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墨家是怎么回事?

 我来答
月亮85795
2012-02-08 · TA获得超过155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万
展开全部
  1.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是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翟,鲁国人,有的说是宋国人。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2. 墨家的主要思想
  墨家在政治上的主张主要是墨子的“兼爱 非攻”,这直接决定了墨家在军事上的“只守不攻”原则,也正因为墨家不把自己那些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优秀机械用来进攻打仗,才使统治者们不重视墨家(也无法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墨家后来的衰落。
  庶民思想和时代背景
  族土地所有制终于代替了宗子世袭、不得买卖宗族、土地所有制的时代;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铁的使用也普遍起来;大工商业暴兴,孔子的弟子子贡亦官亦商,富甲天下,此外,还有不少“在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遭受着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墨子反对“周制”和宣传“兴利除害”等等,都是庶民思想的要和反映.一时期,处于“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然”的春秋战国之交,历史剧变的时代。周朝政治制度完全崩溃:政治上,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田氏代齐,各国家(此处“国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行政、官僚制度代替了世卿掌权制度,由此产生了“士”这一阶层;经济上,封建领主经济转变成为封建地主经济,个人私有可以买卖的家族土地所有制终于代替了宗子世袭、不得买卖宗族、土地所有制的时代;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铁的使用也普遍起来;大工商业暴兴,孔子的弟子子贡亦官亦商,富甲天下,此外,还有不少“在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遭受着压迫,过着艰苦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墨子反对“周制”和宣传“兴利除害”等等,都是庶民思想的要和反映.

  二 墨家的科学研究成果
  1.光学
  A.小孔成像 -----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经上》: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经说下》:景:光之入(煦)照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
  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古代人民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认识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约二千四五百年前战国时期的墨翟和他的弟子,通过实验证明了光这一性质,并在中国和世界上第一次对光的直线传播作了科学解释。
  实验的情况是: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照射下,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对此,《墨经》解释道:“光之煦(照)人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意思是说光穿过小孔如同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面来的光,成影在下边,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来的光,成影在上边,于是便形成了倒立的影。这段话科学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阐述了小孔成象的现象。墨家所做的这个实验,是中国和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象的实验。和墨翟差不多同时代的希腊帕拉图学派,虽然也认识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但他们提出的光学理论比《墨经》晚,水平也没有超过《墨经》。

  B物和影的关系
  墨家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第一次解释了物和影的关系。《墨经》中说:“景(影)不徙,说在改为”,“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其意是在某一特定的瞬间,运动物体的影子是不动的,运动物体的影子看起来在移动,是旧影不断消失,新影不断产生的结果。比如:飞翔的鸟儿,它的影子仿佛也在飞动着,实际上并不然。墨家指出飞鸟遮住了直线前进的光线,形成了影子。一瞬间后,飞鸟移动了位置,原来光线照不到的地方,现在照到了,旧影就消失了,而在新的地方,出现了新的影子。这就是说,鸟在飞翔中,它的影子并不跟着移动,而是新旧投影不断更新。
  墨家在研究了两个光源同时照射一个物体和成影现象以后指出:一个物体有两种投影,是由于它受到两个光源照射的缘故;如果只有一个光源照射一个物体,则只会产生一个投影。这些论述与现代光学中的“本影”,“半影”描述非常吻合。
  在二千多年前,能这样深入细致的研究光的性质,解释影的动和不动的关系,是非常不容易的。

