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兆基,他是怎样捞到人生第一桶金的?
在中日战争期间,父亲因长驻广州湾生意,于是将顺德的“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都交予当时只有15岁的李兆基掌管。1948年,已经做了4年掌柜,能独当一面,便带着1000元只身去到香港,最终发展出大型的商业王国。炒外汇,赚进第一桶金
18岁从家乡顺德带着父亲给的人民币1000元来到香港。当时正值解放战争之际,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靠外汇兑换、买卖黄金,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开始做起了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因为做生意,扩大了人脉。1958年擅长外汇买卖的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以及另外5名股东合资组成“永业企业公司”。至1963年,与郭得胜、冯景禧3人创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然而,尽管钞票源源不断地赚进,李兆基的心里仍不踏实,广州的经历令他终身难忘,他决心另择生意行当。从过去的经验里,他这次选择了一个可靠的行当——从事地产业。一九五八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一九七三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李兆基趁机将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涨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捞了一把。
也是运数使然,就在李兆基大捞一把之后,香港股市随世界经济衰退而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时手里握着巨额现金,他看准机会,大肆压价购进土地和旧楼。
一九七五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也在此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股本1.5亿港元,地盘20个。恒基兆业成立之初,仅有股本一点五亿元,楼盘二十个。但几年之后,它的地盘激增至逾百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绝非易事。
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李兆基以工业化方式经营地产业。他将土地视为原料,楼宇为制成品。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宇制造工厂”的名声。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一举集资十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时的低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