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中数据连接池的运行机制?
展开全部
1、基本概念及原理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低效管理。我们知道,
对于共享资源,有一个很著名的设计模式:资源池(Resource Pool)。该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资源的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尽的与数据库连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的管理机制监视数据库的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为系统开发?测试及性能调整提供依据。
连接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2、服务器自带的连接池
JDBC的API中没有提供连接池的方法。一些大型的WEB应用服务器如BEA的WebLogic和IBM的WebSphere等提供了连接池的机制,但是必须有其第三方的专用类方法支持连接池的用法。
连接池关键问题分析
1、并发问题
为了使连接管理服务具有最大的通用性,必须考虑多线程环境,即并发问题。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因为Java语言自身提供了对并发管理的支持,使用 synchronized关键字即可确保线程是同步的。使用方法为直接在类方法前面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如:
public synchronized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2、多数据库服务器和多用户
对于大型的企业级应用,常常需要同时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如连接Oracle和Sybase)。如何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呢?我们采用的策略是:设计一个符合单例模式的连接池管理类,在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被创建时读取一个资源文件,其中资源文件中存放着多个数据库的url地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如tx.url=172.21.15.123:5000/tx_it,tx.user=yang,tx.password=yang321。根据资源文件提供的信息,创建多个连接池类的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是一个特定数据库的连接池。连接池管理类实例为每个连接池实例取一个名字,通过不同的名字来管理不同的连接池。
对于同一个数据库有多个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访问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资源文件处理,即在资源文件中设置多个具有相同url地址,但具有不同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3、事务处理
我们知道,事务具有原子性,此时要求对数据库的操作符合“ALL-ALL-NOTHING”原则,即对于一组SQL语句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在Java语言中,Connection类本身提供了对事务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Connection的AutoCommit属性为false,然后显式的调用commit或rollback方法来实现。但要高效的进行Connection复用,就必须提供相应的事务支持机制。可采用每一个事务独占一个连接来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4、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
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分配与释放,可以提高连接的复用度,从而降低建立新连接的开销,同时还可以加快用户的访问速度。
对于连接的管理可使用空闲池。即把已经创建但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按创建时间存放到一个空闲池中。每当用户请求一个连接时,系统首先检查空闲池内有没有空闲连接。如果有就把建立时间最长(通过容器的顺序存放实现)的那个连接分配给他(实际是先做连接是否有效的判断,如果可用就分配给用户,如不可用就把这个连接从空闲池删掉,重新检测空闲池是否还有连接);如果没有则检查当前所开连接池是否达到连接池所允许的最大连接数(maxConn),如果没有达到,就新建一个连接,如果已经达到,就等待一定的时间(timeout)。如果在等待的时间内有连接被释放出来就可以把这个连接分配给等待的用户,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预定时间timeout,则返回空值(null)。系统对已经分配出去正在使用的连接只做计数,当使用完后再返还给空闲池。对于空闲连接的状态,可开辟专门的线程定时检测,这样会花费一定的系统开销,但可以保证较快的响应速度。也可采取不开辟专门线程,只是在分配前检测的方法。
5、连接池的配置与维护
连接池中到底应该放置多少连接,才能使系统的性能最佳?系统可采取设置最小连接数(minConn)和最大连接数(maxConn)来控制连接池中的连接。最小连接数是系统启动时连接池所创建的连接数。如果创建过多,则系统启动就慢,但创建后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很快;如果创建过少,则系统启动的很快,响应起来却慢。这样,可以在开发时,设置较小的最小连接数,开发起来会快,而在系统实际使用时设置较大的,因为这样对访问客户来说速度会快些。最大连接数是连接池中允许连接的最大数目,具体设置多少,要看系统的访问量,可通过反复测试,找到最佳点。
如何确保连接池中的最小连接数呢?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策略。动态即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连接池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连接数量小于最小连接数,则补充相应数量的新连接,以保证连接池的正常运转。静态是发现空闲连接不够时再去检查。
连接池的实现
1、连接池模型
本文讨论的连接池包括一个连接池类(DBConnectionPool)和一个连接池管理类(DBConnetionPoolManager)。连接池类是对某一数据库所有连接的“缓冲池”,主要实现以下功能:①从连接池获取或创建可用连接;②使用完毕之后,把连接返还给连接池;③在系统关闭前,断开所有连接并释放连接占用的系统资源;④还能够处理无效连接(原来登记为可用的连接,由于某种原因不再可用,如超时,通讯问题),并能够限制连接池中的连接总数不低于某个预定值和不超过某个预定值。
