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指导之二:立意要明确集中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504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2万
展开全部
 误区透视

  记叙文的核心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只有作者心中有了激荡的情感,所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感人的魅力。但是在同学们的写作中,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已经下笔数十言甚至百言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尚且心中无数。结果必然是文章的中心含混,主题不明。主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思想。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好比是人的灵魂,军队的统帅,主宰着全篇,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因素。鲜明正确、单纯集中、深刻新颖,应该是我们在处理作文主题时的最基本的追求。

   中心含混、主题不明的具体表现有的是文章选用的材料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如同一堆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看起来晶莹剔透,却始终难以组成和谐的整体;有的是文章思路紊乱,前后不一,如同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建筑,顶上却偏偏修了一个中国古典的屋顶;还有的是抒情空洞、议论空泛,说了一堆没有针对性的大话,就如同号称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最终却什么病也医治不了。   生活中如果某些人或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使我们触动,让我们得到启发,引起了我们的联想,这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先前朦胧的感觉就会明确、突出起来,于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因此,生活是主题的基础,思考是主题的关键。

  如果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主题的话,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很明确的肯定句,而且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就表达为: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最后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取得胜利。

  前车之鉴

  宽容是首诗

 差不多快忘了什么时候学会写宽容两个字的了,是“夜雨倾城”时的伏案小憩所印下的留白,还是瞳孔中的一页页纸翻转的闪烁,无从知晓也无力知晓,在我脑海里,宽容是不可名状的但却是亲切温暖的,如果非要给这个词汇摹个状貌,我觉得她像首诗。

   诗有古代的有现代的,那么宽容也有古代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古典美,也有现代“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的现代韵。古典与今世的交织,足够用几世慢慢回味,慢慢品尝,等到理解其中的含义,才会真正体会到“宽容”这个词的美好与滋润。也许宽容在每个人心里都作了一首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诗,但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为了升华一个人的精神魅力与人格彰显。诗作出人手,诵出人口,宽容岂不与她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我也在想,当我批判别人没有宽容之心,没有海的胸怀的时候,自己又做到了几分。我拼命完善自己,宽容别人的种种过错,将宽容与懦弱之间的那道红线弄混,弄的杂乱不堪。别人笑话我懦弱,我也迷惘着宽容的底线在哪?宽容的目的何在?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宽容别人不等于放纵别人,既然宽容与诗的定义大体相同,那么宽容就应该像诗一样,有刚烈粗狂的,有温文尔雅的,有“大江东去浪淘尽”,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追求与人和平友好的共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不过我们心里要有底线。
 进入初中生活后,学习的压力使我一些原本清晰可辨的词变的渐渐抽象褪色直至淡忘,宽容也是这样。我也想重新拾取她,将她放在手心里,用体温来感受她,可我却只感觉到她作为一个词语的冰冷,却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好细腻。我逐渐思索是我变了?还是词变了?我想找个人倾诉,却又无人可寻,我冥想着,终于再一个崭新的世界寻到了她,这里有孩子天真的笑,有恋人甜蜜的吻,有母亲相夫教子,有声声诗文从一扇熟悉的窗户流出,我走近看见一个男孩在那读诗,我眼睛湿润了,那是儿时的我,看着那时的我,我傻笑着,想像着自己第一次说没关系自己那满心的成就感,想起自己第一次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对译文的询问,我想抚摸他,可一切迅速枯竭。   美好化为乌有。

  我站起身,一幕幕,都那么栩栩如生……

  【升格意见】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将“宽容是”补充完整并写作。命题者希望写作者通过补写题目,表达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和体会,进而展开写作,题目中的“是”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充当比喻词,可以拟题如“宽容是人格之金”、“宽容是蓝色的”、“宽容是心灵的黑白键”等,就此文来看,作者在题目的填充上做的是不错的,但具体到文章的立意,则需要尝试如下修改:

  开门见山。文章的开头不仅可以展示才情,更应恰当地凸显题旨,不能笔端缭绕,不知所云,对文章的题旨也有冲淡。

  裁剪得体。题目“宽容是首诗”,“宽容”是比喻的本体,是写作的落点,如文章第二段写“诗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部分,不能恰当地根据文章的立意点进行表述和着墨,出发点虽好,但只是打了个立意的擦边球。

   恰当选材。文章的关键词是宽容,但文章中“终于再一个崭新的世界寻到了她”,所选内容似乎和宽容无关,导致文章的主题分散。

   简化行文。文章作者想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体悟,来表达自己对宽容的看法,但文章语言不够流畅,语句周折,造成了文章思路不够明晰,结构的不明朗,也影响了立意的凸显。

   合理结尾。作者文章的结尾诗意足够,但似乎和文章的内容关联不大,有些云里雾里,结尾是最重要的回眸之笔,需要再加工。

   【升格示例】

   宽容是首诗

  宽容是暗夜里的渔火,不可名状,但却给人亲切温暖的。如果,非要给这个词汇摹个状貌,我觉得宽容像首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一种宽容的美,“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也是一种宽容之美。也许,宽容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一首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诗,但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为了升华一个人的精神魅力与人格彰显。

