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宋朝,您愿意成为《水浒传》中一百零九位好汉吗?
首先,以梁山一百零八将领导的集团军组织决策公平、公开、公正,“三公”合理。读罢《水浒传》,觉得他们“随才器使”,知人善用。梁山将们的大小决策,都是有领袖们在聚义厅共同商定的,而不是由宋江或晁盖们个人意志所决定的,更不搞个人崇拜。商议决策时,首领们各自发表不同意见,可以争论,甚至吵闹不休,一旦决议形成,个人服从组织,谁都要无条件地执行,绝不能三心二意。
这种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正是今天人们所提倡的吗?虽然在那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比起一人独裁要进步许多。尽管李逵等“粗人”多次口出狂言“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让晁盖做大宋皇帝,宋江做小皇帝,公孙先生做国师,其余首领都做将军,以取代宋王朝的最高统治机构,但最终宋江还是愿意归顺朝廷的领导,实现祖国一统,政通人和。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作者假想,他想把梁山集团军的“合议制”组织形式推广到全国层面。不要说那时的封建社会,就是现今社会在某些机构也未必行得通!
另一方面,梁山军团知人善用,能者居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在这个集团军中,有文的有武的,更不缺少杀人放火的,打家劫舍的,宋江能把他们组织到一起,呼群保义,不负众望,理所当然坐上第一把交椅,被推为“总兵都头”;吴用善于排兵布阵,运筹帷幄,自然被推为军师;不善骑马的就让其担任步军头领;善于骑马的就让其担任马军八虎骑;跑得快的就让其传递信息;会飞檐走壁的就让其担任特务专职搜集情报……总之,“随才器使”,真正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试想如今无权无势几人能得以实现“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
加入梁山集团军,目的不是推翻朝廷,而是为了经济上真正实现同工同酬,平均分配。虽然他们没有旗帜鲜明地高呼“等贵贱,均贫富”,但是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处处彰显“平均主义”思想。在《水浒传》第十五回中“取其非有官皆盗,损其盈余盗是公”,也就是说他们“打劫”的行为是正义的,合法的。
试想,这个集团军不从事经济生产劳动,他们的一切开支如何运转?当然主要靠与朝廷、官府和地方恶势力的争战中夺得战利品及“劫富”所得,实属不得己而为之,但是他们的经济分配体制绝对令人叹为仰止,他们“论称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喝酒,大块吃肉”,将每次所得,一部分存入公库,一部分当场分于喽啰兵,头领与普通士卒一样参与分配,从未多拿一文钱,能够正确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直接影响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因为当时那些占山为王的贼寇首领往往在分战利品时,自己先占有三分之一,众喽啰分得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入公库。现在看来梁山的这种经济分配体制早已不足可取,可是如今哪个单位的领导愿意和普通一卒共享同等待遇?!
换个话题,就说梁山军的政治体制,我也愿意加入。因为他们“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实现大同。无论是王侯将相,皇亲国戚,还是渔猎屠匪,三教九流都称兄道弟,不分贵贱,视同手足,“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曾是贵族出身自诩为龙子龙孙的柴进,十分尊重小偷出身的时迁;粗鲁无端的李逵也能和朝廷命官呼延灼和平共处;李应和杜兴原是主仆关系,自从上了梁山也便兄弟相称;张青和孙二娘本是夫妻,一到梁山,便以集体事业为重,早把夫妻纲常置于脑后;邹渊、邹润本是叔侄爷俩,到了梁山便像兄弟般并肩作战,不曾有丁点儿家长作风。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在那时就实现男女平等。一百零八将中有女子三名,个个都当首领,掌管“东山酒店”,“西山酒店”和“三军内采事”,担任其极为重要的情报联络和供应工作,可不是凭姿色凭卖弄风骚换来的一官半职,个个皆有真本领真功夫,大有与男子一拼高低的架势。在这个集团军里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关系,而且在人格上也相互独立,无论是谁,都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平时李逵最敬爱宋江大哥,对他惟命是从,“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很。除了他,天也不怕。”有一次,他听说宋江强抢民女,干出有损山寨大业,有染英雄好汉之名时,虎目圆睁,暴跳如雷,扬言欲杀宋江。后来发觉纯属妖言惑众,就主动登门负荆请罪。可见这个集团军既服从组织领导,又民主集中,但在人格精神上又各自独立。试问现今社会谁敢说一把手的坏话?若是得罪了主要领导,穿小鞋是小事,人身安全可要当心!
水泊梁山今犹在,不见当年宋公明。谁不愿过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痛快生活?谁不愿早日实现“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天下一统?看来,我愿为梁山一百零九将,只能是痴人说梦,果有其事,你早先我而去!
在此领
林冲 鲁智深 武松 石碣村三兄弟,以及梁山五虎将 征讨方腊
就算死了,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