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什么上层清液中存在放射性

 我来答
吾谁忧软闪朋1N
2020-05-22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843万
展开全部
1.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却比理论值略低。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2)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也有一定放射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2)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因是s型细菌dna与r型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3-07-19 广告
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噬菌体浸染细菌之后细菌会自己解离,经过离心会分为上层包括核物质在内的细胞液与下层大量的细胞器吧。噬菌体附着细菌后会将自身DNA注入细菌,那么除了核之外,线粒体中的DNA也会受到噬菌体DNA的插嵌,所以导致了上下两层均有放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宇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隽傅香令子
游戏玩家

2019-02-02 · 非著名电竞玩家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952万
展开全部
(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培养液中培养的生物是大肠杆菌.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3)图中上清液中蛋白质外壳的放射性高.
(4)在理论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则沉淀物细菌中的放射性应该为0.
(5)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细胞中,要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需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2P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则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细菌)中.
(6)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