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语素的个数,现代汉语里的词根词缀又怎么判断?
首先,必须弄清楚语素和词的区别在哪儿。语素和词都是音义结合体,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能否独立运用,能够单独拎出来说的,就是词,而单独拿出来说没有意义的,便不构成词,只是语素。
这里补充一点,以免误导他人。语素也是要分类的,按照它的功能可以分为成词语素或者不成词语素。在这我们谈的所谓的单独无法使用的就是语素的这一判断标准是用来判别不成词语素的。
不成词语素,顾名思义乃是无法单独成词的语素,而成词语素是语素也是词,它具体的属性取决于他所处的语法结构环境。
举例说明:
拿“玻璃”这个词举例,它虽然有两个音节,但是只有一个语素,本身也只是一个单纯词,因为“玻璃”当中的“玻”和“璃”单独拿出来在现代汉语中都没有具体意义。在这儿提一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构词法上相比,单音节词优势明显变成双音节词优势了,这也是一些字汇在古代有具体意义可以独立运用在现代汉语里却只是一个语素的原因。
比如“民”,古代汉语里的意思有很多,说文解释为“众萌也”,受启发的群众,这是基本意义,还有许多引申义。然而在现代汉语里,要想表达这个意思,必须要用“人民”不可,单独一个“民”无法成词。
判断语素有几个或者说,是不是语素,用一个替代法试试。比方说“骆驼”这个词儿,里面有几个语素呢,只有一个,因为分别用骆和驼组词,会发现驼可以有驼铃,骆却拿不出来其他词来组了,这叫单向替换,也就说明只有一个语素。
但是像“语言”这个词儿,语可以分别和法、音、文组成语法、语音和语文,言可以和慌、传等组成谎言传言,这是双向替换,这样的就有两个语素,多音节词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