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另一个没有离开的考生也是迟迟答不出来,乾隆帝在朝堂之上等着这位考生答出对子,可惜他也答不出来,后来乾隆帝一想,这个放弃的考生是不是更老滑加灵活机智一些呢?于是他才把状元给了这个放弃答题的考生。
乾隆帝一生最喜欢的就是作诗与对对子,不过他作诗的水平真不咋地,但是胜在人家高产,一生写下几百首诗,能拿出手的也就一两首,不过乾隆帝对对子的水平还是可以的,有一次他在大殿上面进行殿试挑选新科状元的时候,谁知道乾隆帝心血来潮要出对子来挑选新科状元,当时只有两个考生争夺状元,于是乾隆帝一出对子,其中一个考生一看,太难了,在大殿之上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答得出来,于是这个考生便当场放弃了。
而另一个考生还没有侍雹腊放弃依旧苦思冥想要答出乾隆帝的这个对子。不过乾隆帝和满朝臣子等了许久,这个考生迟迟肆伍没有答出来,乾隆帝也是无比尴尬,要是他正儿八经出题目挑选状元,估计这回状元都到家休息了,结果考生没有答出来,这满朝的臣子陪着这位考生加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答出来,要是等上些时间能答得出来还好,要是一直答不出来那就无比尴尬了。
估计那时候乾隆帝自己肠子也悔青了,不过总得找个台阶下吧,于是乾隆想到那个放弃答题的考试,他突然就觉得能断舍离的人也是人才呀,至少不是死脑筋,于是他便将状元赏赐给了那个放弃答题的考生。
2019-11-15
科举考试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封建时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自诞生以后就成了中央选拔官员最重要的依据,科举制诞生之前朝廷选拔人才主要采用地方推荐,致使许多身份低微的寒门学子无法走向仕途,限制了国家的发展前程。
于是乎,隋朝时为了适应政治关系的发展,开始扩大统治阶级规模,加强中央集权,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统一进行科举考试,学子不问处所有人都有做官的机会,自诞生到清朝废除,总计一千多年老销的时间里,成了维系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虽然科举制度给了许多寒门学子入朝为官的机会,不过科举十分严苛,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完善,总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低一级为院试,是由各州县组织进行的选拔考核,通过之后的人则被称为秀才,从这开始就与一般百姓有了差别,秀才有一定的权力,不过微乎其微,离着做官还有很长的路。
经过初选之后,通过考试的学生会继续参加省一级别的考试,也就是乡试,如果有幸通过就能成为举人,大多数人走到这一步就已经不容易了,但让对于学子来说,最终的目标可不是一个小小的举人,乡陵败试过后就会参与由中央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核,也就是会试,这是通往最后一关的大门。
经过一番厮杀以后,那些才智过人有极其幸运的人则会进入最后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一般来说参与殿试的人最起码也能是一个进士,当官不是问题,如果表现突出,还能高中状元名垂青史,可见在古代想要考取功名有多么难,甚至要比现在的高考要难得多。
这几个级别的考试当中殿试最难,如果说之前的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文章撰写能力,殿试则更突出于考察学子们的主观表现,一般来说会由内阁拟定好考核题目,然后交给皇帝审阅,或者是皇帝出面亲自确定题目,殿试一般采取策问方式,询问考生们对于国家大事的见解,从中录取三甲,而一甲的第一名则是万众瞩目的状元,也是万千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誉。
十年寒窗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实现人生飞跃,对于那些能够参与殿试的学子来说,往往会精心准备,务必给皇帝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从而取得好名次,不过万事无绝对,因为是由皇帝亲自考核,其中掺杂了许多个人情感,因为种种原因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历史上就曾有一位考生因为没有回答出皇帝的问题,反而被钦点为状元。
先来说说这位出题的皇帝,他就是清朝有名的帝王乾隆,古人对于乾隆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乾隆统治前期疆域辽阔,经济迅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这并非他一人的功劳,还有康熙雍正等人的努力,在他们共同的治理下,达到了封建王朝最后一个顶峰,不过乾隆中后期,懈怠朝政,肆意玩乐,几次下江南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此外推行海禁政策,大兴文字狱,限制人们思想,从整个历史发展阶段来看,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与外界之间的交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间接导致中国上百年的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程。
乾隆一生酷爱作诗,虽然水平不怎么样,但是数量多达40000多首,历代帝王无出其右,有爱好无可厚非,不过当一种爱好演变成一种炫耀时就会出现问题,知道乾隆酷爱文学古玩,许多臣子为了讨好他,送来许多珍贵宝物,一时间官员收受礼品之风盛行,对此乾隆放任不管,导致和珅这样的巨贪出现。
乾隆作诗可不仅仅是自娱自乐,经常找大臣对吟,这可难坏了那些臣子,如果回答不上了则会显得自己平庸无能,如果作的比乾隆还好,岂不是驳了皇帝的脸面,因此一听到乾隆卖弄文采,大臣们都避之不及。
乾隆对此毫不在意,甚至将自己的爱好搬到了选拔人才中去,参与殿试的学子们,都要接受乾隆出的对联,这次乾隆给出了一个绝世佳对,“烟锁池塘柳”,乍一看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实际上却饱含深意,而且这几个字包含了五行元素,一般人还真侍汪游不好作答,据说大文豪纪晓岚穷尽一生才想出了下联。
对于那些初出茅庐的学子来说,可谓十分困难,底下一片寂静,一个个眉头紧锁无以作答,半天之后一个人站了起来,说道皇帝所出上联乃千古绝对,以自己的本事根本回答不上来,说罢转身就要离去。
乾隆却让人拦住了他,说自己的这幅对联本来就死对,看在考生敢于放弃,认为此人贵有自知之明,竟然就把他点成了状元。
后来有人说,这个考生似乎也是想引起皇帝的注意,才出此下策,只能说这次他成功了,充分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加上一番马屁功夫,这才博得了乾隆欢心,如愿高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