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自然之道》教案
2017年语文公开课《自然之道》教案
自然之道,是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宇宙万物,众生灵各有其生存之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道在宇宙中自由的生长演述其道。下面,我为大家提供语文公开课《自然之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了解文章的线索。体会课文中“我”、游客以及向导内心的一系列变化,进而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感悟本文所蕴涵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读书的方法。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树立以科学的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内心的一系列变化。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❶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①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去那里的一个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句导读:指出了“我们”此行的目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讲“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句导读:用数字说明成年绿龟和幼龟体重差别之大。]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嘲鹰等食肉鸟的美食。 [②“不茄老短”和“稍不留心”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幼龟很弱小,在离巢进入大海时很容易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③“探”字用在这里能够说明什么?]正当幼龟踌躇(chóu chú)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我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遇到了危险。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děi〕想想办法啊!”[④“我”和同伴为什么会紧张和焦急呢?]向导却若无其事❷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句导读:向导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向导的话也点明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那只小龟,把它送往大海。 [⑤“极不情愿”一词说明什么?]那只嘲鹰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段导读:第4自然段讲“我们指姿”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大海。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却让大家极为震惊。[⑥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向导捧走幼龟不久,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⑦“鱼贯而出”一词能够表明什么?]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唯纳绝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段导读:第5自然段讲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mèi)。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 [⑧“无遮无拦”用来说明什么?]成百上千的幼龟鱼贯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句导读:“一大段”写出了距离之远。“成百上千”说明幼龟数量之多,食肉鸟可以随心所欲地捕食。]
段导读:第6自然段讲幼龟此时所处的环境非常不利,它们将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⑨此处两个叹号连用意在表明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jiān)鸟的口中之食。 向导赶紧摘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❸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⑩“迅速”“奔”“气喘吁吁”表现了“我”和同伴怎样的心理?]
段导读:第7自然段讲“我”和同伴明白是自己的行动导致幼龟们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后尽力拯救一些幼龟,弥补错误。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低着头”“慢慢地走”反映“我们”怎样的心情?]似乎在我们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悲叹”一词表现了向导什么样的内心情感?]
段导读:第8自然段讲“我们”感到非常悔恨。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经过和结果。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❹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讲由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颓丧、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生字词卡片;语文课件。
一 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记叙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的文章——《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通过预习,你认为题目中的“道”指的是什么?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
3.归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孵 颓 媚
上下结构:穴 愚 蠢 霄
半包围结构:鹰
4.理解词语的意思。
踌躇:犹豫。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见死不救:看到别人在危急关头不去支援救助。
侦察:为了弄清楚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5.学生汇报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探脑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救到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穴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2.根据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故事的起因。(第1自然段)
故事发生的经过和结果。(第2~8自然段)
由这个故事引发的思考。(第9自然段)
3.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 课堂训练
1.学生默读课文,在自己有话可说的地方留下心中所想。
2.学写课文中要求会写的汉字,掌握文中的四字词语。
1.好的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因此,老师应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积极而客观的评价。
2.教师应加强对课文内涵的挖掘。另外,应加强对“自然之道”的讲解,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
3.教师应加强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
1.学习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大自然的秘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情感。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本课朗读录音;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的相关图片与简介资料。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孵化 巢穴 颓丧 愚不可及 蠢事 明媚 响彻云霄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初学课文的收获。(指名说)
3.随着同学们的讲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片沙滩,看见了幼龟出洞的那一幕。让我们从故事的开始,走进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一路走来的复杂心情,寻找自然之道。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自然之道》。(板书课文题目)
4.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具体分析
1.一件使大家极为震惊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学生甲:在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声中,向导极不情愿地捧起幼龟,把它送往大海之后发生的。
结合“鱼贯而出”“争先恐后”“成百上千”这几个词语,想象成群的幼龟离巢而出的情境画面。
2.成群的幼龟离巢而出,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了。这时,有人说了些什么?你能体会出人们当时的心情吗?
学生乙:“天哪!”“看我们做了些什么!”由于他们不了解幼龟的习性,错误地帮助了它,结果导致成群的幼龟暴露在无遮无拦的沙滩上,没有任何保护,马上就要成为食肉鸟们的美餐了。说明“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令他们既感到震惊,又感到非常痛心。
3.作者写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学生丙:作者用了一个对比的写法,更加讽刺了人们的自作聪明、愚不可及的所作所为,致使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美食。
4.纵观事情的发展过程,人们的思想情绪有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从“观察—紧张—震惊—补救—悲叹”的过程中思考。
5.“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向导发出的悲叹。为什么这么说?这对于揭示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老师小结:因为这种场面真是惨不忍睹,所以向导有了这样的悲叹。也是为理解下文的中心句“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作铺垫。
6.深刻理解本文主旨。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谈各自的看法,相互交流补充。
学生甲:本来小海龟有自己生存的本领,可人们偏偏要用自己所谓的好心去干涉,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说明我们人类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不要干涉动物的行动,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否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学生乙: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如果横加干涉(当然有时有善意的),企图去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只会适得其反。
……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哲理——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人类自作聪明,违背、甚至破坏动物的生存规律,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当人们看到幼龟遭受嘲鹰的啄食,忍不住伸出援助之手时,却忘了这是生态平衡中弱肉强食的最基本的法则,是人们爱莫能助的。
这个故事残酷地警示我们:对于人类的一些错误做法,我们仅仅发出悲叹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更深刻地反思自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并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心地呵护大自然,并与动物共同生存,和谐相处。我们对大自然的回报,必然会换来大自然对我们无穷的馈赠。
2.在生活中,你是否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表演是学生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关心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进行体验、感受与想象。只要设计丰富的朗读活动,朗读训练一样可以很精彩。在教学《自然之道》时,教师可抓住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节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2.在这节课上,教师可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在课堂上做出适时、恰当的指导。另外,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做到收放自如,敢于放手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朗读的处理,应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否则就会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1.看拼音,写字词。
2.补全词语。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自(作)聪明
3.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自然之道”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说吧。
太平洋绿龟 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150千克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嘲鹰等食肉鸟的食物。海龟属龟鳖目,体长1~1.3米,体重大于100千克,体型巨大,四肢桨状,适于划水。以鱼类、海藻、甲壳类、头足类软体动物为食。每年6~9月,海龟湾便有成群绿海龟洄游来此,上岸产卵。每当夜深人静时,雌龟便慢慢地爬上沙滩,找到合适地点,挖出一个宽大的坑,才开始产卵,每次产卵50~200多枚。产完用沙土覆盖,龟卵在温暖潮湿的沙滩里自然孵化,经过49~60天,幼海龟便破壳钻出,爬入大海。海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重点保护动物。海龟的经济价值很高,龟肉鲜美、营养丰富,龟板、血及胆汁均可入药,目前被列为抗癌食品之一,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