  C. 镜成像的理论
  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青铜镜,到了战国时期,无论在青铜镜的制造和使用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墨子和他的弟子对镜子成像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的理论。
  在分析镜面成像的时候,墨家把物体看做无数物点组成的,所成的像由无数“糗”(音:qiu)组成。“糗”字本义是炒米粉,在这里取它极细小的含意,描述物体成像的像点。
  墨家知道光在透镜或凹面镜之前会聚焦。《墨经》上说:“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瘴内也。”景就 是影,指物体的影像;内就是纳,也就是聚集在一点的意思。《墨经》里常称焦点为“正”或“内”,所 以我们知道墨家已研究出光线聚集原理。
  墨子家对凸面镜生虚像的原理也很了解。《墨经》记载:“景之臭无数,而必过正,故同处其体俱然。”意思是说:物体影子由物体距离镜子距离的远近来确定,任何一处都可成影,所以说影无数,但这些影子都必然通过焦点,即过“正”。在我们知道的所有能成像的物体中,太阳是最远的,所以它成像在焦点上。而物体离镜面愈近,成像的位置愈远;如果物体和太阳一样远,则影像也在焦点上,所以说,“同处,其体俱然”。
  墨家已经知道凹面镜成倒实像的现象,《墨经》说:“临镜而立,景到。”意指物体经过凹面镜的反射,所成的影像是倒的,“到”就是倒的意思。书中对这种现象给出了解释:“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
  从《墨经》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墨家对光的性质以及凹凸面镜成像现象相当了解。不难推测在墨家所处的时代,我国已经出现了凹面镜及凸面镜。而且墨子及其弟子一定做了很多次实验,并针对这些实验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得出这些结论。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经史著作中,《墨经》是唯一一本对我国古代几何光学发展进行系统性论述的典籍。

  2.力学
  力的定义
  《经上》说:“力,形之所以奋也。”
  《经说上》解释:“力:重之谓也。下举重,奋也。”
  论物与力
  何为形?墨子认为天地万物始于有,有就是有行。这个概念的外延大至天地,小至质点,而有形者皆为之物。可见,“形”是总摄一切的客观存在的物质。
  何为奋?其含义是“动”,是“震动之状”。认为物上午本质属性是广延,广延的本性有三种,一是可分性,二是能动性,三是形成性。由《经上》可知,物质的分合集散而成为各种各样的物体。由此看来,宇宙间没有无运动的物质。
  物何由而动?墨子认为物质之所以运动,无不由力而生,力是原因,形动是结果。“力,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使得物质运动不已的是力。如果给这一范畴赋予新意义,相当于“能量”,而形则相当于“质量”。
  ——《墨经》中关于力的定义是从人的体力概念引伸出来的。书中定义,“力,刑之所以奋也。”这里“刑”就是“形”,指人的身体。“奋”的原意是鸟张开翅膀从田野飞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力是使人的运动发生转移和变化的原因。

  机械运动
  力学是现代物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机械运动的科学。《墨经》中记述了丰富的力学知识。《墨经》中提出了关于机械运动的正确定义:“动,域徙也”。意思是说,机械运动的本质是物体位置的移动。这与现代机械运动的定义完全一致。在墨经中进一步阐述了平动、转动和滚动等几种不同的机械运动形式。《墨经》中对这些运动形式的定义是非常科学的,例如在书中将平动定义为“俱止、动”,意思是说一个物体的所有部分要静止就全部静止,要动就全部都动。

  浮力原理
  《墨经》中写道:“刑(形)之大,其沉浅也,说在衡。”就是说,形体大的物体,在水中沉下的部分浅,是因为物体重量被水的浮力平衡的缘故。这些认识说明墨家不仅定性的认识到浮力同重力的平衡关系,而且有定量的概念。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认识到了浮力原理,并开始在生产中加以应用。
  杠杆平衡原理
  《墨经》中讨论了杠杆平衡问题。在《墨经》中将砝码叫做“权”,将悬挂的重物叫做“重”。支点的一边叫做“标”(力臂),另一边叫做“本”(重臂)。如果两边平衡,杠杆必然是水平的。在平衡状态下,加重其中一边,必将使这边下垂。这时要想使两边恢复平衡,应当移动支点,使“本”缩短,“标”加长。而在“本”短“标”长的情况下,假若再在两边增加相等的重量,那么“标”这一端必定下垂。
  《墨经》不仅清楚的叙述了种种杠杆实验的结果,更难能可贵的是对这些实验做了正确的解释。例如,它解释上面讲的“标”一端下垂的实验现象,认为是由于力臂和砝码的联合作用大于重臂和重物的联合作用的缘故。这个解释不仅考虑到力或重的多少,而且还考虑了距离和平衡的关系,虽然没有得出明确的定量关系,但是实际上提出了力学中“力矩”的概念。所以可以说,墨家已经发现了杠杆平衡原理。

