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系列与007系列电影对比之“远”见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远爷刚刚在土澳看完《碟中谍6:全面瓦解》,这个阿汤哥的招牌电影系列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于是,远爷想就碟中谍系列与另一个更加长寿的动作电影系列——007系列电影做一个小小的对比,表达一些小小“远”见。
一、内容表达:碟中谍团队合作 -- 007个人英雄主义
首先,007系列主打个人英雄主义,碟中谍更讲究团队合作。虽然007也有帮手,也有各种酷炫的装置傍身,但往往都是临时配置,随意性很大,主要还是靠詹姆斯邦德自己的个人实力解决问题。而碟中谍则不同,即使阿汤哥是核心灵魂,最后一击一锤定音往往交给他来完成,但是过程中要是没有高能队友的神助攻,任务是绝完不成的。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扶持,不让人感觉多余,也绝不会感觉空荡荡的,只有单打独斗孤胆英雄。所以,碟中碟系列所传达的精神,更契合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在讲究契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时代,人们(观众)更希望看到一个有血有肉,虽然身手不凡意志坚定体魄强健,但也会犯错失误,会被局势所迫而不分妥协,会失败犹豫的英雄角色甚至是英雄团队。007与碟中谍,就好比战狼和红海行动。
碟中谍有一个细节,就是六部以来,IMF的实际掌控者已经换了好几波了,甚至IMF一会儿存在一会儿濒临除名,是一个执行各种秘密任务,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组织。你会发现,往往死于非命的IMF领导们,并非总是高挂免战牌坐镇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无论男女总是会亲身赴险,出现在第一线参与调度,临场下命令布局。而007直到天幕危机里,MI6总指挥May夫人才因为个人人身安全直接受到威胁才奔赴一线化解危机,同时也英勇献身。可见大人物亲民化,人物去脸谱化(无论是英雄还是反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动作电影的潮流和趋势。英雄也有软肋和弱点,反派也会闪耀人性的光辉,没有绝对的正邪之分。代表正义的政府组织也会经常因为利益背弃忠诚的特工,将其生命视如草芥。而自始至终电影和主人公衡量事物的标准都是基于自然法,基于人类的基本道德。英雄的伟大之处在于,当个人信奉的道德标准和国家意志相违背时,他还是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一往无前,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捍卫人生信条,与反人类的行为对抗。
当然两部系列电影的共同点都在于男主角都运气爆棚,相当好命,抗虐能力爆表,主角光环傍身。这是IP动作大片的硬伤,也是持续吸引粉丝眼球的王牌。
二、情感表达:碟中碟点到为止 -- 007荷尔蒙四溅
再聊两部系列电影中的情感表达方式。007系列中的美女总是以肉体炸弹的形象充斥着荧幕,邦女郎只是作为花瓶摆设一样的存在,是硬塞进剧情的一条线,往往对推动剧情不起决定性作用,可能更大的意义在于在007成功完成任务之后与之云雨一番,作为奖赏,让观众饱眼福。
而碟中谍的情感线自始至终都要比007丰富一些。比如碟中谍里特工之间战友情(也包括基情)、伊森夫妇之间近乎于亲情的爱情。碟中谍描述感情,尤其是男女之情,不像007那样直白露骨,荷尔蒙四溅。远爷感受到的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符合现实逻辑的含蓄和惺惺相惜以及心有灵犀。碟中谍没有什么男欢女爱的甚至不可描述的场面,顶多是一些亲吻、拥抱以及深情对视作为点缀。但是它的每一次对话、告白(有时还特别含蓄隐晦,只通过眼神交流的)都让人印象深刻。碟中谍对女性的描写相对克制,更着重于她们的性格刻画,她们往往充满智慧,知进退分轻重,不当白莲花,不做圣母婊,很现实但很可爱。碟中谍中的女性角色从一开始就是不可缺少的剧情推手,不添乱也不为刻意卖弄,她们的出场总有十分合理符合逻辑的理由。她们总能给予主角和团队十分有用的帮助,成为不可缺少的即战力。在剧情推进中,不该她们出现的时候,一个镜头都不会给到她们,该她们出现的时候也会恰到好处地展现其作用。比如第五第六部的瑞典女特工Elsa,人物设置和演员演技都相当到位,使之不同于以往任何女特工,形象立体丰满,不脸谱化,智慧性感——这种性感不是卖弄风骚,不是语带挑逗,而是自律自爱以及自信,通过举手投足,透过英姿飒爽的气质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Ellsa果决冷静,感性和理性并重,温情与冷血共存,实在圈粉无数。