连接池管理类是连接池类的外覆类(wrapper),符合单例模式,即系统中只能有一个连接池管理类的实例。其主要用于对多个连接池对象的管理,具有以下功能:①装载并注册特定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②根据属性文件给定的信息,创建连接池对象;③ 为方便管理多个连接池对象,为每一个连接池对象取一个名字,实现连接池名字与其实例之间的映射;④跟踪客户使用连接情况,以便需要是关闭连接释放资源。连接池管理类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多个连接池的使用和管理,如系统需要连接不同的数据库,或连接相同的数据库但由于安全性问题,需要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低效管理。我们知道,
对于共享资源,有一个很著名的设计模式:资源池(Resource Pool)。该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资源的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尽的与数据库连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的管理机制监视数据库的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为系统开发?测试及性能调整提供依据。
连接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2、服务器自带的连接池
JDBC的API中没有提供连接池的方法。一些大型的WEB应用服务器如BEA的WebLogic和IBM的WebSphere等提供了连接池的机制,但是必须有其第三方的专用类方法支持连接池的用法。
连接池关键问题分析
1、并发问题
为了使连接管理服务具有最大的通用性,必须考虑多线程环境,即并发问题。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因为Java语言自身提供了对并发管理的支持,使用 synchronized关键字即可确保线程是同步的。使用方法为直接在类方法前面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如:
public synchronized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2、多数据库服务器和多用户
对于大型的企业级应用,常常需要同时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如连接Oracle和Sybase)。如何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呢?我们采用的策略是:设计一个符合单例模式的连接池管理类,在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被创建时读取一个资源文件,其中资源文件中存放着多个数据库的url地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如tx.url=172.21.15.123:5000/tx_it,tx.user=yang,tx.password=yang321。根据资源文件提供的信息,创建多个连接池类的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是一个特定数据库的连接池。连接池管理类实例为每个连接池实例取一个名字,通过不同的名字来管理不同的连接池。
对于同一个数据库有多个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访问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资源文件处理,即在资源文件中设置多个具有相同url地址,但具有不同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3、事务处理
我们知道,事务具有原子性,此时要求对数据库的操作符合“ALL-ALL-NOTHING”原则,即对于一组SQL语句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在Java语言中,Connection类本身提供了对事务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Connection的AutoCommit属性为false,然后显式的调用commit或rollback方法来实现。但要高效的进行Connection复用,就必须提供相应的事务支持机制。可采用每一个事务独占一个连接来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4、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
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分配与释放,可以提高连接的复用度,从而降低建立新连接的开销,同时还可以加快用户的访问速度。
对于连接的管理可使用空闲池。即把已经创建但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按创建时间存放到一个空闲池中。每当用户请求一个连接时,系统首先检查空闲池内有没有空闲连接。如果有就把建立时间最长(通过容器的顺序存放实现)的那个连接分配给他(实际是先做连接是否有效的判断,如果可用就分配给用户,如不可用就把这个连接从空闲池删掉,重新检测空闲池是否还有连接);如果没有则检查当前所开连接池是否达到连接池所允许的最大连接数(maxConn),如果没有达到,就新建一个连接,如果已经达到,就等待一定的时间(timeout)。如果在等待的时间内有连接被释放出来就可以把这个连接分配给等待的用户,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预定时间timeout,则返回空值(null)。系统对已经分配出去正在使用的连接只做计数,当使用完后再返还给空闲池。对于空闲连接的状态,可开辟专门的线程定时检测,这样会花费一定的系统开销,但可以保证较快的响应速度。也可采取不开辟专门线程,只是在分配前检测的方法。
5、连接池的配置与维护
连接池中到底应该放置多少连接,才能使系统的性能最佳?系统可采取设置最小连接数(minConn)和最大连接数(maxConn)来控制连接池中的连接。最小连接数是系统启动时连接池所创建的连接数。如果创建过多,则系统启动就慢,但创建后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很快;如果创建过少,则系统启动的很快,响应起来却慢。这样,可以在开发时,设置较小的最小连接数,开发起来会快,而在系统实际使用时设置较大的,因为这样对访问客户来说速度会快些。最大连接数是连接池中允许连接的最大数目,具体设置多少,要看系统的访问量,可通过反复测试,找到最佳点。
如何确保连接池中的最小连接数呢?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策略。动态即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连接池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连接数量小于最小连接数,则补充相应数量的新连接,以保证连接池的正常运转。静态是发现空闲连接不够时再去检查。
连接池的实现
1、连接池模型
