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在三国里会是什么水平呢?
历史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刘邦、项羽领导的反秦斗争。这次起义一举获得胜利,刘、项二人分道扬镳。刘邦要称王,可兵力弱于项羽,所以为了讨好项羽,冒险赴鸿门宴。本来项羽准备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可事实上项伯的袒护,致使刘邦得以脱身,最终击败他而做了汉高主。这些从客观上说明了他的“妇人之仁”。
历代有作为的皇帝,可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不惜一切代价,而项羽却没有做到,这是导致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另一点则表现在他有勇无谋。当然,项羽并非无益,项羽具有“君子之度”,主要因为项羽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刘邦和项羽一起经历过生死大战后才能胜利, 可以说是患难之交,具有深厚的情谊, 项羽能如此大度,真实地表现了他重情重义,此所谓“君子之度”。
项羽的人物形象至此已深刻地揭露出来:他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却有勇无谋。从历史上讲,他这种人如果做了皇帝也是不能在位长久的,但我们一定要学习他深明大义的精神,绝不能做那种背信弃义的小人。
《项羽本纪》 重点写了项羽一生中三个关键性事件——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展示了这一传奇人物的悲剧历史,也展示了项羽的性格特征。
“鸿门宴”这一部分中,着重表现了他坦率、天真,。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
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实的,项羽被围垓下,其千古悲歌使无数骚客文人、豪杰英雄无不唏嘘扼腕, 仰天长叹!“力拔山兮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最终落得个敌围千重、四面楚歌、故地尽失、孤家寡人的境地。所唱之“虞兮虞兮”的悲歌,不只是为知几红颜一哭,而是在为英雄自己而哭,为霸业消逝、风光不在而哭!
从表面看,项王又是“溃围”,又是“快战”,真乃酣畅淋漓。特别是他的与君相约,快战三胜:溃围、斩将、刈旗,说到做到,逐一实现。其声威, 其勇力,其武功,其指挥,真可谓出神入化,足见其英雄本色。当年,是为推翻暴秦、解救百姓于水火,所以渡漳水,破釜沉舟,其战场上“ 杀声震天”,此战之时“ 诸侯皆作壁上观”,此战之后,诸侯在项王面前皆“匍匐膝行,莫敢仰视”。
但如今,项羽坑降卒,焚咸阳, 掠珠宝,分裂天下,破坏大一统,最终落得孤家寡人。用眼前的“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区区杀几人的胜利来自我陶醉,难道不是太愚昧了吗? 不但不能自省,还反复申述:“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不正好证明了自己最终与政治家无缘,只不过是一介赳赳武夫么?
我们确实看到了他的明知其必死,意之犹未平。实则认输而不服气!而这不服气,正显示了他的平生意气,说明了他只知自尊、自负而不知自省、自责的品性。而人家给他指左,他便不假思索向左,表现了他不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他的拔山盖地的意气和个人英雄主义。他的自负,更可以看出他不能自省的可悲!
三国时期是中国一个特殊的乱世分裂时期,群雄并起,争相攻伐,如果把项羽放在三国乱世里,那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最终项羽不会有曹操、刘备、孙权的成就,但项羽一定是高于袁绍,强于吕布等其他群雄的,被历史淘汰也将是必然的,项羽注定不是一个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