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佛家、道家和儒家来讲,初心就是真如、元神、心、赤子之心;
所谓起心动念皆是乖(小孩乖就是指听话,被控制,也即被执了),即执着和妄想(也叫妄心)
所以《老君常清净经》:为有妄心。。。即生贪求。。。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所谓始终,即有始有终,即圆满。
所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儒释道层面讲的意思:就是不迷失和忘记初心,安住在真如本性中,才是圆满的境地。也即《老君常清净经》: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常应常静,常清净矣。
从生活层面讲,就是: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标,坚持到底,才能有始有终的达到目标。
后世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儒家经典《尚书 伊训 咸有一德》演变而来。历代帝王均尊为治国“圭臬”。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鼻祖。《史记》记载:“伊尹作《咸有一德》”。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后中壬也去世。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伊尹申诰于王曰:“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厥初”指原来的“初心”。“图惟厥终”,图的就是始终如原来那样的“初心”。伊尹便将他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故邑。临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伊尹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所谓起心动念皆是乖(小孩乖就是指听话,被控制,也即被执了),即执着和妄想(也叫妄心)
所以《老君常清净经》:为有妄心。。。即生贪求。。。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所谓始终,即有始有终,即圆满。
所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儒释道层面讲的意思:就是不迷失和忘记初心,安住在真如本性中,才是圆满的境地。也即《老君常清净经》: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常应常静,常清净矣。
从生活层面讲,就是: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标,坚持到底,才能有始有终的达到目标。
后世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儒家经典《尚书 伊训 咸有一德》演变而来。历代帝王均尊为治国“圭臬”。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宰相,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烹饪鼻祖。《史记》记载:“伊尹作《咸有一德》”。成汤去世后,太子太丁已经先于成汤病逝,于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卒,伊尹又将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后中壬也去世。伊尹于是立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太甲为帝。
太甲继位初期,不知先辈创业之艰难,暴虐乱德,不遵守汤的法度。伊尹担心殷商基业毁在他手里,屡次劝说后,太甲“习与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触怒了伊尹,便将之放逐到桐宫,以便他在祖父汤的墓所居忧服丧、改过自新。伊尹申诰于王曰:“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经过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检讨:“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厥初”指原来的“初心”。“图惟厥终”,图的就是始终如原来那样的“初心”。伊尹便将他迎了回来继续做王。商朝终于顺利完成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换,成就五百多年的基业。
不久之后,伊尹由于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故邑。临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伊尹以夏亡商兴的这一历史巨变,阐述了过去的成功在于“咸有一德”,桀亡汤兴的原因就在于“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告诫太甲要不忘(爷爷成汤“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针上要“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应当“惟和惟一,任人唯贤才”。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克终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于一德”,人民“归于一德”。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