而且正因为碟中谍高级并点到为止的描写情感的方式,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其比007更为炽热深沉、朴实真挚的男女间的、队友间的羁绊。比如第五部结尾时,这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危机已经解决,若放在007里,邦德和邦女郎免不了放肆一番,发泄心中的压力,起码也得深度拥吻,或者明目张胆地调情。但是碟中谍没有,Elsa和伊森只是简单的几句对白,惺惺相惜地拥抱了一下,然后互相用复杂的眼神望向对方,可以解读为暗生情愫,心照不宣,也可以解读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更可以解读为对对方继续活下去的期盼,希望来日方长,再次相逢。而到了第六部,二人之间的好感已经显而易见了,导演却没有用滥情的手段结尾,而是让躺在病床上的伊森用手指轻轻抚摸了一下Elsa的半个脸庞,对比伊森和前妻在几分钟前的相互告白以及前妻深吻其额头的表现,这个举动虽然克制得多,但是反而能感受到此时此刻elsa在伊森心中已经永远留下了位置。如果说前妻代表着伊森的过去,那么Elsa就代表了他的现在未来,如果说伊森对前妻除了爱意更多的是愧疚,那么对Elsa则是欣赏、敬佩而后产生的惺惺相惜式的爱慕。说到这一点,远爷认为碟中谍系列电影配乐比较好的是第四第五部,特别是第五部。
三、电影配乐:碟中谍巧思--007常规
说到电影的配乐,远爷不得不佩服碟中谍导演在第五部在音乐设计运用方面的巧思,通过结尾图兰朵与碟中谍融合的音乐埋下暗线奏出弦外之音,预示两人在下一部中会有交集。此外,影片班吉在上班时偷偷打3D游戏,戴着耳麦听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片段也十分有趣,暗合人物机智调皮但正义的设定。在碟中谍第五部中,导演很执念于把古典音乐的梗用到极致来暗示剧情表达弦外之音。
由此,远爷觉得交响乐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可能多少和戏剧有关,而电影又与二者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你想,戏剧中有起承转合,埋下的伏笔和线索最后得都有交代。那么交响乐中也是,你写一个主题、动机必须要有发展和解决,调性的转换来龙去脉也得明明白白。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好的电影,每一个镜头语言都是有设计深意的,很少单摆浮搁的,更别提人物剧情了。
以上便是远爷有感而发,对《碟中谍》和007系列的简单分析对比,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和指正。
一、内容表达:碟中谍团队合作 -- 007个人英雄主义
首先,007系列主打个人英雄主义,碟中谍更讲究团队合作。虽然007也有帮手,也有各种酷炫的装置傍身,但往往都是临时配置,随意性很大,主要还是靠詹姆斯邦德自己的个人实力解决问题。而碟中谍则不同,即使阿汤哥是核心灵魂,最后一击一锤定音往往交给他来完成,但是过程中要是没有高能队友的神助攻,任务是绝完不成的。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扶持,不让人感觉多余,也绝不会感觉空荡荡的,只有单打独斗孤胆英雄。所以,碟中碟系列所传达的精神,更契合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在讲究契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时代,人们(观众)更希望看到一个有血有肉,虽然身手不凡意志坚定体魄强健,但也会犯错失误,会被局势所迫而不分妥协,会失败犹豫的英雄角色甚至是英雄团队。007与碟中谍,就好比战狼和红海行动。
碟中谍有一个细节,就是六部以来,IMF的实际掌控者已经换了好几波了,甚至IMF一会儿存在一会儿濒临除名,是一个执行各种秘密任务,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组织。你会发现,往往死于非命的IMF领导们,并非总是高挂免战牌坐镇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无论男女总是会亲身赴险,出现在第一线参与调度,临场下命令布局。而007直到天幕危机里,MI6总指挥May夫人才因为个人人身安全直接受到威胁才奔赴一线化解危机,同时也英勇献身。可见大人物亲民化,人物去脸谱化(无论是英雄还是反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动作电影的潮流和趋势。英雄也有软肋和弱点,反派也会闪耀人性的光辉,没有绝对的正邪之分。代表正义的政府组织也会经常因为利益背弃忠诚的特工,将其生命视如草芥。而自始至终电影和主人公衡量事物的标准都是基于自然法,基于人类的基本道德。英雄的伟大之处在于,当个人信奉的道德标准和国家意志相违背时,他还是能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一往无前,拿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捍卫人生信条,与反人类的行为对抗。
