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老人的诗句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3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万
展开全部

1.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

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2.杜牧形容老人身体好的古诗

杜牧形容老人身体好的古诗,是古诗《山行》

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将秋天经霜后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用来比喻当下的老年人,由于他(她)们的阅历和风度以及知识面的丰富,与年轻的少男(少女)来比毫不逊色,比喻的十分恰当的。

在长安大戏院举行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九九重阳节京剧老艺术家演唱会,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在这个专为京剧老艺术家打造的舞台上,22位平均年龄76岁的老艺术家没有端坐在台下等人孝敬,而是站在舞台上展示他们经霜历雪更见醇厚的艺术风采。

原诗: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释义:

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扩展资料:

正是枫叶红了时,就想起杜牧的《山行》诗,这短短的二十八字,写尽人间无限秋色。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算得是典型的景物诗。作者十分巧妙地抒发了他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真切感受,并因此也感染了所有读他诗的人。诗的前两句展现的是一幅秋山远景图,白云缭绕的大山深处竹篱茅舍显现,这“有人家”使得这山充满了活力,也充分说明了之所以山上有这曲曲弯弯“石径”,就因为“有人家”。

也印证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我倒还想补充一句,象这种山中石径,走的人不一定多,倒是因山里人家的进进出出,人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诗的后两句着力宣染的是那片火红的枫树林分外的艳丽,着实胜过了早春二月盛开的鲜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在最后,浓墨重彩地推出了最炫目的一句。说它炫目,既指颜色,也指内涵。经过霜露洗礼的枫叶,变得更加火红灿烂,甚至比二月的春花更鲜艳夺目。诗人用了一个“于”字,而不是“如”字,将比喻的手法换成了比较,便更凸显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诗就这么简单,可是诗人把个秋天写得充满了生命力,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也使这首诗充满了生命力,传唱千年。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北京频道正文 >; “霜叶”好精神,红于“二月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行(唐代杜牧诗作)

3.描写老人的诗句

形容老人的诗句:

1、千般苦,万样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2、头发少,顶门寒,凉风飕的脑袋酸。

3、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4、脚又麻,腿又酸,行动坐卧真艰难。

5、亲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6、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

7、鼻子漏,如脓涎,常常流落胸膛前。

8、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

9、老来难,老来难,少年莫把老人嫌。

10、提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11、雀蒙眼,似鳔粘,鼻泪常流擦不干。

12、耳聋难与人说话,插七插八惹人嫌。

13、一口不顺就噎着,卡在嗓喉噎半天。

14、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15、茶盅饭碗人人恶,席前陪客个个嫌。

16、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老人嘴好馋。

17、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18、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

19、盼明不明睡不着,一夜小便六七番。

20、莫要嫌,莫要嫌,人生不能常少年。

21、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22、怕夜长,怕风钻,时常受风病来缠。

23、老来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24、扶杖难行二三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25、无心记,糊涂缠,常拿初二当初三。

26、老得这样还不死,你要在世活千年。

4.描写老人的古诗

唐·杜甫《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诗文解释】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5.描写老年人的诗词

你好。唐·杜甫《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1、老年唯自适

马戴

《题镜湖野老所居 [一作秦系诗]》

2、老年如塞北

王维

《酬慕容十一》

3、老年方爱粥

王维

《田家》

4、老年疏世事

储光羲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5、惜君方老年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6、老年常道路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

7、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

8、老年疏世事

钱起

《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9、一似老年垂白

程大昌

《好事近·桃柳旧根株》

10、老年花似梦中看

王之道

《浪淘沙·高髻堕香鬟》

11、老年情绪为何哉

韩淲

《浣溪沙》

12、老年花似雾

韩淲

《谒金门·行又住》

13、老年有奇事

刘克庄

《水调歌头·老年有奇事》

14、不老年年春色

无名氏

《选冠子·憔悴江山》

15、老年哭酒时

孟郊

《吊卢殷》

16、去老年更几

刘驾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17、去老年更几

李频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

18、老年作客殊无策

王冕

《偶成 其三》

19、老年乐事少关身

陆游

《江上梅花》

20、老年一饱费经营

陆游

《秋兴》

21、人生当惜老年时

陆游

《社日小饮》

22、怊怅老年尘世累

王安石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23、老年花似雾中看

王安石

《即事五首》

24、颇类涪翁老年笔

艾性夫

《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25、白发偏工报老年

苏辙

《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26、老年随分做工夫

蔡格

《山居十三首》

27、刘叟衣装绛老年

刘克庄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

28、老年何所欲

邵雍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29、老年躯体素温存

邵雍

《林下五吟》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6.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