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南怀瑾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在历史上你知道南怀瑾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喜欢南怀瑾的人,一般是传统文化爱好者。但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喜欢南怀瑾。就我所认识的朋友,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而且是高层次的传统爱好者,这些人往往都不欣赏南怀瑾。有一位国学大师,他的书法作品一被网友们晒出来,就遭受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这些评论褒贬不一,虽然说有的中肯,有的言说主旨离题万里,但也看得出网友们对国学大师的书法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盲目崇拜。
南怀瑾辞世后,身居上海的原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发起人之一的邓可瑾感伤不已。邓可瑾回忆,20多年前,南怀瑾就不畏人言,为两岸和平发展奔走,虽然临终功亏一篑,但仍然功不可没。 南国瑾一生为学:他满腹经纶,旨在宣扬佛法,虽然一生大部分时间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但他怀揣梦想,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的根本,传承延续着文化生命力,普及传统文化,在全民崇洋,热衷西化的世事维艰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特别是他的著作在大陆出版后,好评如潮,多次掀起“南怀瑾热”,“南怀瑾”三个字遂成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现象。
因为缺少书法的基本功底,所以南怀瑾的书法就遗漏了书法的法度,不管是在结体上,还是在转顿提按上,都是按着硬笔写法去挥毫的,严格上来说,是以硬笔去写毛笔字,看似好看,其实没有什么书法价值。学者于丹说,南怀瑾是在传递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举,因为他的著作从来没有站在一个全知视角上去做一个宏大叙事,或从学理角度说自己是多么权威,他说的所有东西都是个人心得。他从来不说自己是全知全能的权威,他用“他说、别裁、旁通”作为自己的书名,就是在表明一种态度,就是真诚地以个人的感悟去激活经典,完成一种个人心得的表达。
随着南怀瑾的声名鹊起,尤其是他在著作越来越受欢迎,他的学说越来越越被喜爱,在他面前受业解悟的迷界众生越来越多,一些针对他的批评和意见随之而来,这让无论在学界,还是在民间,对南怀瑾的评价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种态度:喜之者奉若神明,厌之者深恶痛绝。南怀瑾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学生中多有蒋纬国、蒋彦士、白万祥、马纪壮、李传洪、尹衍梁等台湾政经文化财经大佬。大陆景仰其学问人品的学界大伽不乏其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便对他十分尊敬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