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知识要点总结,少一点,浙教版 20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 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 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的水资源
水的利用和保护
沉淀
水的净化 过滤
蒸馏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 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 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的水资源
水的利用和保护
沉淀
水的净化 过滤
蒸馏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4- Fe2O3- Na2S - FeCl3 -
Fe3O4 - ZnO - NaCl - MgCl2 -
KCl - CaCl2- CuSO4- K2MnO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4. H2O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3)、 (分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6. “2”的含义:2Ca2+ 前2:表示 ,后2:表示
+2 2H 2O 前2:表示 ,后2:表示 。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列”称为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氧气约占 ;二氧化碳约占 。
2.氧气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密度比空气略 ,通常用 和 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遇到 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通常用 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 ;
方程式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效应。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反应物 硫 磷 铁 碳
反应
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点燃)
产物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和加热 或 ,化学方程式为
(1)
(2)
(3)
工业上用 制取氧气。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它的作用是 ,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我们把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 。而自燃是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 。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 的 和 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 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 重新组合成生成物 的过程
1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和
,条件是 ,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和碳原子的比为 ,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
1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呼吸道包括 。
12.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 和 2个过程,是靠 和
的活动而产生的。
13.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的作用下,利用 和 等物质制造 ,并释放 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
1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遇到淀粉会变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 。
15.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
16.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 放入集气瓶内, 的是氧气, 是空气,熄灭的是 和 。这2者再用 检验,变浑浊的是 ,不变的是 。
17.实验室里用 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1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 ,从而释放 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19.大气中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的气体是 ,分子式为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 ,而使其遭到破坏。
2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 形成含有碳元素的 ,同时又通过生物的 将其分解,重新变为二氧化碳,另外 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们使得碳通过二氧化碳的形式来完成循环。
21.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有: , , , 。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 , 等物质,形成了酸雨,造成严重污染。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 锰- 金- 铝- 氯- 硅- 铁-
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
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 碳酸钙-- 硝酸根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4- Fe2O3- Na2S - FeCl3 -
Fe3O4 - ZnO - NaCl - MgCl2 -
KCl - CaCl2- CuSO4- K2MnO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100%
3.物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
(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4. H2O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3)、 (分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
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6. “2”的含义:2Ca2+ 前2:表示 ,后2:表示
+2 2H 2O 前2:表示 ,后2:表示 。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列”称为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都很相似。
第2章 空气与生命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 ;氧气约占 ;二氧化碳约占 。
2.氧气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密度比空气略 ,通常用 和 方法来收集。
3.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 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 ,遇到 变成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通常用 方法来收集。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内变 ;
方程式为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会造成 效应。
4.填写下面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表格:(条件:点燃或加热)
反应物 硫 磷 铁 碳
反应
现象 空气中
氧气中(点燃)
产物
5.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和加热 或 ,化学方程式为
(1)
(2)
(3)
工业上用 制取氧气。
6.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 ,它的作用是 ,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7.我们把物质和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我们把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 ,如果这种反应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就会引起 。而自燃是 引起的。
8.可燃物自燃的2个条件是 , 。
9.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上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从微观上看,就是反应前后 的 和 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加,所以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 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 重新组合成生成物 的过程
1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和
,条件是 ,参加反应的氧气分子和碳原子的比为 ,氧气,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
1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呼吸道包括 。
12.人体的呼吸运动包括 和 2个过程,是靠 和
的活动而产生的。
13.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在 的作用下,利用 和 等物质制造 ,并释放 的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 。
14.在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中,检验淀粉的物质是 ,遇到淀粉会变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时我们用的方法是 。
15.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
16.检验二氧化碳,空气,氧气,氮气的方法是:将 放入集气瓶内, 的是氧气, 是空气,熄灭的是 和 。这2者再用 检验,变浑浊的是 ,不变的是 。
17.实验室里用 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1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 ,从而释放 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19.大气中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的气体是 ,分子式为 ,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排放 ,而使其遭到破坏。
2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 形成含有碳元素的 ,同时又通过生物的 将其分解,重新变为二氧化碳,另外 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们使得碳通过二氧化碳的形式来完成循环。
21.大气的污染物主要有: , , , 。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 , 等物质,形成了酸雨,造成严重污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