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镇守边关的将领会手握重兵,他们为什么不敢造反?

 我来答
瓦尔登的船夫
优质答主

2020-04-07 · 7年资深历史领域作者 分享符合人性和逻辑推理的历史真相
个人认证用户
瓦尔登的船夫
采纳数:199 获赞数:45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后世帝王扼住了这些将领的“脖子”。


一、粮食补给上的限制


宋朝以前造反的将领,数都数不过来。以唐朝为例,这些造反的节度使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在拥有军权的同时,还掌握了地方的财政大权。大头兵只管谁给他钱喂饱了自己的肚子,而不会管究竟是不是效忠这个国家。

但宋朝以后这基本就变了,戍边将领遑论不敢造反了,其实宋朝以后就很少有了。就拿唐朝来说,从最开始的官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再到后来终结唐朝的宣武节度使朱温-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手握重病的节度使几乎是唐朝中后期的一个噩梦。

时间长了,由于士兵的粮饷都是由节度使发放,这些“淳朴”的战士就会对节度使形成一种归属感,或者说的直白点,就是效忠的人不再是皇帝,而是眼前这位将军!所以宋朝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改部队粮饷完全由中央负责,并且加快了各地区将领的对调互换。这也就是初中课本里讲的:“兵不识将,将不是病。”


二、制度限制家眷牵制

正是吸取了唐朝的教训,宋朝开始,就不断削弱节度使,也就是领兵在外的将领手中的权利。原来在唐朝,军队的粮饷主要由节度使个人负责,于是往往会将部队驻扎地的财权以及部分行政权,交给节度使一人负责。

但这一项肯定是不够用的,于是有人建议可以通过轮换的方式,让地方军队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此外,还会让这些封疆大吏自愿将孩子送出国,这也是为何当初赵构捉襟见肘时,也要勒紧裤腰带给岳飞凑军饷,然后死活不同意岳飞自筹军饷的提案。这吃着皇粮的士兵,都可以自称岳家军了,如果在吃着岳飞发的粮饷,岂不真的成为私人武装了?

罗云纷飞585
2020-04-07 · TA获得超过129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08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31.3万
展开全部
一般这些将领都是朝廷选拔的人才,他们忠心不二,朝廷给予他们很丰厚的奖赏,他们感恩戴德。再加上他们的家人一般都在老家,他们不会拿家人开玩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提猫队长
2020-04-07 · TA获得超过12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万
展开全部
因为他们一造反就会被朝廷察觉到,他们的家人就会受到不好的待遇,并且古代选将军的时候都是选一些计较忠心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遇见雨季的自己
2020-04-07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7万
展开全部
如果他们造反就会违背从小接受的忠君爱国的教育,而且如果真的造反的话,是会受到天下人的耻笑,如此即使造反成功也会坐不稳皇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