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语言趣事

如:唐朝有个诗人名叫贾岛,有一年他到长安赶考。一次,他外出归来,在返回客店的途中,闲着无事,就在驴背上吟诵起不久前写的两句诗。他觉得其中一句“僧推月下门”的“推”字还不怎... 如:唐朝有个诗人名叫贾岛,有一年他到长安赶考。

  一次,他外出归来,在返回客店的途中,闲着无事,就在驴背上吟诵起不久前写的两句诗。

他觉得其中一句“僧推月下门”的“推”字还不怎么贴切,想用一个“敲”字来代替,但考虑了很久,仍然决定不下。于是,他反复吟诵着,一会儿做推门的手势,一会儿做敲门的动作,两只手不住的一上一下,一伸一缩。街上的行人看了大为惊奇,有的甚至当他得了神经病。

  忽然迎面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原来是长安府尹韩愈出巡。路上的行人见府尹来了,都急忙向两边回避。只有贾岛仍然骑着毛驴走在路中央出神地做着推敲的姿势,结果被鸣锣开道的差役们一把揪下驴背,提到府尹大人的轿子跟前问罪。

  韩愈责问:“你叫什么名字?哪儿人?干哪一行的?”

  贾岛说:“我叫贾岛,来京城赶考。”

  韩愈问道:“锣敲得这么响,你怎么没听到?干嘛不回避?”

  贾岛回答说:“我只顾在驴背上吟诗,什么也没听到,因此冒犯了大人,请大人恕罪!”

  韩愈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听说贾岛因作诗入迷,才冲撞了自己,情有可原。当即转怒为喜,用温和的语气问道:“你做了首什么诗,快念出来听听。”

  于是,贾岛把这首五言律诗一字一句地念了一遍,末了,还问韩愈:究竟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韩愈非常赞赏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并建议把“推”字改为“敲”字。

贾岛请问他有什么根据。

  韩愈说:“从意境的角度看,山中夜晚,寺门紧闭,题目又写‘幽居’;在那月光皎洁、夜深人静的环境中,忽然听到几下‘梆梆’的敲门声,以动衬静,就更显出寺院的深幽沉寂。而用‘推’字就显不出这许多好处来。”

  贾岛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意见,决定用“敲”字。后来常用的“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展开
 我来答
rzj911
2012-02-06 · TA获得超过1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4万
展开全部
苏东坡豪爽风趣,才名盖世,一生中流传了许多轶闻趣事。他与山东也有过一段缘分,五十岁时,曾经在山东做了五天官,时间虽短,却也留下了几桩佳话。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由黄州调至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军州事;十月十五日到任,二十日又接到进京任礼部员外郎的任命,十一月初便离登州晋京。
  登州沿海一带地瘠民贫,商贾不至,灶户以煮盐为生,百姓赖灶户食盐。但照当时的榷盐政策,灶户所产之盐只能卖给官家,百姓只能向官家买盐,而官家收进盐价很低,卖出盐价又太高,结果是灶户纷纷破产逃亡,百姓吃不起盐。苏东坡了解到这种状况,当即向朝廷上了《乞罢登州榷盐状》,对当时推行的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样下去,不但百姓受害无穷,官家也将无一毫之利。建议罢登莱榷盐,依旧令灶户卖与百姓,官收其税。苏东坡此状竟得到朝廷批准,登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州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罢榷盐的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至晚清。
  苏东坡在任上还向朝廷上了《登州召还议水军状》,分析了登州在国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百余年来的防卫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陈述了自己关于加强登州武备的建议。
  卸任晋京之前,苏东坡偷得几日闲,登山观海,吟诵抒怀,留下了一些诗文,其中《登州海市》诗可谓历代蓬莱诗文的领唱。“海市蜃楼”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蓬莱一带海面经常出现,但出现时间一般在春夏、夏秋之交,雨过天晴,海面风平浪静,有薄雾的时候。苏东坡自然十分想看看这奇异景象;而十月底,正是“岁寒水冷天地闭”之时,是不可能出现海市蜃楼的。但苏东坡却豪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登州海市》。他在序中说:“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难道海神真的特别照顾这位大诗人而显灵了吗?当然不可能,东坡可能是驰聘诗人的想象而已。——这一点,从诗中亦可看出。全诗二十四句,仅有一句正面实写海市,即“重楼翠阜出霜晓”。如此难得的天下奇观,仅用“重楼翠阜”四字轻轻带过,岂不太惜笔墨?但正说明作者避实就虚,意在借物抒怀。《登州海市》诗刻石现存于蓬莱阁卧碑亭,楷书,据考证确系苏东坡手迹。
  

附:登州海市并叙

  〔宋〕苏轼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
  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
  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
  敢以耳目烦神功。
  岁寒水冷天地闭,
  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
  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
  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
  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
  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
  岂知造物哀龙钟。
  伸眉一笑岂易得,
  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
  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
  相与变灭随东风。
沧桑无尽美
2012-02-06 · TA获得超过6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 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 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02-06
展开全部
【推荐】】:

一年盛夏,纪晓岚和几位同僚一起,在书馆里校阅书稿。   纪晓岚是个近视眼,因为身体肥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于是就脱掉了上衣,赤着上身,把辫子也盘到了头顶上。   不巧,这时,乾隆皇帝慢慢走进馆来。当纪晓岚发觉时,已经来不及穿衣服了,于是他赶紧把脖子一缩,钻到了书桌底下。其实,乾隆早就看见纪晓岚的动作了,但他装作不知,就在馆里故意与其他官员闲聊,迟迟没有离去的意思。纪晓岚在桌子下面大汗淋漓,实在是熬不住 了,就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没?”他的话音刚落,抬头一看,乾隆皇帝就坐在他面前。许多人觉得好笑,但乾隆不觉得好笑。   乾隆大怒道:“纪晓岚,你好无礼。为何叫朕老头子,如果你解释得当,朕就放过你。”所有官员都为纪晓岚捏了把汗。   他从容的回答道:“皇上万寿无疆,难道不叫‘老’吗?您至高无上,难道不叫‘头’吗?天地是皇上的父母,难道不是‘子’吗?连起来不就是‘老头子’吗?”   乾隆听了,立即转怒为喜,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奖赏了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歌恨想02
2012-02-06 · TA获得超过9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9.2万
展开全部
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难难纪晓岚,于是就问道:“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
  纪晓岚回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
  乾隆立刻就说道:“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就去死!”
  “这……臣领旨!”仓促之间,纪晓岚不知皇上的用意,只得应道。
  “那你打算怎么去死?”
  “跳河。”
  “好,你去吧!”
  顿时,群臣无不惊讶万分,谁也没想到突然会发生出这样的变故,一时间都为纪晓岚担心。可是,机智过人的纪晓岚在外面转了一圈,不一会儿又回来了。
  乾隆忙问:“你怎么没死?”
  纪晓岚回答说:“臣到了河边,正要往下跳的时候,谁知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还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晓岚,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想当年,楚怀王是昏君,不辩忠奸,我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圣明,你要是真死了,后人岂不会说皇上诛杀忠良吗?你应该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你再来死也不迟啊!’臣想,屈大夫说的也有道理,特回来禀报皇上,请皇上定夺。”
  乾隆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说:“好一个巧舌如簧的纪晓岚,朕算服了你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