   曾经,我也不懂得宽容,吟诵着宽容的诗行,却不懂得宽容真正的内蕴。我把宽容挂在嘴上。当我批判别人没有宽容之心,没有海的胸怀的时候,自己又做到了几分呢?有时我拼命完善自己,宽容别人的种种过错,将宽容与懦弱之间的那道红线弄混。我迷惘,着宽容的底线在哪?宽容的目的何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宽容源自于内心的博大,是一种有原则的感召。是的,宽容就应该像诗一样,有刚烈粗狂的大气包容,有温文尔雅的谦让和一笑了之,有“大江东去浪淘尽”豪迈,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欣喜,我们追求与人和平友好的共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不过我们心里要有宽容的底线。

   进入初中生活后,学习的任务多了,使我一些原本清晰可辨的概念变得渐渐抽象褪色直至淡忘,宽容也是这样。我也想重新拾取她,将她放在手心里,感受到她的美好细腻。我逐渐思索是我变了?还是词变了?

   我决定从自己做起,让宽容的旋律悦动,用包容的心情去发现,终于我在一个崭新的世界寻到了她,这里有老师宽容的抚慰,像严格的七言绝句,严厉中带着一丝善意的提醒,这里有同学之间的不计较,像一首饱满的现代诗,有着和悦的自由,这里有自己对自己的宽慰,给成长一次机会,给心灵一次释放,是自己心中的秘密旋律。

         宽容是一首诗,我在诗里成长,在诗里完成思想的律动。

   美文引路

  红心番薯

  林清玄

  幼年时,一次我和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一边吃着,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奔走过的风霜。

   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份。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才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

   【评析】

  文章写“我”和别的孩子吵架,父亲给“我”讲“番薯”称谓的由来;写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写建筑工地的一株番薯苗;写“我”端凝阳台盆中的番薯……“番薯”固然是行文的线索,但内容是否有些杂乱呢?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文章还有一条暗线,这就是卖番薯的老人和父亲这一代背井离乡的漂泊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作者借助于“番薯”这样一个载体,写出了他们在困境中跋涉的艰辛,并以此烘托出了他们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这样文章表现的对象就由一两个人升华到了一群人、一代人,其主题自然也就明确而深刻了。

   写作训练

 【作文题】

   请以“我和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思路开拓】

 这篇文章要是一篇记叙文,要有吸引人的、有生动情节的故事。首先要明确的是“书”是什么书?是四大名著、外国经典、校园小说,还是《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这是在写作过程中必须要交代清楚的内容,要选择好有意义、自己又确实有感想的书来写。其次,“我和书”的题目也就意味着这本书是在“伴我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写清“好书的内容”,也就是使“我”成长的缘由,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写清好书使我“成长”的具体表现。比如,《作文宝典》让原先厌烦写作文的“我”喜欢上了写作文,还让“我”在写作比赛中得了奖;经典神话常使“我”陶醉在故事中,同时也让“我”的想象力张开了飞翔的翅膀……;第三,要写好这篇作文,必须有真情流露,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感情的表达。我们要依托现实生活,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是哪些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真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影响了你?有了这个依托,那么你才能写出有真感情的文章,也才能够以情动人,打动你自己和读者的心。如果根本没有深入阅读,只是随便写一本,那只会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总之,要把“我爱书”这个主题贯穿在情节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素材锦囊】

   ●警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故事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优秀习作示例】

   我和书的故事

  今天闲着没事,从书架上取下《水浒传》随意翻看。书中夹着一个书签,翻到那页一看,是“智取生辰纲”这节,我的思绪不由得又飘到了那个星期天……

   那已是上学期的事儿了。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就随手取了本妈妈书架上的《水浒传》来看。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离不了,于是我干脆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真没想到,书中还有这么奇妙的世界,以前我单知道动画城里的节目好看罢了。“王教头私走延安府……”我轻声念叨着,禁不住为作者的文字而暗暗叫好。“啪”!书突然被合上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俺老娘来了。“不看了,写作业!”母命难违,写了一会儿作业,我挂记着吴用的妙计成功与否,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水浒传》。可我担心妈妈再来突袭,于是把作业本当“羊头”挂在了《水浒传》的上面,又用一只“顺风耳”隔着“三重门”时刻探听妈妈的动静。这恐怕是“三心二意”的最高境界吧,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我就立刻“改头换面”。

   “好!真是好!”看到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一节,那种酣畅,实在是令人拍手称快。岂料“随风潜入室,进屋静无声”,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身后了。这下好,被抓了个“书赃俱获”——我的《水浒传》,就这样被妈妈收缴了。

   后来,我又趁爸妈不在家之机将书盗回我处,在作业时间享受“水浒大餐”,再次被妈妈逮个正着,饱餐了顿“竹笋炒肉”。摸着自己可能已经红肿的屁股,我跌跌撞撞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口中还念念有词:“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熊瞎子三抓水浒迷。”(我可亲的母亲大人尊姓“熊”)

   再后来,我们语文课上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老师要我们比赛说水浒人物、水浒故事,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普降我身,那个开心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