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问题是认知的问题吗?
儿童的行为问题都是由认知的缺失或偏差引起的。比如,熊孩子的种种表现,往往是由于他们缺乏认知,缺乏父母的有效约束和管教,对规则一无所知,导致他们为所欲为,这对他人或公共利益都是有害的,甚至是危险的。每个人出生不久就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不管孩子多小,他也要找出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他们需要有人来解释,这就逐渐赋予了他们生命的意义。小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照顾,他们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愿望得到满足是很自然的。
3岁前,他们的安全感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3岁以后,父母应该逐渐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围着他转的,每个人都和他一样重要。让孩子逐渐看到他人的存在,摆脱自己特殊、世界中心的自恋形象。在5岁前,儿童对意义的认知已基本定型。如果孩子对生命的认知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即使他们的行为方式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错误,他们也不会改变。只有当孩子的认知发生变化,对生命的理解发生变化时,他们的行为才会发生变化。
阿德勒认为,父母对孩子过分的爱会导致孩子对生命的误解。当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一切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权利和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关心和照顾他们是很自然的。这样的孩子已经习惯了不劳而获。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心里只有自己,不懂得与人相处、合作的好处。一旦他们不再被注意到或被视为他们想要的,他们就会不知所措,觉得每个人都欠他们一些东西。一个孩子只有付出而没有付出,很难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世界观是世界为我服务,他自然不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父母不应该代替孩子做每件事,也不应该照顾每件事。家务等家中常见的事情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孩子很可能表现出与自己无关,高悬的状态。当一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时,很容易以此作为推论的依据,认为其他人都是一样的。他不仅对别人不感兴趣,而且容易做牺牲别人利益的事。这类人遇到困难时,往往容易陷入困境甚至绝望。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没有兴趣,缺乏安全感,一旦遇到问题,不会寻求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