  3.几何学
  《墨经》在数学方面,提出了一些几何学的定义,这表示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理论几何学的萌芽。例如:
  “平,同高也。”说的是平的定义,指出高低相同就是平。
  “直,相参也。这里参就是三。三点共一线就是直,这是直线的定义。
  “同长,以正相尽也。”是说两个形体相比较,恰好相尽就是长度相同。
  “中,同长也。”说的是形体的对承重心的定义。
  “圆,一中同长也。”这是《墨经》中对圆的定义。这与近代数学中圆的定义“对中心一点等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完全一致的。
  此外,《墨经》中还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书中写道:“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端,是无间也。”“端”字原意是植物初出土的芽尖,整个植株由它长成。这里借用来描写几何学上的没有厚度也没有间隙、无法间断的“点”,这种思想虽然在现在看来还不是完全准确,但在当时的文明程度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墨经》它包含的墨家的一些数学思想,主要是若干形式逻辑原则和给数学概念下定义的思想.墨家讲究“正名”,重视概念,对一些数学概念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如右表所示:

  墨家的数学基本概念定义和逻辑思想在先秦曾一度大放异彩.可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思想没有与中国古代数学真正结合起来.直到清代,才又有人重新研究.尽管如此,《墨经》中的数学思想的产生,表明我国在2 500年前就已较严密地研究几何,比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问世还早100多年.

  4.宇宙论与时空论
  (1)宇宙间万物的起因
  《经上》说:“故,所得而后成也。”
  《经说上》解释:“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也。”
  《经》中,“故”有一种力量,足以使得别一现象出现。可见,“故”就是一事一物之所以生,所以成,就是客观事物生成的原因。表明原因引起结果,结果显出原因。所以“故”这一范畴,反映事物见因果的必然联系。
  《经说上》中,指出世界上一事一物的出现,必有一事或数事为其先决条件。“小故”是形成事物的必要条件,是“大故”的一部分。大故是形成事物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2) 论宇宙为整体
  《经上》说:“体,分于兼也。”
  《经说上》解释:“体:若二分之一,尺之端也。“
  《经上》中“兼”即整体,总体,全体。体即个别,个体,部分的意思。因此,“个体是从全体中分出来的”这说明宇宙是统一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都从整体分出。
  《经说上》中“尺”是线的意思,端是点的意思。用举例来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表现为“兼”和“体”两个范畴关系的存在。

  《经上》说:“久,弥异时也。”
  《经说上》解释:“久:合古、今、旦、暮。”
  《经上》说:“宇,弥异所也”
  《经说上》解释:“宇:蒙东、西、南 、北。”
  《经上》中“久”是永恒,是长远。“弥”是 合,是周遍,兼全体而无遗。“宇”是寓。“所”是方所、处所。
  宇宙二字的含义就是时间和空间。不过墨家对其有特用的哲学术语—久宇。
  墨子用矛盾的统一论来阐述其时空观,对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做了辨证的看待,而且阐明了物体的运动必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内。墨子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是外延最大的概念,包含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其内涵指实际存在的东西.宇宙有的地方被物质充盈,有的地方不被物质充盈,宇宙是有与无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墨子通过(物体)运动研究时间、空间,并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从而阐明了时空"有穷无穷"等思想。墨子的宇宙图象是空间、时间、物质、运动有穷又无穷,在无穷的宇宙中充满了无限的物质,物质运动不止。

