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家长在觉得孩子没有优点的前提下,如何夸奖孩子?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优点,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大多数成人缺少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
发现优点,就是努力去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日常点滴都可以,那些优点看似微不足道,甚者在我们看来都算不上优点,但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如果他做得好的每一件事,都能被我们看见,或者我们能从他做错的事情中,引导他正面思考,跳出事情本身去挖掘值得赞美的点,那么,孩子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讲个陶行知先生4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担任小学校长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打同学,他制止了男孩,让男孩到校长办公室去。当他简单调查了真相之后,回到办公室,发现男孩已经战战兢兢地等在那里。陶行知先生掏出1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你很守时,我让你过来,你就准时到了,我却迟到了。接着,陶行知先生掏出第2颗糖给男孩,告诉他: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我让你不要打人,你立刻就停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疑惑地接过糖之后,陶行知先生又掏出第3颗糖给他,告诉他:我调查过了,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男孩很感动,主动认错,跟校长说:我不该打同学,我可以试试用其他方法解决。陶行知先生笑了,掏出第4颗糖,递给男孩并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认错误,很有勇气,再奖励你一颗糖。
打人,在我们普通家长和老师眼里,是多么不可饶恕的行为,恨不得把孩子骂一顿,揍一顿,惩罚一通,然而,陶行知先生却可以从中挖掘出孩子的亮点,把它变成教育和传递正向价值观的机会,不仅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还给孩子种下守时,尊师重道,正义感,勇于认错这些良好品格的种子,让它们在孩子的心中渐渐生根发芽。连「打人」的行为,都可以挖掘出孩子的亮点,还有什么理由说孩子身上没有亮点呢?之所以找不到孩子的优点,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1、对「优点」的定义太大太笼统
优点嘛,听起来总感觉有些高不可攀,如果不是特别突出的特点和能力,我们一般都不敢把它定义为自己的优点;再者,我们对于优点的认知一般很笼统。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优点,一般很空泛,也很大,大到让人无法企及,容易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既然这样,那我们把「优点」的要求降低,再把它具体化,就好咯。比如你妈妈说你很善良,那你就把善良具体化呀,不用怀疑,善良就是个很大的优点,你可以进一步想想自己有哪些善良的地方,如助人为乐,有共情能力,对人友善,知恩图报,等等。这样一来,围绕善良这个点,就可以找出10个更具体的优点。再比如孩子,跟小朋友友好相处,送玩具给小朋友,帮我们做家务,自己认真读了一本书,等等,只要我们愿意,这些通通可以视为孩子的亮点和优点来鼓励他,只要能让孩子获得自信,愿意去做对的事,就都可以啊。
2、习惯跟他人横向比较,忽略跟自己纵向比较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孩子没优点呢?因为他的优点被笼罩在别人光环下的阴影里。但是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横向比较,永远有其他孩子做得比我们孩子更好,那我们孩子的优点当然不值一提呀。这种比较只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降低他的价值感,打击他的自信心,让他觉得父母似乎更爱「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我们不要拿孩子去跟别人比优点,而是要从小就引导孩子跟自己比,只要今天做得比昨天好,只要进步了一点点,只要今天不犯错,都是值得夸奖的,在正向的强化下,孩子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就变成优点了呀。总之,优点可以很小,也可以是动态的,自己喜欢怎么定义就怎么定义,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小小的闪光点和小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