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实际上是约束儒家行事范围和活动轨迹的。
这里的“刑”,在古代是相当严酷的,其目的是不仅要褫夺人的身体权或者生命权,而且是要非常带有耻辱性,残酷性的褫夺,比如剐刑,是要求杀一个人要用三千六百刀,最后一刀才令其毙命,这个过程中人们是可以实现食其肉,寝其皮的过程的,受刑的人会眼睁睁看着人们把自己给吃了,内中冷酷,可以说令人不寒而栗。
或许这样说比较抽象,我们就举一下袁崇焕受剐刑的例子吧,当时北京城的民众以为袁崇焕是汉奸,就活生生把袁崇焕给吃了,这个过程却是袁崇焕自己亲眼耳闻目睹的。
正因为“刑”的残酷性,所以直接适用对统治阶级的贵族是不人道的,因为他们都是国人,但也不是所有国人都免除适用,只有高级国人才能完全免除适用,可以允许他采用自裁方式结束生命。
所以,“刑不上大夫”,只是肉刑或者侮辱刑不上大夫,惩罚措施是仍然要上大夫的,也就是说,大夫以上的贵族,死也可以有尊严地死去,不是死了之后,头就可以当球来随便踢,贵族死了,也还是贵族,还要享有贵族的尊严。
第二,是“大夫”是什么阶层。
“大夫”,指的是一种世袭贵族,按照中国的造字原意,应该指的是“大师”,因为古代的“夫”也可以指“师”,至今我们还有把年龄很大的老师称之为“老夫子”的叫法。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大师”,应该指的是道家人物,因为他们是儒教的祭司贵族阶层,维持宗教信仰的超然存在,如果维持国家信仰的贵族都很屈辱的死亡或者屈辱的活着,那当贵族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人会去维持社会信仰了。
所以,“刑不上大夫”,实际上就是“刑不上贵族”,也是“刑不上大师”,更是“刑不上道家”。
第三,我们看一下“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在国人中适用,其范围到庶人这种平民就终结了。
在周王朝,已经有“城市”的朦胧概念,君王居住的地方是王城,王城外面是外城,是国人居住的地方,在其外围,则是庶人居住的地方,后来发展出“东市”、“西市”等概念。
所以,城市中,王族居住于“王城”,“王城”外围紧邻的是道家,其圈子最外围是大夫,延续到连接庶人的区域,在“大夫”以下直到“庶人”这个生存范围,是儒家的活动空间,而“礼”的适用,到庶人的边缘就戛然而止了。
所以,“礼不下庶人”,实际上就是“礼不下平民”,也是“礼不下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