当然两部系列电影的共同点都在于男主角都运气爆棚,相当好命,抗虐能力爆表,主角光环傍身。这是IP动作大片的硬伤,也是持续吸引粉丝眼球的王牌。
二、情感表达:碟中碟点到为止 -- 007荷尔蒙四溅
再聊两部系列电影中的情感表达方式。007系列中的美女总是以肉体炸弹的形象充斥着荧幕,邦女郎只是作为花瓶摆设一样的存在,是硬塞进剧情的一条线,往往对推动剧情不起决定性作用,可能更大的意义在于在007成功完成任务之后与之云雨一番,作为奖赏,让观众饱眼福。
而碟中谍的情感线自始至终都要比007丰富一些。比如碟中谍里特工之间战友情(也包括基情)、伊森夫妇之间近乎于亲情的爱情。碟中谍描述感情,尤其是男女之情,不像007那样直白露骨,荷尔蒙四溅。远爷感受到的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符合现实逻辑的含蓄和惺惺相惜以及心有灵犀。碟中谍没有什么男欢女爱的甚至不可描述的场面,顶多是一些亲吻、拥抱以及深情对视作为点缀。但是它的每一次对话、告白(有时还特别含蓄隐晦,只通过眼神交流的)都让人印象深刻。碟中谍对女性的描写相对克制,更着重于她们的性格刻画,她们往往充满智慧,知进退分轻重,不当白莲花,不做圣母婊,很现实但很可爱。碟中谍中的女性角色从一开始就是不可缺少的剧情推手,不添乱也不为刻意卖弄,她们的出场总有十分合理符合逻辑的理由。她们总能给予主角和团队十分有用的帮助,成为不可缺少的即战力。在剧情推进中,不该她们出现的时候,一个镜头都不会给到她们,该她们出现的时候也会恰到好处地展现其作用。比如第五第六部的瑞典女特工Elsa,人物设置和演员演技都相当到位,使之不同于以往任何女特工,形象立体丰满,不脸谱化,智慧性感——这种性感不是卖弄风骚,不是语带挑逗,而是自律自爱以及自信,通过举手投足,透过英姿飒爽的气质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Ellsa果决冷静,感性和理性并重,温情与冷血共存,实在圈粉无数。
而且正因为碟中谍高级并点到为止的描写情感的方式,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其比007更为炽热深沉、朴实真挚的男女间的、队友间的羁绊。比如第五部结尾时,这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危机已经解决,若放在007里,邦德和邦女郎免不了放肆一番,发泄心中的压力,起码也得深度拥吻,或者明目张胆地调情。但是碟中谍没有,Elsa和伊森只是简单的几句对白,惺惺相惜地拥抱了一下,然后互相用复杂的眼神望向对方,可以解读为暗生情愫,心照不宣,也可以解读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更可以解读为对对方继续活下去的期盼,希望来日方长,再次相逢。而到了第六部,二人之间的好感已经显而易见了,导演却没有用滥情的手段结尾,而是让躺在病床上的伊森用手指轻轻抚摸了一下Elsa的半个脸庞,对比伊森和前妻在几分钟前的相互告白以及前妻深吻其额头的表现,这个举动虽然克制得多,但是反而能感受到此时此刻elsa在伊森心中已经永远留下了位置。如果说前妻代表着伊森的过去,那么Elsa就代表了他的现在未来,如果说伊森对前妻除了爱意更多的是愧疚,那么对Elsa则是欣赏、敬佩而后产生的惺惺相惜式的爱慕。说到这一点,远爷认为碟中谍系列电影配乐比较好的是第四第五部,特别是第五部。
三、电影配乐:碟中谍巧思--007常规
说到电影的配乐,远爷不得不佩服碟中谍导演在第五部在音乐设计运用方面的巧思,通过结尾图兰朵与碟中谍融合的音乐埋下暗线奏出弦外之音,预示两人在下一部中会有交集。此外,影片班吉在上班时偷偷打3D游戏,戴着耳麦听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片段也十分有趣,暗合人物机智调皮但正义的设定。在碟中谍第五部中,导演很执念于把古典音乐的梗用到极致来暗示剧情表达弦外之音。
由此,远爷觉得交响乐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可能多少和戏剧有关,而电影又与二者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你想,戏剧中有起承转合,埋下的伏笔和线索最后得都有交代。那么交响乐中也是,你写一个主题、动机必须要有发展和解决,调性的转换来龙去脉也得明明白白。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好的电影,每一个镜头语言都是有设计深意的,很少单摆浮搁的,更别提人物剧情了。
以上便是远爷有感而发,对《碟中谍》和007系列的简单分析对比,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讨论和指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