  三.后记———墨家的衰落
  墨家在历史上之短暂存在过一段时间(墨子在世时)
  墨家的消散并非墨家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墨家在战国已经分裂,除所说的墨离为三的相广氏,相夫氏,邓陵氏三家外,还有以黄老道补统墨学思想的宋研,尹文一家,以墨家逻辑学自立一家的名家惠施,还有许行的农家,都出于墨学,战国末期墨家中心转入秦国,但并非主张秦国去灭六国,而是让秦皇用墨家思想治国,为秦国守城,在秦国当时的兵法中与<<墨子>>中所记载的守城兵法是一样的,墨子怕兵法被侵略者利用,所以墨子只写守的兵法,不写攻的兵法,墨家的消散是因为<<韩非子>>所说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秦国利用墨家的学说让国家纯朴,节省资源用于军事,又利用墨家弟子守城,统一后因当时大多游侠出于墨家,而且墨家是为受侵略国守城的军事团体,统治者根本不容墨家的存在,所以秦统一后墨家便压逼墨家,因为墨家的反战思想使墨家在秦迅速衰落,秦统一是根扰<<韩非子>>的中思想富国强兵,韩非被李斯陷害,在狱中写出<<韩非子>>,最终李斯逼韩非服毒自杀,秦皇最终很后悔,但便用了<<韩非子>>中的霸道思想加速兼并战争,统一后便实行焚书坑儒的愚民政策,到汉初,汉统治者不让墨家墨兴,在<<史记>>中没为与墨子和墨家有关的人立传,如墨家的弟子,"止楚攻宋"一事被墨子感染的墨子好友鲁班,初学黄老道后转墨学的宋研,尹文,学于墨学的农家许行,受墨学影响出身贵族却反对贵族剥削的隐士陈仲,都不立转,只有晏婴有立转,墨子也只是"宋大夫,或与孔子同时,或之后..."这二十多字概括.司马迁可能想为墨家学者立传,但因为资料大多来自于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汉朝压逼墨家所以司立迁无法找到墨家的资料.
  墨家其实也并非完全消散,只是失去了官方学说的地位,但隐于民间,墨者大既有三种分枝,一类是传统墨学学者,在<<盐铁论>>中就是民间的墨家学者与儒家学者联合起来在一次辩论大会中批判西汉中叶的黑暗统治.当中儒者居多数.一类是游侠,游侠其实大多都出于墨家,因为统治者压逼墨家以组织形式分离成游离形式,就是游侠,在<<史记>>中司马迁为游侠立传,实质暗示了墨侠的去向,还有一支就是后来与黄道道融合的墨家弟子,淮南王刘安曾广招贤士,当中有许多就是出自墨家,当中在<<盐铁论>>有所记载,后来刘安以黄老道思想为主,结合各家思想写成<<淮南子>>,还有<<淮方万毕术>>,但<<万毕>>今只存残卷,但当中许多就是与<<墨经>>中所记载的科学技术.淮南王谋反失败,许多门客都遭到牵连受到诛杀.但那时起其中一支墨家弟子已经与黄老道,方仙道,民间儒者融合,形成后来黄巾起义的太平道.经典<<太平经>>延续了以天为最高主宰,当中许多思想就是出于<<墨子>>,黄巾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殓,黄天当立",实质是以墨家的天志挑战官方儒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思想.到晋翰葛洪先生在<<抱朴子>>中所说道教变化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道教神仙故事中有墨子成仙的记载,可见早期道教有一支来源于墨家,墨家思想也融入了道教,到后来的<<赤松子中诫经>>,<<太上感应篇>>这类劝善书其实都是<<墨子>>的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的思想,<<墨子>>一书也收录在<<道藏>>中,道教中强调人要行善积累功德这一思想其实来源于墨家,章太炎先生说"道教教义,本诸墨氏,源于流长",墨家思想虽在官方学说沉积两诘年,其实融入了道教中,另外就是成为了游侠的主导思想,宋朝野史中记载南侠展照自小爱读<<墨子>>,可见<<墨子>>在民间一直流传着.
  结语
  墨家的科学技术和它的思想的及其博大精深,现在看来都不禁为其伟大而惊叹,在那么遥远的时代的如此非凡的思想和成就,但其科技和思想的突然断流也不禁让我感到无比的遗憾和疑惑。我们有必要去学习古人的思想,不是为了获得问题的答案,而是为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墨经》
  《墨经中的物理》
  《经上》《经说上》《经说下》
  《墨言物忌》
  《墨家与科技教育》
  《史记》
  墨子 生平 [和讯博客]
碧野蓝空
2012-02-08 · TA获得超过7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6.7万
展开全部
墨子虽然也是和孔子一样的思想家,但他创办的墨家却和儒家,道家等不一样,儒家,道家都是一群人在研究治国,生存的思想,是一群思想家,而墨家则以一个完整、严谨的组织,其首领叫巨子,墨家的人从小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要进入墨家也要经过严格的考验,墨家的人都是出色的发明家,科学家等等,他们精通很多领域的东西,而且墨家有很多人在多个国家任官职,当墨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救助,可见墨家的实力是非常大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hxbdzh
2012-02-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中国最早的黑帮,但不是做坏事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