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的由来 5

 我来答
百度网友fe14ceb
2019-01-16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猜灯谜的由来:

古代,每年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

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

宋。

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

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春

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

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

得到启发。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

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

是“隐语”。《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唐宋时代,“文

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

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

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有关灯谜的民间故事:

相传,很早的时候,有个姓胡的财主,人称“笑面虎”。这笑面虎嫌贫爱富,平日鱼肉乡里。村里

有位叫王少的穷秀才,决定要逗逗这个笑面虎。有一年,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

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王少打出一顶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

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

看,笑面虎也忙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看,只气得哇哇乱叫:“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喊着,就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

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咋写的?”

“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

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气得干瞪眼,转身狼狈地溜走了。周围的人见

了,只乐得哈哈大笑。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

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孙芳钟离运珧
2019-04-06 · TA获得超过368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054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202万
展开全部
由来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
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
《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
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的婷九九
2021-03-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9
展开全部
由来
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春秋战国时代,宫廷和墨客中出现了“隐语”、“文义谜语”等文字游戏,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灯谜。那时一些游说之士出于利害考虑,在劝说君王时往往不把本意说出,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得到启发。
这种“隐藏”的话语,当时叫做“庚词”(庚是隐藏之意),也叫“隐语”。秦汉以后,这种风气更加盛行,西汉曹娥碑后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射“绝妙好辞”,即是“隐语”。
《文心雕龙·谐隐》指出,“自魏代以来……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唐宋时代,“文义谜语”日渐发展,制谜和猜谜的人多起来。”至南宋时,每逢元宵佳节,文人墨客把谜语写在纱灯之上,供人们猜测助兴。
灯谜至此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灯谜了。至明清时代,春节前后各城镇皆张灯悬谜,盛况空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淡忘_209
2012-02-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万
展开全部
一时欢乐一时愁,想起千般不对头。

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忧来自解愁。

这首诗就是一个谜语,它的谜底正是"猜谜"。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么,猜谜咋又变成灯谜了呢?这里还有个故事呢!

据传,很早的时候,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象老鼠给猎捋胡子──拚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象饿狗啃骨头──恨不得嚼出油来。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来客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大门。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间心生一计,决定要斗斗这个笑面虎。

转眼间,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各家各户街头房前都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打出一顶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景,忙也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后的帐房先生念给他听。帐房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哇哇乱忠: "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喊着,就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咋写的?"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这不是骂我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气得干瞪眼,没啥说,转身狼狈地溜起了。周围的人见了,只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后来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到现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ndyShao1986
2021-02-27 · TA获得超过30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104
展开全部
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谜语来源于汉族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廋辞”。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代,猜谜盛行。在宋代出现了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汉族民间十分流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