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了半壁江山的曾国藩,为啥不愿意做赵匡胤?

 我来答
波平惠0fs
2020-1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欢迎进入大古的历史奇妙屋。

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中国农民运动的高潮,伴随着太平天国产生的还有曾国藩的湘军。

曾国藩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清王朝最具实力的军事力量。

而此时清政府的八旗军战斗力早已薄弱不堪,曾国藩成为晚清的支柱。



曾国藩身为朝廷重臣,又手握兵权,政客门生满布天下,控制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

天京陷落之后,李秀成被俘,曾国藩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此时的他就像三国的曹操、北宋的赵匡胤。赵匡胤在适当的时机黄袍加身,成为一代帝王,留名青史。

与赵匡胤情况极为相似的曾国藩为何没有造反呢?



如果他以自己实力强大的湘军为主力,联合李秀成的太平军,抗击清军,成功的机会不谓不大,为何曾国藩会放弃如此好的契机?

一方面,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胡林翼、左宗棠已经开始劝进;

另一方面,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军以后,清朝统治者违背了自己“克复金陵者王”的诺言,使得曾国荃、彭玉麟、左宗棠、鲍超等劝进分子再一次拥戴曾国藩出面,反抗清廷。

随后,名满天下的学者王闿运也力劝曾国藩造反。面对这么多人的提议,曾国藩依然拒绝。这其中也有他自己的思量。



首先,从曾国藩自身而言,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君卫道的观念根深蒂固,造反的可能性不大。

而且,曾国藩熟读史书,也深知造反会给中国带来极大灾难。

晚清时期的中国,列强环绕,已经不起一点内乱了,过大的动乱只会带来亡国的危险。

而且当时洋务事业蓬勃发展,曾国藩还对实业救国抱着一丝希望,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中国的建设之中。



另外,曾国藩不想做赵匡胤可能还与曾国荃有关,他也不想再重演赵匡胤与赵光义的故事。

曾国荃积极劝进,甚至比赵光义更有野心。曾国藩即使黄袍加身,也难保曾国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其次,从实力上讲,湘军虽名义上有30万,实际上曾国藩能调动的仅有十余万人。

李鸿章淮军势力早在太平天国未灭之前就独树一帜了,而左宗棠自立楚军。曾国藩的湘军内部并不团结。



而且曾国藩手下几员大将也已自成一派,关键时刻也难保他们不投靠清政府转而对付自己。

况且,湘军经过长年的征战,已不复当年朝气,军纪腐败甚至超过当年绿营,战斗力也明显减弱。

此外,曾氏集团的下属官宦都是恪守封建教义的地主阶级,并不愿意与李秀成的太平军势力合作,因为有失他们的声望。

第三,从当时的中国现状考虑,内忧外患,即使打败清政府,坐上皇帝宝座,曾国藩所接手的江山早已残破不堪,更何况还要面对列强的侵扰。

第四,对于清政府来讲,对曾国藩早已有所防范。



咸丰四年,曾国藩自主招兵数万攻陷武昌,就引起清政府的警觉。

一介闲官就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对清政府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有芒刺在背之感。

所以,天京陷落之后,清政府当即派了重兵把守天京,实际也在监视曾国藩。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曾国藩才会放弃劝进,反而采取措施自削兵权,以释清廷之疑。

哇塞塞影视剪辑
2020-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曾国藩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所以曾国藩的忠君观念非常的深,当然不可能自己当皇帝做赵匡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次元小拾
2020-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曾国藩很清楚清末的局势并不是古代,而且他虽然控制了半壁江山,但军队数量不够多,根本不可能守得住,所以才不愿意做赵匡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惠华小知识
2020-1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因为曾国藩不想背上骂名,再加上不想让百姓处于战争之苦,因此不愿意做赵匡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