奥尔吐组(C3ao)零星分布于博格达山至大石头一带,其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粉砂岩、钙质砾岩、砂质灰岩、灰岩等。
(五)二叠系
下二叠统下芨芨槽群(P1jj)分布在卡拉麦里山南坡双井子一带,为滨海三角洲相的砂质泥岩、砂岩、砂砾岩、夹泥灰岩沉积。卡拉岗组(P1k)零星分布于阿尔曼泰山南部山间洼地,三塘湖山前坳陷西南边缘等地,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斑岩、霏细斑岩夹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等。阿其克拉克群(P1aq)偶尔出露于大加山一带,岩性为杂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玄武岩、霏细岩、流纹岩,夹少量泥岩及安山岩等。上二叠统上芨芨槽群(P2jj)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缘,岩性较为复杂,为海陆交互相砂岩、泥岩、炭质页岩,潟湖相的油页岩及滨海相的长石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将军庙组(P2jm)仅在卡拉麦里山南部零星出露,为河流相碎屑岩沉积,其岩性为砾岩、砂岩、砂质泥岩等。平地泉组(P2p),出露范围大体与将军庙组相同,为湖沼相沉积,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砾岩,夹炭质泥岩、煤及泥灰岩等。乌拉泊组(P2w)、井井子沟组(P2jz)、芦草沟组(P2l)、红雁池组(P2h),主要分布在北塔山地区的三塘湖及其以西、博格多地区的阿克扎勒一带。乌拉泊组(P2w)为滨海相沉积,由长石砂岩、粉砂岩夹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组成。井井子沟组(P2jz)岩性为一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砾岩及泥岩等。芦草沟组(P2l)岩性为粉砂岩夹黑色硅质炭质页岩、火山灰凝灰岩及油页岩、砾岩等。红雁池组(P2h)岩性为泥岩、砂岩、炭质页岩夹泥灰岩、灰岩等。
二、中生界 中生界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的准噶尔盆地边缘,东部的淖毛湖—三塘湖坳陷盆地及开仁托让格、巴里坤、东泉等山间盆地展布地带。
(一)三叠系
分为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及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
上仓房沟群分布在卡拉麦里山南缘,小哈甫提山南麓及双井子一带,以紫、紫红色砾岩为主,砂质泥岩夹砂岩次之,属河流相及湖沼相沉积。厚192~600m。产Sinosemionotusurumchia(鱼化石),Ly sl-rosaurushedini(水龙兽),Chasmatosaurus yuani(龙骨)及介形虫等化石。与下伏上二叠统下仓房沟群呈整合(局部不整合)接触。
小泉沟群,分布在卡拉麦里山南缘一带,以泥岩为主,夹泥灰岩、薄煤层、菱铁矿,属沼泽相沉积,厚88~535m。产腕足类Planobis dgunariensis及Clad ophlehis sp.等化石,与下伏上仓房沟群呈整合接触。
(二)侏罗系
侏罗系出露范围广泛,区内大小坳陷盆地均有分布,分上、中、下三个统,中、下统是新疆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厚度巨大、层位稳定。
1.下侏罗统,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J1b)为河湖相砂岩、泥岩夹砾岩及煤层,厚88~495m。在巴里坤煤矿该组最厚达1800m,其中可采煤层厚1~12m,含双壳、鱼及植物化石。与下伏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以及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工河组(J1s)为河湖相泥岩、砂岩、灰岩夹玛瑙砾岩,东部纸房、巴里坤一带以砾岩为主,厚50~800m,与下伏八道湾组呈整合(局部不整合)接触。在淖毛湖以北,该组与中侏罗统下部西山窑组一起称为水西沟群,厚957m。
2.中侏罗统,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
西山窑组在卡拉麦里以南为湖沼相石英砂岩、砂岩夹砾岩、煤层和菱铁矿,其他地区为河湖相砂岩、泥岩夹砾岩及煤层,厚62~385m。煤层厚度巨大,北山煤矿煤层最厚达29m,产双壳及植物化石,与下伏三工河组呈整合接触。
头屯河组,仅见于三塘湖一带,为湖沼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相变为砾岩,厚455~993m,与下伏水西沟群呈整合接触。
3.中上侏罗统,分下部齐古组和上部喀拉扎组
中上侏罗统主要分布在盐池以西。齐古组为河湖相泥质粉砂岩、砂岩及砾岩,厚103m,与下伏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喀拉扎组为湖沼相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灰岩,含大量硅化木化石,厚140m,与下伏齐古组呈整合接触。
在卡拉麦里山南、北及北塔山一带中侏罗统上部头屯河组与上侏罗统下部齐古组一起统称石树沟群,为杂色砂质泥岩、砂岩互层,局部夹凝灰质岩石。含大量硅化木(巨型柏木)化石、恐龙(奇台天山恐龙Tienshansaurus chitaiensis)化石,厚度123~1055m,西部薄东部厚,与下伏西山窑组在西部呈整合接触,在东部呈平行不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三)白垩系
主要分布在五彩湾—将军庙和三塘湖一带,分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和上白垩统艾力克湖组、东沟组。
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为河湖相浅绿色暗棕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淖毛湖以北相变为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厚116~386m,含介形虫、叶枝介、鳄鱼牙齿和植物化石,与下伏上侏罗统上部喀拉扎组呈不整合接触。
上白垩统艾力克湖组分布在三塘湖一带,为河湖相紫色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厚度大于22m。东沟组分布在将军庙、老君庙一带,为河湖相含钙质结核砂质泥岩、砂岩及砾岩,厚1~45m,产恐龙骨片及蛋皮化石(Qolithes yuguslus等),与下伏吐鲁谷群呈整合接触。
三、新生界
新生界分布广泛,在准噶尔盆地、三塘湖、淖毛湖盆地十分发育。
(一)第三系
老第三系古新统—始新统称红砾山相,始新统—渐新统称乌伦古河组。为湖相杂色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岩,厚83m。产有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与下伏上白垩统艾力克湖组呈不整合接触。
新第三系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称昌吉河群,为紫红-棕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石膏层和黄棕色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厚187~585m,与下伏乌伦古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在将军庙以东昌吉河群上部为砖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称独山子组,下部称沙湾组。
(二)第四系
下更新统不很发育,分布较少,仅在老君庙以南及北塔山等地的河谷阶地上有所出露,为洪积、冰水沉积的已钙质胶结的砾岩,厚2~25m。
中更新统,分布较少,为冲积、洪积及冰水沉积的半胶结的钙质砾岩、砂岩和亚沙土,厚3~26m。
上更新统,分布极广,为冲-洪积半胶结或松散的砾石、砂、亚沙土,俗称“黑砾卵石戈壁”,厚3~100m。
全新统,分布极广,有冲积、洪积的砾石、砂、亚沙土;风积砂、砂黄土;湖积亚沙土及湖泊化学沉积的芒硝、食盐等,在雪线地带尚有冰及冰水沉积。
第四系与下伏新第三系呈不整合接触。
2024-10-1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