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集合体形态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矿物是以集合体形式产出的。集合体的形态特征取决于其矿物晶体的形态及集合方式。根据集合体中矿物单体颗粒可分辨情况分为:①肉眼或放大镜下可分辨个体的显晶质集合体;②普通显微镜下能辨认颗粒界线的隐晶质集合体;③显微镜下也不能辨识的胶态集合体。
1.显晶质集合体
显晶质集合体通常根据矿物单体的结晶习性来加以描述。组成集合体的矿物单体呈一向延伸类型者,根据单体的粗细可分为毛发状、针状、棒状、柱状集合体等。矿物单体呈二向延展类型者,依单体的大小、厚薄可分为鳞片状、片状、板状集合体等。矿物单体呈三向等长类型者则组成粒状集合体,按其颗粒大小的不同,一般又可分为细粒集合体(粒径 <1mm)、中粒集合体(粒径1~5mm)和粗粒集合体(粒径>5mm)。
此外,还有一些形态特殊的显晶质集合体,常见的有:
◎放射状集合体:呈长柱状、针状或片状的矿物单晶体,围绕某些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而成的集合体,如放射柱状集合体(图2-25)。
◎纤维状集合体:由一系列呈细长针状或纤维状的矿物单晶体,相互平行而密集排列所组成的集合体,如石棉(图2-26)或纤维石膏等。
图2-25 红柱石的放射柱状集合体
图2-26 青石棉的纤维状集合体
◎树枝状集合体:某些矿物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棱角处结晶生长速度快,从而不断分叉连接形成树枝状集合体,如自然金、自然银等。这种集合体多见于岩石裂隙缝壁上,状如植物化石,亦有“假化石”之称,如树枝状铁锰矿等。
◎晶簇:以岩石的洞壁或裂隙壁作为一个共同基底,而自由向上发育生长成完好晶形的单晶体群所组成的集合体,如辉锑矿晶簇(图2-27)、方解石晶簇等。
2.隐晶质和胶态集合体
◎分泌体:在球状或不规则的岩石空洞中,由胶体或晶质物质自洞壁逐层地向中心沉淀(充填)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层与层之间由于在颜色或物质成分上的差异,常具有同心层状构造或不同颜色色环,如环带状玛瑙(图2-28)。分泌作用不完全者中心常留有空腔,有时沿空腔壁还可见有晶簇。分泌体外形常呈卵形,平均直径大于1cm者称为晶腺,如玛瑙晶腺;平均直径小于1cm者,则称为杏仁体,如充填火山熔岩气孔中的次生矿物,常见的有方解石、沸石、蛋白石等矿物所构成的呈杏仁状的矿物集合体(图2-29)。
图2-27 辉锑矿晶簇
图2-28 玛瑙的分泌体
◎结核:常由隐晶质或胶凝物质围绕某种其他物质颗粒(如砂粒、生物或岩石碎片等)为核心,自内向外逐渐生长而形成的球状、凸镜状、瘤状或不规则状的矿物集合体,直径一般在1cm以上。内部常具同心层状、放射纤维状等构造,如黄铁矿、磷铁矿等的结核(图2-30)。结核形状多样,大小不一,如同鱼子大小的圆球群所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鲕状集合体(图2-31),如鲕状赤铁矿;若是像豌豆大小者则称为豆状集合体(图2-32),如豆石(豆状的文石)。
图2-29 充填在火山岩气孔中的方解石和沸石的杏仁体
图2-30 磷铁矿结核
图2-31 鲕状赤铁矿集合体
图2-32 豆石的豆状集合体
◎钟乳状集合体:由同一基底向外逐层生长而形成的、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等形状的矿物集合体。通常是由胶体凝聚或真溶液蒸发逐层沉积而成。内部常具同心层状构造、放射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等,有时中心也可以是空心的,空壁上见有晶粒构造。钟乳状集合体(图2-33)多存在于洞穴或岩石裂隙之中,附着于溶洞顶壁下垂者谓之“石钟乳”;由洞底板竖直向上生长称之为“石笋”;由石钟乳与石笋相连者则称为“石柱”。
根据集合体的外表形态特征,还常用形象物体类比的方法来加以描述,外形呈许多相互连接的半球,状如珠串葡萄者,称为葡萄状集合体,葡萄石即因其常呈绿色葡萄状集合体(图2-34)产出而得名;外形上如肾状者,则称为肾状集合体,如肾状赤铁矿(图2-35)。
此外,矿物集合体还有一些不很常见、但对某些矿物是比较特征的形态,例如毒砂、沸石的束禾状集合体(图2-36);白铁矿的鸡冠状集合体;块状集合体,如高岭石等;肉冻状(水胶凝体矿物常具有的特征),如蛋白石等;皮壳状、薄膜状(覆盖于其他矿物或岩石表面的集合体),如孔雀石等。
某些集合体的形态与其生成时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具有成因特征。例如鲕状集合体,是在近岸的湖、海的浅水中,且常伴有扰动的高能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因此研究集合体的形态,除了可作为矿物鉴定的依据,同时还具有标型性,可作为矿物成因的标志。
图2-33 钟乳状针铁矿集合体
图2-34 葡萄石的葡萄状集合体
图2-35 肾状赤铁矿集合体
图2-36 辉沸石的束禾状集合体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