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作者:常薇
这篇文章我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个与我有同样感觉朋友的。
接纳自己,直到我下笔之时,我做得都不是特别到位。但当我敲下这些文字时,我想我应该是彻底接纳自己。
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每一件都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到现在为止,一切尘埃落定,家也是四分五裂了。
儿子随了爸爸去外地读书了,只有放长假才能相见,每每翻开他小时候的照片,思念就如潮水般直抵心房;女儿留在我身边,每每看到她的小脸蛋,所有的不快瞬间都能消融。
她让我体验到爱是什么?那是一种无条件的,就是爱,就是想要付出,不需要任何回报,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了喜悦,这就是收益点了,不再需要其他。引申到做事上也是一样的,回报就在做事中。
这样子去爱、去做事的人,通常都是幸福的。
你看,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爱所爱之人,做想做之事。
生活陷入复杂的漩涡,往往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但是能力又不足以支撑那么多点同时开花。这点我是中招了。
因为好像我的生活百废待举,总想着一步登天,一蹴而就,太过急躁的结果就是反复回到原点重来。
还有一点就是没有接纳自己,总希望被光环罩住,去补偿不完美。不说强光下,阴影会更加明显;就说没有对自己的接纳,努力的结果也会打折扣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自我的浑浊,违背了生活、工作 就是打磨自己的初衷 。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试图去逃避,不想接纳新的身份——单亲妈妈。
可能这是骨子里传统观念在作用于我吧? 本想从一而终,怎奈事与愿违。 这个转念的过程走得还真不容易,将半生所学悉数用在自己身上,才有此刻的坦然与接纳。
离婚就像经历一次死亡。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这期间的挣扎与痛苦的。可是当一切都被摧毁的同时,新的体系也在逐渐形成中。
《灵魂黑夜》的作者托马斯·摩尔说,这就是灵魂的黑夜。不去抗拒,任由这些穿越自己,被黑夜洗礼过的人,就如同彻底更新了内在操作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打造,自己开发出来的。用起来超赞。
往事随风,斯人已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员,与万千陌生人亦没什么两样了。就像《小王子》里,狐狸与玫瑰花,已经解除了相互驯服的关系,玫瑰再无特别之感了。
混乱、挣扎、自我怀疑等等这些由关系终结而来情绪也该让位了。曾经排斥,不能接纳的那个失败自己,也会随着文字而烟消云散。
以后的我会遵从这个原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句话是从高中时就印在我脑海里的,挺讽刺的,直到如今才去践行。
以前的我应该是温柔有余而力量感不足;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女人拥有力量感的必要。力量感除了行使自我保护的职能以外,还有开拓的功能。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到女人要超越其内在性,不能让想法仅止于想法,需要依照想法进行 社会 实践,才能让想法外化,这也是自我延伸的过程。
我想每个人都想拥抱全世界吧?不会想将自己仅局限于内在空间?
写到这里,我已经完全接纳自己——好的、坏的,不好也不坏的,都是我。
最后,有一点对我有启发的特想分享给女性朋友们:还是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
从古至今为何女人卓越者那么少?
她的回答是:女人一直自觉不自觉地甘于附属,她们很少有机会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并从中突破找寻到出路。而这些但凡有点担当的男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成就自己的过程。不要害怕、不要放在他人身上,去承担、去 探索 、去经历,会有“另一村”的。
要知道卸掉重担的同时,也卸掉了成就自己的可能。我不愿这样的事发生,你们也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