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吗?
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却为何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他写《岳阳楼记》,完全是因为庆历六年的时候,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即将落成,滕子京请范仲淹作记,特意附上了名家所绘的《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于是根据这幅画运用虚写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记》一文。
说起江南之美,大多数人都会想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给我们描绘的这般场景,范仲淹出身于贫困家庭,他在2岁时父亲便已去世,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之后母亲为了他们兄弟三人,迫不得已改嫁朱家,而范仲淹也自然随了朱家的姓。到了范仲淹成年以后,母亲将他的身世告诉了他。在他中了进士以后,他便上书皇帝请求改回原来的姓氏,姓氏改回后,他给自己取名为仲淹。
这篇记,仅仅是记述一座建筑的风物而已吗?显然不是,而是寄托了诸多情感、暗喻在文中。在邓州漫长的日日夜夜,他认真思索了自己的从政经历,特别是认真梳理了改革的前前后后,失望、怀疑、矛盾、悲愤……各种情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他的心此起彼伏、汹涌澎湃,迫切需要一种寄托和宣泄。接到好友的来信后,他惊喜于自己无意中获得了一个释放心中悲郁与诉求的契机,这篇文章可任由他发挥,八百里洞庭湖可任由他遨游,还不会授人以柄。于是,借“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诉说推行新政的道路布满荆棘和坎坷;借“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抒发对小人得志、忠良见弃的悲愤。而那句千古绝唱更是他对于新政失败的感慨和担忧!
范仲淹自小就居住在太湖之滨,他对太湖之景,太湖之水,有着深刻的观察,而同为长江水系的太湖与岳阳楼外的洞庭湖相辉相应,有着共同之处,所以范仲淹挥笔写岳阳楼外洞庭湖之美时,就是借鉴了太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