本文讨论的连接池包括一个连接池类(DBConnectionPool)和一个连接池管理类(DBConnetionPoolManager)。连接池类是对某一数据库所有连接的“缓冲池”,主要实现以下功能:①从连接池获取或创建可用连接;②使用完毕之后,把连接返还给连接池;③在系统关闭前,断开所有连接并释放连接占用的系统资源;④还能够处理无效连接(原来登记为可用的连接,由于某种原因不再可用,如超时,通讯问题),并能够限制连接池中的连接总数不低于某个预定值和不超过某个预定值。
连接池管理类是连接池类的外覆类(wrapper),符合单例模式,即系统中只能有一个连接池管理类的实例。其主要用于对多个连接池对象的管理,具有以下功能:①装载并注册特定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②根据属性文件给定的信息,创建连接池对象;③ 为方便管理多个连接池对象,为每一个连接池对象取一个名字,实现连接池名字与其实例之间的映射;④跟踪客户使用连接情况,以便需要是关闭连接释放资源。连接池管理类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多个连接池的使用和管理,如系统需要连接不同的数据库,或连接相同的数据库但由于安全性问题,需要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
展开全部
简单来说,首先要有一个集合,这个集合保存你所有的数据库连接,还要设置一些参数,比如说最大连接是多少,最少连接是多少,空闲时间等等,这个集合就是你的连接池了。
然后你所生成的连接你还要包装一下,实现connection接口,里面至少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你连接池类,另一个是你真正得到的connection,让这个连接包装后的close方法是根据连接池最大的连接判断是直接关闭连接,还是让你的连接回到集合中
以前做连接池原理培训的时候正好写了些代码,我给你贴个代码吧
public class MyPoolConnection extends MyConnection implements Connection {
private MyConPool2 pool;
public MyPoolConnection(MyConPool2 pool, Connection con) {
super(con);
this.pool = pool;
}
/*
* 覆盖了CLOSE方法,不是将数据库连接池中的连接直接关闭,解决了直接关闭的问题
*/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SQLException {
pool.releaseConnection(con);
}
}
当然,更好的做法是实现一个拦截器,然后拦截close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ProxyCon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MyProxyPool pool;
Connection con;
public MyProxyCon(MyProxyPool pool) {
this.pool = pool;
}
/*
* 作用:把动态代理绑定到指定的Connection 返回值:动态代理后的Connection
*/
public Connection bind(Connection con) {
this.con = con;
Connection proxyCon = (Connection) Proxy.newProxyInstance(con
.getClass().getClassLoader(), con.getClass().getInterfaces(),
this);
return proxyCon;
}
/*
* 作用:方法调用拦截器 返回值:代理对象 判断当前方法是否为CLOSE,如果是的话,把有关的方法动态的调用给被代理的对象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obj = null;
if ("close".equals(method.getName())) {
pool.releaseConnection(con);
} else {
obj = method.invoke(con, args);
}
return obj;
}
}
// 代理模式的使用范围:为了保护某些对象,把相关的权限进行了检查,//
// 在合适以后把决定要调用的方法传给被代理的对象//
// 还可以使用这个模式解决我们临时增加一些功能或者方法的时候使用。
然后你所生成的连接你还要包装一下,实现connection接口,里面至少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你连接池类,另一个是你真正得到的connection,让这个连接包装后的close方法是根据连接池最大的连接判断是直接关闭连接,还是让你的连接回到集合中
以前做连接池原理培训的时候正好写了些代码,我给你贴个代码吧
public class MyPoolConnection extends MyConnection implements Connection {
private MyConPool2 pool;
public MyPoolConnection(MyConPool2 pool, Connection con) {
super(con);
this.pool = pool;
}
/*
* 覆盖了CLOSE方法,不是将数据库连接池中的连接直接关闭,解决了直接关闭的问题
*/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SQLException {
pool.releaseConnection(con);
}
}
当然,更好的做法是实现一个拦截器,然后拦截close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ProxyCon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MyProxyPool pool;
Connection con;
public MyProxyCon(MyProxyPool pool) {
this.pool = pool;
}
/*
* 作用:把动态代理绑定到指定的Connection 返回值:动态代理后的Connection
*/
public Connection bind(Connection con) {
this.con = con;
Connection proxyCon = (Connection) Proxy.newProxyInstance(con
.getClass().getClassLoader(), con.getClass().getInterfaces(),
this);
return proxyCon;
}
/*
* 作用:方法调用拦截器 返回值:代理对象 判断当前方法是否为CLOSE,如果是的话,把有关的方法动态的调用给被代理的对象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obj = null;
if ("close".equals(method.getName())) {
pool.releaseConnection(con);
} else {
obj = method.invoke(con, args);
}
return obj;
}
}
// 代理模式的使用范围:为了保护某些对象,把相关的权限进行了检查,//
// 在合适以后把决定要调用的方法传给被代理的对象//
// 还可以使用这个模式解决我们临时增加一些功能或者方法的时候使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