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存在哪些管理问题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6-27 · TA获得超过51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3万
展开全部

  导语:高校学生存在哪些管理问题?高校德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合格人才的重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存在哪些管理问题

  第一,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正如英国学者帕金曾指出的那样—“大学对一切都研究,就是不研究它自己。,r}2}此言道出了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忽视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重视不够。尽管我国有不少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但大多是赋予高等学校权力的规定,而对高等学校在实施高等教育过程中未充分履行其职责的法律责任规定得不够完善。高等教育事业事关祖国的未来与发展,在我国历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受重视不够的背景下,为高等学校赋予特定的权力、保证高等学校足够的权力,是应该的。但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全社会关心重视以外,还有赖于高等学校自身能够全面履行其管理职责,对未履行其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高等教育正是在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法律在此方面的规定也不太完善。

  第二,有关高等学校管理的法律存在缺陷或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高等学校享有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广泛的权利,但任何权利都是相对的,高校的这些自主权利应当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高等学校享有的这些权利还缺乏相应的制约,导致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如在扩招大潮中,很多学校只考虑如何多招收学生,而不管其自身的师资力量如何、是否具有足够的办学条件,往往是在学生招来以后,再考虑师资引进或者到外校聘请教师授课。有些学校设置的某些学科、专业,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毕业后就失业。另外,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与法律之间存在相冲突的现象,如原《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不准在校大学生结婚”,这违反了《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原则,侵害了学生婚姻自由权(当然,该问题已被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决,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取消对大学生禁止结婚的限制);还有高校校内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规章和高校校内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不符合法律精神;有些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规定严于上位法的规定,违反了下位法不能超越上位法精神的一般立法原则。

  第三,程序规则不完善。

  “正当法律程序”是一项基本司法原则,是法治理念中的重要内容。在美国,正当程序原则由宪法修正案所确认。由于高校学生管理行为具有行政行为性质,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高校学生管理过程。在国外,学理和司法实践都重视并要求遵守,希望通过惩戒的正当程序来确保学生权利。日本法院的实务见解就认为,学校在惩戒程序上应于事前通知被惩戒学生其被惩戒事由,并给予充分且公开的申辩机会。依据正当程序的要求,学校在进行惩戒时应告之相对人处分的事实和理由,听取相对人的申辩,在作出重大处分时举行听证会,允许相对人进行抗辩与质证,在送达决定时告知相对人可以提出申请复议甚至提起行政诉讼。美国的程序法学派认为,把“程序制度化,就是法律”。从我国学生状告母校的众多案例来看,不少案件都是因为学校的行政行为违反正当程序而导致的。以田永案为例,北京科技大学在对田永因考试作弊而作出“退学处理”的决定后,并未以书面形式通知其本人,该决定也没有得到实际的执行,直到毕业时田永才被告知自己早已被退学,学校不发给毕业证、学位证和派遣证。田永不服,向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结果北京科技大学败诉。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写道:“按退学处理涉及到被处理者的受教育权利,从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原则出发,作出处理决定的单位应当将该处理决定直接向被处理人本人宣布、送达,允许被处理者本人提出申辩意见。”显然北京科技大学的做法违反了正当程序要求,忽略了学生应有的被告知权和申辩权,这构成了北京科技大学败诉的`重要理由。同样,在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中,北大败诉原因之一也是在作出不颁发给刘燕文博士学位、毕业证书决定时,缺乏正当法律程序。法院在判决中要求:“……该决定应予撤销。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应当对是否授予原告博士学位的决议,依法定程序审查后重新作出决定。‑(4}

  第四,高等学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欠缺。

  救济是相对于高等学校对学生的惩戒权而言的,如果学生没有受到任何惩戒性的处理,自然谈不上救济。但一旦学校做出剥夺、限制学生特定权利的具体行为,救济就成为维护权利的重要手段。从这一角度而言,可谓“无救济的权利是无保障的权利”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学生的救济制度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权利保护的需要。它的缺失主要表现在高校对某些处分学生的行为设定的任意性非常大,设定主体繁多且相互之间的规定存在矛盾,下位规范与上位规范相抵触,从而导致了高校管理秩序的混乱;有些学校在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时,对其合法性的审查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有些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合时宜,甚至不合法等等。高校目前的管理制度,应更多地考虑是如何有效实现对大学生的管理,行政色彩浓厚,对学生权利尊重与保护不够,甚至对学生权利造成了实际危害,从而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第五,高等学校在实施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未履行其应尽义务。

  高等学校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更多重视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而对如何履行其应尽义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针对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的管理制度,而对其工作人员、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则未设置全面的制度。对其应履行的义务规定不明确。

  第六,高等学校未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高校自行制定的制度进行管理。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有时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高校自行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在实际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却未按照这些法律和制定的规定执行。刘燕文就北京大学不授予其博士学位提起诉讼,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认定,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在做出不批准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的决定后,未将此决定向本人送达或者宣布的事实,违反了法律规定。也就是说,法律明确规定应当告知学生,应当送达该决定,学校并未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管理。

  第七,高等学校滥用权力、超越职权实施管理。

  高校在实施学生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滥用权力、超越职权的现象。如有的高校在校园内安装摄像头,将拍摄到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资料公开播放或随便使用,这也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高校学生存在哪些管理问题

  (一)“德育首位”思想落实不到位以及德育内容失范

  “德育首位”的教育是指在教育整体中,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缺一不可,而德育居于主导和统帅的地位。德育首位并非德育唯一,健康全面的教育应是诸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其他方面教育中有德育,德育的提高又促进其他方面教育的发展。把德育标准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准,确保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社会文明素质。要从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状态和不同层次的道德特点出发,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注重个体思想道德发展需求,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性意义,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切实落实“德育首位思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受西方国家轻视道德伦理教育、推崇所谓“无导向教育”的影响,人们把市场原则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加速形成一个非伦理化的社会环境,形成德育实效低下的恶性循环。定位的偏移导致德育生活的缺乏。德育目标缺乏时代性和层次性,片面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忽略了作为基本义务的道德要求,脱离了现实生活。传统的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对大部分学生疏于教导或放任自流,造成学生德育状况极不均衡。

  (二)高校德育队伍力量薄弱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数虽然在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学生规模的扩张,导致专职政工队伍数量的相对不足。绝大多数高校专职学生政工干部的配备没有达到教育部的规定数量再者就是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专兼职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偏少,兼职偏多;学历结构不合理,本科学历者多,硕士、博士较少;职称结构不合理,中级、初级职称者多,高级职称者少。三是队伍不稳定,由于政策、待遇没有落实到位,队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四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职业认同感不强,队伍流动大,造成队伍总体素质难以提高

  新形势下,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部分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育人观念淡漠、奉献精神淡化、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缺乏,无心教学。对改革开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不够,不能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对问题的讲授自己也不能说服自己,更无法解学生之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及道德修养P}待提高。"

  (三)德育工作实效性低、教学主渠道不畅

  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德育目标笼统模糊,德育内容空泛、脱离实际,德育方法单一和进程断裂,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内容缺乏针对性。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人,现实情况和形势政策发生了改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中的参考数据更新不及时,甚至某些理论观点与现行政策导向相背离。德育过程过于简单化、形式化,过于强调灌输,忽视道德培养的自觉性,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脱离现实的空洞说教,难以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老师勉强应付,德育一l-作实效性低,主渠道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德育体系中,普遍存在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规划不实、队伍不稳、落实不力、运行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呆板的德育管理体制,把学生置于一张无形的网中,只注重抓行为规范和学校规范的教育,缺乏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使德育的生命力日趋萎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