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诗中对于月亮的描写有哪些?
展开全部
月亮是古今诗人最喜欢写到的景物之一,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不同诗人在不同时候写下的月亮也是不同的,因而很有辨析的必要。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写的是新月,农历月初的黄昏出现于西方的天空,两只尖角朝向斜上方。唐代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写的是上弦月,是新月越来越满,变成半个月亮的样子,其中的直线位于偏上方。上弦月再发展下去就是满月,就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及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所描写的样子。圆月渐缺,就变成了直线偏下弦乐和两只和尖角朝向斜下方的残月,即唐代诗人李贺的“晓月当帘挂玉弓”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写的即是残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